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市共治共管共享单车创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占道堵路、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秩序,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武汉市在治理共享单车占道堵路、乱停乱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龙良文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究,现场办公,市文明办、市法制办、市交委、市城管委、市交管局等部门通力合作,探索创新。在全市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监管措施强而有力。全市共享单车占道堵路、乱停乱放有了明显改观,市民投诉大幅递减,得到了社会认可和媒体好评。尤其是近期,省、市多家媒体对武汉市治理共享单车乱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报道。特别是新华社湖北记者站,充分肯定了武汉市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的管理经验,并在《高管信息》(湖北领导专供)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大数据引领源头监管,多举措增强共治成效
  作为共享经济理念下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使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一度滞后,表现在企业的超量投放、运维人员紧缺、车辆转运不及时等问题,一时间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这不仅是武汉市城市管理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同时在国内也极具普遍性。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交委积极行动,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建立共享单车数据监管平台,将摩拜、ofo、哈啰三家公司的单车数据统一纳入平台,加强监管。与此同时,武汉市交委、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在取缔单车无序投放上积极配合,形成了强有力的合力。市、区、街三级城管部门负责人、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通过微信群实地上传图片和单车具体点位等相关信息,实行24小时在线调度指挥,首先从源头上整治单车占道堵路、乱停乱放。
  二、“1+1+n”联动模式放大群管效应
  在创新项目推进工作中,武汉市城管委积极探索、推广政企联动的“1+1+n”模式,放大群管效应。“1”分别指政府履行监管责任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n”即在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下,环卫工人、“红色物业”、城管协管员、第三方公司、社区志愿者(党员义工)、“门前三包”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其中,在汉阳区建桥街、二桥街等39个街道推行“环卫工人模式”,在江岸区四唯街、劳动街、永清街等33个街道推行“红色物业模式”,在江岸区车站街、武昌区中南路街等68个街道推行“城管协管员模式”,在东湖高新区8个街道推行“第三方公司模式”,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四唯街等25个街道推行“社区志愿者(党员义工)模式”,在硚口区韩家墩街、六角亭街、青山区钢花街等7个街道推行“门前三包模式”。
  “核减”举措大见成效。武汉市交委聘请第三方发布的《共享单车容量评估报告》指出,武汉市道路承载共享单车能力50万辆左右,而目前全市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大大超出了全市道路的承载能力,导致部分地区淤积问题严重。由于企业不能做到及时转运,造成一些地段共享单车堆积,影响车辆和市民出行。为此,市交委会同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联合制定了《共享单车企业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管理办法》,对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通报考评结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共享单车企业的服务管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发布并与总量调减挂钩。去年6月,武汉市交委会同市文明办、市城管委、市交管局,联合召开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评估新闻通气会。会上首次发布了武汉市共享单车企业经营服务质量考核评估报告,同时公布了全市共享单车分批规模调减方案,全市首批调减15万辆。调减任务已于去年7月完成,今年还将继续进行核减。
  三、“六字工作法”留痕
  在共享单车停放管理的工作中,武汉市城管委会同各区,总结推出了“六字工作法”,确保疏堵结合,治乱保畅。“六字工作法”即“划”,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做到“有位可停”;“守”,在主次干道、“三站三圈”(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商圈、校圈、医圈)以及窗口地带、景区等重点区域落实人员,加强守控;“巡”,组织城管队员进行巡查,通过微信群互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转”,对单车大量淤积的区域,及时组织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执法人员、志愿者,对单车进行合理调配转运;“谈”,建立定期约谈制度,每日收集相关情况,每周进行归纳汇总后约谈企业负责人通报情况;“引”,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倡导文明骑行、文明停放。
  通过有效整治和后期管理,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 “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淤积叠放、挤占公共空间,甚至停放在机动车道、安全岛、绿化带以及桥隧入口处等乱象有了明显改观,减少了安全隐患,恢复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小循环”带动“大循环”加速周转
  武汉市相关部门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针对重点商圈周边共享单车使用量大、车辆流动时间集中的问题,为保障道路通行秩序、巷口通畅,推出及时转运规整和清运多余车辆等举措。全国闻名的小吃一条街武昌区中华路户部巷,其所连接的自由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夜市,人流量大,单车的使用量和流动量巨大。通过采取“停放点+中转点”和“小循环带动大循环”的管理模式后,有效避免了附近路段入口处单车大面积占道堆積乱象。
  “小循环带动大循环”即在户部巷进出口周边划定单车停放点,方便游客使用单车停放。中华路街利用小型托运车,将淤积和坏损的车辆运到中转点,从停放点到中转点转运称为“小循环”,单车企业的转运车辆从中转点将车辆转运投放到用车需求点,此为“大循环”,单车企业以户部巷街区的“小循环”模式带动“大循环”加速单车周转。对高峰时段出现单车短缺的情况,街道工作人员则根据短缺数量及时进行调度,从而实现了辖区内共享单车的高效循环使用。
  五、加快地方立法,丰富宣传形式
  在治理共享单车乱象的工作中,武汉市交管局会同市法制办,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快研究制定《武汉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并由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召集专题会议,对《办法》逐条进行研究,修改完善。《办法》对共享单车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原则,对车辆投放总量实行动态平衡管理,同时明确牵头管理部门、企业主体责任和承租人的相关义务。市、区定期召开区、街和单车企业负责人新闻发布会及专题座谈会,梳理分析单车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方案,巩固共治共管共享成果。同时,组织媒体持续跟进,进行专题报道,通过舆论倒逼单车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全市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共青团员志愿者、大学生、社区群干,开展“绿色出行 文明共享”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赵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46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