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联合复方萘普生栓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5-0597-02
人工流产术是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2月将间苯三酚与复方萘普生栓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16例,术前均作盆腔B超检查,孕囊最小径线10mm,最大径线34mm。初产妇89例,经产妇27例。孕周6~10w,无人工流产禁忌证及内科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年龄(25.8±5.3)岁,孕次(1.6±0.4)次,孕龄(54.3±14.6)d。对照组58例:年龄(25.3±5.2)岁,孕次(1.6±0.3)次,孕龄(56.9±13.5)d。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龄时间、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心电图、白带、尿HCG及盆腔B超,检查均提示无感染,心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否认既往有慢性疾病史。人流手术由技术熟练的主治医师实施。
1.2 方法:人工流产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禁食禁饮6~8h,观察组术前30min予间苯三酚注射液(宁波天真药业生产)40mg肌肉注射,术前20min用复方萘普生栓1枚塞入肛门内2cm,即可手术。对照组术前30min仅予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1.3 观察指标:①镇痛效果判断:有效:患者表情安静无痛苦或轻度下腹胀痛,能耐受;无效:患者下腹疼痛明显、表情痛苦、呻吟不止。②宫口松弛度判断标准:以能否第一次无阻力顺利通过6号扩张器为标准。③人流综合征诊断标准:术中出现心率变缓(<60次/min)、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甚至抽搐或昏迷。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包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50例(86.2%),对照组有效38例(65.5%),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宫颈口松弛度比较:观察组宫颈口松弛56例(96.6%),对照组宫颈口松弛42例(72.4%),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人流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2例(3.4%),对照组人流综合征发生10例(17.2%),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多年来人工流产术中疼痛困扰着广大妇女。另外,孕妇对意外妊娠产生的恐惧、焦虑及紧张;避孕失败的忧郁、烦躁等心理改变导致平滑肌紧张,对疼痛尤为敏感[1]。这就更需要我们不仅提供给广大育龄妇女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更需要人工流产术中镇痛。近年来国内相继报道了人工流产应用阿托品、地西泮、丁卡因、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等均有一定效果,但各有不足,本文所用的间苯三酚联合复方萘普生栓在人工流产中起到满意的效果,应值得推广。
间苯三酚是一种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的纯平滑肌解痉药,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解除其痉挛。而且,其药理特点是只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对正常的平滑肌只有极小的影响;且药效高、起效快(静脉给药后3~10min起效)。与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相比,间苯三酚的最大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不良反应,不会引起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极小。而且与其他止痛剂如阿片类止痛剂比较,间苯三酚无呼吸抑制作用,无减慢肠蠕动作用,也无增加迷走神经张力而增加人工流产综合征危险的作用[2]。因此间苯三酚在减轻了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和负压吸引所导致的子宫痉挛性疼痛的同时,却不会影响子宫的收缩。
人工流产时由于机械刺激和受术者精神因素作用,在体内环氧化酶的作用下,使前列腺素(PG)分泌增加,人体疼痛敏感性增加,子宫肌群张力也增高,PG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因素。复方萘普生栓是由前列腺素抑制剂、雌激素以及缩宫素组成的复合物,能阻断PG在体内生物合成过程中环氧化酶的作用,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3]。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联合复方萘普生栓用人工流产具有镇痛效果好,宫颈口松弛满意,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434~436.
[2] 翁红飞,陈国英.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8,12(3):256~257.
[3] 杨鹏,潘春煦,魏振河.复方萘普生栓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57(11):693~694.
[收稿 2009-04-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29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