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谈中国新诗的诗教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新诗,到了该谈谈诗歌教育问题的时候了。前一段时间中国诗歌界对中学语文教材诗歌篇目的论争,涉及到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其中两派的观点激烈交锋,而且相持不下。论争双方都走入了一个迷执的怪圈。笔者认为,问题的实质在诗教,而诗教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有独特意味的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的本质,在“立人”。
  从中国古代的文化教养史,可以看到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教养的基础和核心,离开了诗教,就谈不上文化教养,更谈不上“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看到了诗教的“立人”本质,所以特别重视“诗教”。同样是古圣人,他与古希腊的柏拉图则不同,柏拉图仇恨诗人,想极力把诗人从他的理想国中驱逐出去,而孔子则是把足以“立人”的优秀诗歌整理、编辑下来,把不足以“立人”的“歪诗”、“淫诗”之类统统删除干净。他编定的含有305首诗作的《诗经》,无论从题材、主题、创作方法、技巧、手法上,还都保持了相当的丰富性、多样性,所以在历经数千年以后,还是不朽的诗歌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经典性。
  孔子倡导的诗歌传统是优良的传统,极大地有利于数千年中国古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两方人追求“诗意地栖居”这一理念,看来中国人比西方人在这一点上要醒悟得早得多,我们数千年前的先民就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开始诗意地栖居了。
  说到诗教“立人”的问题,读者会问,优秀的诗歌“打造”出来的,是怎样的人呢?当然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明人,这种文明人古称“君子”。是“文质彬彬”的儒士、雅士、才俊之士,是有气节、有操守的豪杰之士,《尧典・论文》中说,这样的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所谓“直”、“宽”、“刚”、“简”。是人的自然本性中优良、刚直的一面,经过“诗教”,这一面得到了加强,而这样的品质加强以后,具有这些品格的人就养成了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因而具有强烈的奋进精神;另一方面,自然人性中鄙劣的一面得到了消除,正因为鄙劣的一面得到了消除,所以诗教养成的人,才能做到“温”、“栗”、“无虐”和“无傲”。如果说前者是进取,那么后者则是保守,前者是气,后者则是节。所谓进取,就是秉气而为,是有所为,既立功、立业,又立言;所谓保守,即退而守节,清心寡欲,不立功、立业,只立言。气节含有进取和退守两层意思。诗教所立的人,文和质,气和节兼而有之,既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中国新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时突飞猛进,有时停滞不前,有过辉煌,也有过沮丧,道路曲折而坎坷。然而时至今日,诗教的问题是必须提出的了。
  笔者认为,新诗的诗教也要秉承孔子的“立人”理念,当然,新诗的“立人”与孔子”的“立人”有根本的不同,固然其优秀的部分必须继承,比如培养出具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十大品格的人的这一传统还要继承并发扬。然而中国这一百余年文化发展中产生出的新的优良的文化因素必须吸取,比如民主,自南,人生权利,博爱,爱国,怀乡,正义等必须成为新的重要“立人”要素。
  根据上述理念,我认为当务之急须向孔子学习并像他那样对产生于中国新诗史上的大量新诗进行删选,形成新诗经典作品集以供青年学生完成诗教之用。
  经过关于中学语文教材新诗篇目的大辩论,我们这个有数千年诗教传统的国度,终于注意到了诗教问题,新的语文教材中的新诗篇目已经做出了部分调整。然而。我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语文教材中无论篇目的数量多大,总是有限的,最多一二十首新诗,这远不能完成对青年学生的诗教任务。所以,笔者认为有另外编选《中学生必读新诗作品集》的必要,把中国新诗史上真正经典性的作家作品推到青年学生的面前,以“打造”出具有新的文化品格更兼有传统气节操守的新人来。
  对这些诗歌的选择,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为了明确的诗教目的,肯定不选晦涩风格的诗。第二,肯定不选格调低下的诗,比如一些张扬“原欲喷射”的诗。第三,肯定不只以艺术性作为选择标准,诗教是综合的素质教育,选出来的诗当然要有所谓艺术的境界,然而这艺术的境界也就是充满诗意的、昂然的人生境界。第四,肯定不以某种诗歌观念来套选所有的诗歌观念,各种流派,各种潮流中的经典性作品都在选择之列。第五,肯定选无论什么时代都流传不衰的作品,现时代没有流传的,但选者认为有流传价值的作品都在选之列。第六,兼顾各类题材。各种体式的诗歌作品。第七,选明朗健康,与实际社会人生紧密相关的作品。第八,这些作品当然首先能打动编选者,在诗教中更能打动青少年学生。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524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