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精神病人自杀行为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家骐
摘 要 探讨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措施,以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帮助病人康复。
关键词 忘想 抑郁 幻觉 支持性心理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杀是全世界第五位的人类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精神疾病患者中,自杀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因此,防止自杀是精神科护理尤其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自杀的原因
对自杀原因的评估有助于对行为的有效干预。一个人为何采取自杀行为。原因很多。如受到某种价值观信仰的支配,或受到严重挫折或应激无能而觉得生不如死等,都可能导致自杀行为,而精神患者的自杀原因,除了一般人可能发生的原因外,疾病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自杀率最高,根据报告其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且15%的患者最终自杀死亡。精神分裂证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据报告10%的患者死于自杀。
⑴抑郁:严重的抑郁情绪是导致自杀最常见精神症状,因此对有抑郁的患者(尤其是抑郁症患者),要特别仔细地评估有无自杀的意念和付诸行动的可能。
⑵妄想:妄想是导致精神病人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罪恶妄想的患者,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只能以死赎罪;被害妄想的患者,感到周围有天罗地网在迫害他,走投无路而自杀;疑病妄想的患者觉得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五脏六腹都烂了,只有死路一条。着魔妄想的患者认为自己已是“神仙”,死不了,或死能复生,或只有死了身体才能“升天”等等。
⑶幻觉:幻觉中与自杀关系最大的命令幻听,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付诸行动。其他幻觉如议论性幻听等等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原因。
⑷应对失败:有些患者在精神症状恢复期,面对即将出院后的环境觉得无力应对,如社会的歧视,学习工作的压力,家庭成员的相处,经济的困难等,都可能让患者孤立无援,无能为力,而选择以死解脱。
护 理
对有自杀危险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必须做到积极有效,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保护及支持应维持到自杀危险消失。
⑴提供安全的环境:患者生活的环境杜绝自杀物品如刀、剪、绳、玻璃、药物等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成为自杀工具。
⑵与病人保持严密的接触:10~15分钟观察1次病人活动,对高度自杀危险者进行一对一的守护。
⑶支持性心理护理:在真诚、尊重、接纳、同情和支持的基础上与病人建立治疗性关系。经常了解病人的感受,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日夜守护在病房,是病人病情的直接观察者,是治疗的执行者,与病人接触最多,如果掌握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巧,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安全事故,利于防范和杜绝自杀的发生。例如:病人入院时不能适应住院环境和病人角色,常表现焦虑、恐惧和冲动行为。护士若能应用支持心理治疗,主动关心照顾病人,倾听其内心痛苦,适时解释和劝导病人,能排除病人的困惑,使病人的情绪危机得到缓和。若病人受到幻觉、妄想困扰,护士可给病人安慰,为他的病症作出解释,对他担心的事情提供保证,同时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当病人症状控制,自治力开始恢复时,要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把握现实,改变对挫折的看法,对生活重新树立信心。鼓励病人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参加各项治疗活动。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训练患者学习应付方式。教会患者在无力应付时如何求助而不是采取自杀行动。
⑷连续评估自杀危险,直至自杀危险消除,必要时24小时监测。对已有自杀计划的患者,须详细询问其方法、地点、时间、了解患者获得自杀工具和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大小。
⑸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⑹协助病人满足生理需要,如个人卫生、饮食、睡眠、排泄等。
⑺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战胜痛苦,增强对抗自杀的内外因素。如对患者家属进行与自杀有关的健康教育,让家属参与干预治疗。
通过上述的方法和措施能使患者在治疗期内不再伤害自己,与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性关系;能够确认及表达自己痛苦的内心体验,并向医护人员讲述;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以取代自我伤害的行为。最终患者不再有自杀意念,无自我伤害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7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