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分析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 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实施自杀规范化护理。分析患者的自杀原因, 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贝克自杀意念量表(SSI)评分、自杀次数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 结果 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占30.00%(9/30), 缺乏自我价值感占26.67%(8/30), 因要求未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占23.33%(7/30), 幻觉、妄想症状支配占20.00%(6/30)。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HAMD、贝克S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自杀次数少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护理后1、2个月的SES评分分别为(29.55±4.35)、(38.73±5.01)分, 均高于护理前的(19.42±3.4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及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关键词】 抑郁症;自杀倾向;自杀原因;护理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of suicide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suicidal tendency an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0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suicidal tendency as study subjects all received standardized nursing of suicide. The causes of suicide were analyzed, and the 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ore, self-esteem scale (SES) scor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SSI), suicide frequency and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F-36) before and after 1 and 2 months of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Suicidal causes of 3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tendency: pessimistic disappointment for the future accounted for 30.00% (9/30), lack of self-worth accounted for 26.67% (8/30), unfulfilled quarrel with family members accounted for 23.33% (7/30), and domination of hallucination and delusional symptoms accounted for 20.00% (6/30). After 1 and 2 months of nursing, 30 patients had lower HAMD and SSI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less frequency of suicide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1 and 2 months of nursing, 30 patients had SES score respectively as (29.55±4.35) and (38.73±5.01) points than (19.42± 3.44) points before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1 and 2 months of nursing, 30 patients had higher SF-36 scor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p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general health status, energy, emotion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uicidal tendencies and ideation of depressive patients are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tandard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ve patients with suicidal tendenc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health. 【Key words】 Depression; Suicide tendency; Causes of suicide; Nursing strategy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心境障碍[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意念甚至自杀倾向, 对患者自身安危与家庭、社会和谐均有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仍处于发展阶段, 鉴于此, 需要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加强管理, 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杀倾向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2]。现将本科2017年以来抑郁症伴自杀倾向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就如何加强相关护理, 降低自杀风险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30例患者中男1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34.5±5.2)岁; 抑郁发作次数1~9次, 平均抑郁发作次数(3.56±2.1)次。
1. 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自杀规范化护理, 包括:①“医生-护士-家属” “联锁”机制;②心理、支持性心理治疗;③安全、个性化护理[3, 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分析患者的自杀原因。比较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HAMD 评分、SES评分、贝克SSI评分、自杀次数及SF-36评分。研究对象入组后, 由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调查人员详细询问患者一般资料, 完成人口学资料调查填写, 依次向其发放LES、HAMD(评分与抑郁程度成反比)、SES(评分与自尊情况成正比)调查问卷、贝克SSI(评分越高, 自杀意向越强烈)、SF-36(包括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 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在患者填写前由调查人员详细介绍填写要求与注意事项, 问卷需现场填写, 在30 min后当场回收, 对患者存在疑惑的地方需要给予适当解释, 每项调查均需由3~5名调查员在场配合完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自杀原因分析 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占30.00%(9/30), 缺乏自我价值感占26.67%(8/30), 因要求未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占23.33%(7/30), 幻觉、妄想症状支配占20.00%(6/30)。
2. 2 30例患者护理前后HAMD、SES、贝克SSI评分及自杀次数比较 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HAMD、贝克S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自杀次数少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护理后1、2个月的SES评分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30例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对策后抑郁严重程度、自尊、自杀意念、自杀倾向及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变[5, 6]。研究结果显示: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占30.00%(9/30), 缺乏自我价值感占26.67%(8/30), 因要求未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占23.33%(7/30), 幻觉、妄想症状支配占20.00%(6/30)。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HAMD、贝克S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自杀次数少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护理后1、2个月的SES评分分别为(29.55±4.35)、(38.73± 5.01)分, 均高于护理前的(19.42±3.4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杀意念, 提高其身心健康。这与以往学者[7]的研究结果相符。
规范化护理是将患者的心理、生活、药物、安全、生活能力锻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护理服务理念[8, 9]。安全、个性化思维护理通过“医生-护士-家属”之间的联锁对有自杀观念或企图的抑郁症患者给予密切关注, 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 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自杀倾向次数, 促进其恢复[7-14];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 改善其抑郁程[15-18]。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加强, 当然, 这对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应在积极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 时, 对抑郁症自杀的护理工作应不断地探讨、总结、完善和实践[19-21]。
综上所述, 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莉娜, 李虹娟, 刘小娟, 等. 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28(6):1084-1086.
[2] 代金枝. 動机性访谈对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影响. 现代临床护理, 2017, 16(8):20-24. [3] 王颖, 唐蕊, 张燕丽, 等. 住院抑郁症病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分析. 护理研究, 2018, 34(4):649-651.
[4] 陈林, 吉振鹏, 杨甫德, 等. 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 43(5): 294-299.
[5] 姚丽敏, 姚志剑, 史家波, 等. 伴与不伴自杀意念男性抑郁症患者P300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對比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 27(3):149-152.
[6] 李会, 穆喜术, 李淑芬, 等.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和自我接纳的影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 16(5): 574-577.
[7] 李秀英, 陈宏, 辛建. 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 25(8):732-735.
[8] 秦碧勇, 戴立磊, 汪键, 等. 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共病数量、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重庆医学, 2016, 45(13):1810-1812.
[9] 穆燕. 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海军医学杂志, 2017, 38(6):530-533.
[10] 吴改平, 胡德英, 汤运红. 住院病人自杀死亡原因心理解剖分析与启示. 护理研究, 2017, 31(10):1224-1227.
[11] 操军, 王俊, 况利, 等.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相关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 39(10): 597-601.
[12] 李宏伟, 高镇松, 郭赛玲,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相关性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8(3):175-178.
[13] 苑杰, 齐文风, 刘勉. 抑郁症患者自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5(5):345-347.
[14] 辛立敏, 陈林, 杨甫德, 等. 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 41(10):613-617.
[15] 辛立敏, 陈林, 吉振鹏, 等. 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 29(11):812-816.
[16] 肖垚南, 陈丁玲. 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7):184-186.
[17] 朱丽, 杜巧荣, 杨春霞, 等. 伴自杀观念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18-20, 26.
[18] 林冬梅, 樊国珍, 马银华, 等. 伴与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当代医学, 2017, 23(13): 27-28.
[19] 白超.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9):141-142.
[20] 窦连杰, 金玲玲, 张洪波, 等. 重度抑郁高中生自杀行为认知功能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3):368-370, 375.
[21] 刘双珠, 甘景梨. 抑郁症及其自杀行为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6):949-952.
[收稿日期:2018-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