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诗人的宿命(短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巢利斌
在美国诗歌史上很少有父子相承的,但莱特父子,却创造了历史,至少会在诗歌史上传为美谈。大多数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延续一个家族的传统,在文人中尤其如此,但往往事与愿违,继承一门艺术确实是个艰难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有必要的天分,另一方面需要后天的培养。这两点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在于诗歌是文学艺术之极至,若非两者巧妙结合,就很难有子承父业,我们没有期待诗歌天才能够在儿孙辈得到延续,因为这非人力可为。
但对于弗朗茨・赖特来说,他的诗歌天分毫无疑问是一种传承,这种传承五岁时就显露出来,而他十五岁时就正式写诗,当时他的父母已分居,小弗朗茨几乎很少见到父亲,当他把自己写的诗寄给老莱特看时,连诗人都为之吃惊,他鼓励小弗朗茨继续写下去,有朝一日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教诲和鼓励对于弗朗茨日后走.上诗歌道路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遗传的原因,小弗朗茨在十五岁开始写诗后,就出现了精神性疾病的朕兆,非常巧合是,老菜特也是在十五岁时因精神疾病被迫辍学的,这种父子的遗传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一位未来的诗歌天才。在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后,对内心的恐惧与失望,在后来弗朗茨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痛苦的人生经历非平常人可以体会,也许只有老莱特真正可以理解儿子,对于这位诗歌的引路人,弗朗茨怀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有太多挥之不去的阴影:父母的离异,以及老莱特的诗人朋友经常到他家里纵情于诗与酒。这些诗人的嗜酒如命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印记,也许正是在这种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使弗朗茨在经历第一次人生重大打击时,也就是在他二十五岁时,他的集诗歌导师与父亲于一身的老莱特撒手人寰,他迷失了自我。在精神疾病与丧父之痛双重压力下,他开始饮酒,有时竟露宿街头。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双重痛苦的降临对造就诗人也许是一种苦涩的炼狱,对成就今天的弗朗茨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过程。之后,他开始信仰天主教,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弗朗茨,但上天并不因此而怜悯诗人的痛苦。从1992年起弗朗茨经历两年的精神疾病的折磨,他坚强地渡过了难关,他开始告别过去的陋习,重新开始和生命抗争,他的毅力是让人钦佩的,之后,他的一系列诗集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诗歌中尽管有些内心的彷徨与失望,但对人生总是怀着一种希望和期盼,这难道不正是一种超越家族的历史传承吗?!
也许幸运之神总会眷顾那些百折不挠的人,在他的父亲詹姆斯・莱特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三十二年后,这一殊荣在父子间得到了传承延续,老莱特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此感到欣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531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