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正气”,何惧“超级病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蕙君
一场由“超级病菌”引发的恐慌袭来,其“无药可治”的结论,令社会公众甚为恐慌,不过――
抗生素集体失灵
据媒体报道,“无药可治”的“超级病菌”目前已造成全球约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超级病菌”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对人类而言,犹如一柄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由于人们的滥用,使得它面对各种新的病菌越来越“力不从心”。初次来袭的病菌是徒手来的,抗生素是棍棒,因此人体获得了胜利;二次来袭的病菌也带来了棍棒,抗生素是刀枪,人体还是胜利了;再下次,病菌带上刀枪,甚至还用上了核武器,人体还能有得救吗?很难!因为病菌是单细胞生物,数量巨大,繁殖能力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比人要强得多,所以在这场人与耐药菌的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就有可能是病菌。
有资料显示,抗生素一代一代地被研发出来,又一代一代地被耐药细菌打败,研发周期不断延长,现在已经很难再有新的抗生素研发出来,而超级病菌的耐药性却越来越强。因此,作为人类抵御病菌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武器,抗生素集体失灵了。
保卫免疫力更实在
观察病菌所致病症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染病,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会频频被感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要怪有苍蝇,要怪就只能怪你为什么成了“坏”蛋。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远比研究抗生素有用和实际得多。正如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大白话:“疾病是弹簧,你弱它就强。”
中医与免疫力相似的名词是“正”,将机体对外来的抵抗称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指免疫力强时,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不能侵犯人体。而造成人体患病的各种因素被称为“邪”,就是中医里所说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病菌就应归类于“风”。繁体字的“风”写做“凰”。就是因为风里面携带小虫子的意思。这些小虫子就是细菌和病毒。
因此,在对付病菌的问题上,采用中医防治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肺气充盈御邪的首道防线
肺是人体最高的脏器,因此风邪侵犯,首先是要犯肺,而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由呼吸道传播也是这个道理。同时,“肺主皮毛”,人体的体表抵抗病邪的能力也是由肺气是否充盈来决定的,所以说人的肺气是否充足,是御邪于体外的第一道防线。
提升肺气的方法就是多运动。“久卧伤气”,要让你的机体动起来,当然,这种运动必须是适度的,以使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度。人只有不断地动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身体保持活力,随时保持御敌于外的状态。
同时,提升肺气的方式还有腹式呼吸法。吐浊纳新,甚是有效。另外,两手十指相扣进行拍打,直接刺激双手的大小鱼际。对有效提升肺气也很有帮助。
肾藏正气一切皆有可能
肾为先天之本。具有“司封藏”的功能特点。《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也就是说肾是主藏的,是精所凝聚的地方。中医所说的精就像拜金主义者眼中的钱一样,它是万能的。当我们体内缺少某种东西的时候。只要有了充足的精,一切都可以变成可能。
精是有形的,如果它变成气,就是无形的肾气。肾精与肾气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之中,肾精化整为零,就成了肾气;肾气凝聚在一起,就成了肾精。肾精就是通过转化为肾气这种方式散布到全身,从而发挥它的作用。
肾储能源省着点儿用
肾好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背的行李包。有的人行李包很满,有的人行李包很空,所以对于肾所藏的能源,一定要节约使用才是。首先是要不熬夜,因为熬夜的人,通常都是在处理一些劳心伤神的事情。如写论文、搞策划、做计划、整理资料等,无不需要绞尽脑汁、呕心沥血。这些都是最能耗损精血的,会大量动用我们的能量库存,造成肾精的损伤。
其次是要防止过劳。过劳伤肾。过劳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是脑力劳动,如大脑超负荷运转,对脑力过度的损耗。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损伤了肾精。第二是房劳,也就是指性生活过度也会损伤肾脏。《黄帝内经》有“不知持满”,就是说本来应是精满了才可以行房的,可还不满就做了不节制的事,结果“务以快乐”,“半百而衰也”,还活不到50岁就衰老了。
当然,饮食也可起到补肾、补正气的功效。肾阴虚的人,即有脸发红、五心烦热等症状的人,可多吃些乌鸡、鳖甲、龟板、枸杞子等补肾阴的食物i而肾阳虚的人,即有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的人,可多吃些补肾阳的食品,如狗肉、鹿肉、虾仁、牛尾、韭菜等提升阳气,相当于增强免疫功能。
息息相关脾胃衰百病袭
正气是否能够内存与脾胃也息息相关。中医里有句话叫“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经验丰富的中医在辨证治疗时。都不会忘了调理脾胃,使用药性强烈的药物时也都会想着保护脾胃,这就叫做“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
为什么脾胃会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呢?如果说肾是不可再生能源的话,脾胃就相当于是可再生能源了。人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所供给。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祛病保健康。但即使先天基础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调养,那仍然会多病减寿。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另外,穴位也是调养脾胃的力量。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除此之外,中国古今许多养生家都提倡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的确是“以动助脾”的养护之道。
TIPS:动动嘴就能滋脾养肾
为大家提供一种既可养脾胃,又可养肾的养生小技巧。其方法是用舌尖舔上腭,左右摆动36次。待口水增多时,分三次咽下即可。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可以帮助聚集唾液。而津液有滋润、濡养人体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既可滋补脾胃“后天之本”,还可护“先天之本”。非常值得您“去费这番口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1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