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督脉论治失眠的思路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胡幼平教授运用针灸从督脉论治失眠的思路与,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胡教授门诊学习,观察胡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总结其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结果:整理并总结出胡教授运用调督八阵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结论:失眠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针灸治疗宜调督安神、调理脏腑气血阴阳,选穴上常用督脉腧穴、百会八阵穴和夹脊穴,配合辨证选穴,针、灸、罐法同用,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失眠;督脉;百会八阵穴;针灸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日间活动的一种主观体验。长期的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其他疾病。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成都中医药大学胡幼平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多年,对失眠症的认识和治疗独具匠心。胡教授认为失眠病机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督脉主一身阳气,因而失眠的治疗常从督脉论治,尤其重视百会八阵穴及夹脊穴的运用,并且总结出独特的调督八阵法,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胡教授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失眠在传统医学中又称为“不寐”、“目不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类证治裁》中也提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认为失眠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素问·逆调论》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并认为“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指出脾胃不和亦可导致失眠。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提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认为失眠发病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邪气之扰”,二则“营气不足”。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认为失眠病机主要为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进而影响神志,其病位主要在主“神”之心,此外与肝、胆、脾、肾等密切相关。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又与“总任一身之阴”的任脉同出一源,相互联通,能够在调整阴阳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病必求于本,胡教授认为在失眠的治疗上应重视督脉,从根本论治,进而调整阴阳,使阴阳和合,心神得安。
  2针灸治疗思路
  2.1重视督脉腧穴,协调阴阳
  中医理论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可以调节阳经气血。其循行于背部正中,与手足三阳经在头部交会,总督一身阳气,《素问·骨空论》指出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且其分支“上贯心”、“贯脊属肾”,因此与心、脑关系密切。胡教授常选取百会、四神聪、夹脊穴作为主穴,百会位于巅顶,为诸阳之会,而四神聪虽为经外奇穴,但其与督脉有交会,故二穴同用,有调理阳气、安神定志之效,为调督安神的基本组合夹脊穴位于督脉两侧,与督脉相通,与膀胱经相邻,操作时从上至下,左右交替针刺一侧夹脊穴,又称“盘龙刺法”。现代研究中,有研究者统计了81篇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发现在经脉使用频率上,督脉是选用最多的一条经脉。另有研究发现,治疗顽固性失眠可从督脉论治,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2.2擅用百会八阵,调督安神
  百会八阵穴属于杵针疗法中的特殊穴位,是以百会为中心,百会到印堂的距离为半径,画1个圆,将这个圆分为8个等份,形成八阵穴,即为外八阵;再把圆心到外八阵的距离分为3等份,分别画2个圆,即为中八阵和内八阵,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疾病。八阵穴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而制定的,与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分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方位,代表着事物自身的阴阳系统。胡教授将杵针百会八阵穴运用到针刺疗法中,借助八卦的阴阳属性,对人体自身的阴阳进行调节,此外,百会八阵穴的乾、坤两个方位,正好与督脉重合,乾在上,为阳,坤在下,为阴,亦能起到调理督脉及一身阴阳的作用。具体操作是在百会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方位斜刺进针,针尖朝向百会,犹如百会围刺法,激发百会阳气,常与百会、四神聪交替选用。
  2.3针灸拔罐结合,调理脏腑
  拔罐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气活血、祛风除湿、调和阴阳等作用。在失眠症的治疗中,胡教授常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背俞穴及督脉腧穴进行拔罐,以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循行于督脉两侧,《灵枢·经脉》中提到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其经别散布于心,因此膀胱经腧穴可治疗心、脑及督脉相关疾病。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经穴,也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以心俞为主,根据失眠的不同证型合理选取肝俞、胃俞、肾俞等,不仅可以调理五脏六腑之气血,也能疏通背部阳气。
  3验案举例
  患者,女,47岁,初诊日期2018年5月17日,主诉:失眠1年余,加重1月余。病史:患者1年前因家庭琐事困扰间断出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时间减少,长期服用褪黑素、谷维素帮助睡眠,近1个月因心情不佳,失眠症状加重,实际睡眠时间约2~3小时/日,曾于成都市某针灸门诊治疗(针刺四肢穴位,配合灸法),自诉疗效不佳,就诊前日整夜未眠,遂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门诊就诊。刻下症:神志清,精神稍差,纳差,偶见腹胀,乏力,倦怠,二便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19分。西医诊断:失眠症。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督脉失调、肝脾不和证,治疗以调督安神为主,疏肝理脾为辅。针灸选定百会八阵穴(内八阵)、T1-L5段夹脊穴、安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操作: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取0.30mmX25mm毫针,先选取百会八阵穴,于百会穴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方位外1寸处进针,针尖朝百会斜刺150进针,夹脊穴采用盘龙刺法。得气后,足三里施以温针灸,随后留针30min。取针后予拔罐疗法,选择背部大椎、心俞、肝俞、脾俞拔罐。一周1次,10次为一疗程。患者治疗1次后,诉当晚睡眠时间可达6小时,中途未醒,次日精神状态可,腹胀、乏力感减轻,仍伴纳差。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诉夜间睡眠时间可保持约7小时,心情愉悦,复评PSQI为10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按语本案患者因家事烦扰,肝失疏泄,忧思伤脾,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神失养,阳不入阴,而发失眠。治疗以调督安神、疏肝理脾为主。取百会八阵穴、夹脊穴为主穴,调督安神,协调阴阳;四关穴分别是手阳明经、足厥阴经的原穴,二穴配伍,一陰一阳,不仅可以调和阴阳,还能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三阴交健脾养心,配合足三里温针灸调理中焦,使胃和卧安。照海通阴跷脉,跷脉主寤寐,司眼睑开阖,二穴相配可调节阴阳而安神;安眠、内关相配养心安神。结合背部膀胱经与督脉经穴拔罐,共奏疏通阳气、调督安神之功。
  (通讯作者:胡幼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