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残疾大学生163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张玉梅

  【摘要】 目的 了解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一~五年级163名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组,以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172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结论 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尤其是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
  【关键词】 精神卫生;问卷调查;对比研究;学生;残疾人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4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60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残疾大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加。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1-4]。为了解高校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高校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对某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抽取某高校一~四年级残疾大学生175名为研究组,年龄(23.22±1.78)岁;对照组为与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普通大学生180名,年龄(22.62±1.63)岁。
  1. 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1)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SCL - 90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5-7]。(2)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先天性残疾、残疾原因等4项。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全体被测当场填写,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355 份,问卷有效收回335份,其中研究组163份,包括男生91名,女生72名;先天性残疾122名,后天性残疾41名。对照组172名。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0. 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测评结果比较 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2.2 先天性残疾与后天性残疾大学生SCL - 90 测评结果比较 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后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后天性残疾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有关报道[8-9]基本一致,表明残疾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残疾大学生自我封闭的性格、严重的自卑心理、环境适应困难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
  研究组中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后天性残疾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表明先天性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后天性残疾大学生,提示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残疾原因及残疾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研究和提高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对残疾大学生从提高应对方式、促进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入手,进行心理干预。
  
  4 参考文献
  [1] 刘志敏,李克祥,杨淑君.残疾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0-32.
  [2] 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17(2):66.
  [3] 张伯源,任宝崇.残疾人心理及其诊断与训练.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2,176.
  [4]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18-121.
  [6] 金华,吴文源,张明国.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
  [7] JONESC J,MEREDIT H.Developmental path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later adulthood.Psychol Aging,2000,15(2):351-360.
  [8] 石寿森,刘志敏,王洪德等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3):175-176.
  [9] 张宏华,郝小平.高校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国校医,2004,18(4):329-329.
  (收稿日期:2009-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5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