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调节的机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糖调节受损为临床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糖调节受损是健康与糖尿病的中间状态,其主要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每年有1.5%~10.0%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等情况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调节受损具有可逆性,经过干预可降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运动对于糖调节而言是最经济、有效的一种生活干预手段。本文对运动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调节的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糖调节; 糖尿病; 运动; 生活干预; 机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9.0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9-0-03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引起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循证医学调查发现,对糖尿病前期患者5~10年的长期随访,会有1/3左右的人群进展为糖尿病。面对如此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迫切。对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进行控制,可降低發病率[1]。在糖尿病预防干预的各项措施中,运动疗法是除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外的一种最经济、绿色、健康的干预手段,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之一,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预防和治疗中备受人们重视[2]。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运动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调节的机制进行探讨,从糖尿病前期概述、糖尿病前期运动疗法的机制、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展开了综述。
1 糖尿病前期概述
临床上,糖尿病前期是指糖耐量正常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为正常人进展至糖尿病的一个必经阶段,也被称作是糖调节受损,这一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两种亚型[3-4]。现阶段,我国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在6.1~7.0 mmol/L,餐后2 h口服糖耐量水平在7.8~11.1 mmol/l。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5]。2010年ADA指南推荐,除了空腹血糖介于5.6~6.9 mmol/L和糖负荷后2 h血糖介于7.8~11.0 mmol/L,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5.7%~6.4%新增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之一[6-7]。相较于我国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ADA标准下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50.1%[8]。既往研究发现,HbA1c 5.7%~6.4%可较好预测糖尿病发生风险[9-10],但HbA1c能否比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更好地识别糖尿病前期人群,目前还存在争议。
2 糖尿病前期运动疗法的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多是食物的吸收、空腹时肝糖原的分解,除此外还有脂肪、蛋白质、乳酸等经过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血糖的主要去路包括几种情况: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组织和细胞、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储存、转化为脂肪、转化为细胞组成部分。通过神经调节、肝脏糖代谢、激素调节等途径,来维持人体血糖的动态[11]。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但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两种亚型的机制存在稍许差异。空腹血糖受损主要表现为肝胰岛素抵抗、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尚处在正常阶段,血糖异常的情况多发生在空腹时。糖耐量异常型则是与外周胰岛素抵抗,尤其是骨骼肌水平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联系,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退,因此血糖异常情况多发生在餐后[12]。曾有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不对血糖异常状态进行干预控制与调节,会增加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13]。
3 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
在糖调节受损中,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有氧化应激、肥胖等。肥胖会造成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异位蓄积,造成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一系列激素以及细胞因子分泌,进而导致葡萄糖刺激β分泌胰岛素水平降低,经多种机制造成胰岛素受体数量、亲和力降低,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14]。大量研究证实,运动能够改变胰岛素受体质量,并且可以帮助减肥、减少内脏脂肪、炎症因子等,并且可以改变一些激素的释放。总而言之,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15]。曾有研究指出,针对新诊断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2次,共计进行16周运动后,会使胰岛素活性增加46.3%左右,并且内脏脂肪也会发生明显减少[16-17]。我国大量研究也表明,葡萄糖耐量异常人群6年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单独运动治疗组为41.1%,显著低于对照组(67.7%),提示运动锻炼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8]。另有学者对运动能量代谢测定指导糖尿病个体化最佳运动量的研究发现,个性化运动可对脂肪分解、氧化、利用产生有效促进左右,进而降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19]。
4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研究证实,运动对胰岛素活性的影响主要与持续时间、强度、伴随饮食等因素有关。单次运动会增加胰岛素活性、葡萄糖耐量,持续24~72 h。同时发现,从持续时间相等的一次或者是多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IR产生的影响相似[20-21]。低强度到中等强度单次运动中、运动后的2~72 h,大部分运动者均会表现出胰岛素活性改变,同时伴随血糖水平降低[22-24]。持续时间更长,或者是强度更大的体力活动会使胰岛素活性显著增强,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肌肉所利用的血糖超过了肝糖原的分解所得,进而造成血糖水平降低[25-27]。针对未使用任何胰岛素或者是胰岛素促进剂的患者而言,血浆胰岛素活性一般也会发生相应降低,因此,即便是持续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的风险也相对较小[28-29]。血糖降低多与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运动前的控制以及身体训练状态等因素有关[30]。 5 小结
糖尿病前期为正常人患糖尿病的中间状态也是必经阶段,这一过程具有可逆性,在不开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早期进行运动干预对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调节功能,有效调节脂质代谢,降低发展至糖尿病的风险。已有研究证实,运动能够使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显著改善。美国糖尿病协会《2016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31]、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2]《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33]都明确了运动干预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并鼓励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并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积极运动干预,对于降低糖尿病对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此外,如何进行定期随访并给予社会心理支持、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对费用效益比和相关社会效益评估也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曦娟,王正珍,朱玲,等.有氧和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9):831-837.
[2] Li G,Zhang P,Wang J,et al.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ll-cause mortality,and diabetes incidence afte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the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a 23-year follow-up study [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4,2(6):474-480.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4,37(Suppl1):S81-S90.
[4]李彦明,张存志,邸力强,等.干预糖调节受损人群逆转为正常糖耐量对比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2):3-4.
[5]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6] Ingrid K,?lle P,Külli K,et al.CCL2/MCP-1 and NFκB Gene Transcription in Remnant Kidneys after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noprotection[J].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4,4(5):244-250.
[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J].Diabetes Care,2010,33(Suppl1):S11-S61.
[8]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9] Kim C H,Kim H K,Kim E H,et al.Risk of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from prediabetes defined by HbA1c or fasting plasma glucose criteria in Korean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6,118:105-111.
[10] Lipska K J,Inzucchi S E,van Ness P H,et al.Elevated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in predicting diabetes incidence among older adults:are two better than one?[J].Diabetes Care,2013,36(12):3923-3929.
[11]嵇加佳,劉娟,狄文娟,等.运动能量代谢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量的临床研究[J].南京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2):1513-1515.
[12]袁爱国,刘辉文,雷雨.2型糖尿病有氧运动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6(1):702-706.
[13]廖林英,蒋蓉芝.糖调节受损高危人群综合性干预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5,28(4):162-166.
[14]习雪峰,侯改霞,刘倩倩,等.运动训练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LR4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6):726-731.
[15]赵玉国.糖尿病治疗中运动疗法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3):55-56.
[16]李梅贞.运动疗法与健康宣教联用于糖尿病防治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99-200.
[17]刘莉莉.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197-198. [18] Pan X R,Li G W,Hu Y H,et al.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erver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1997,20(4):537-544.
[19]万玉娟.糖尿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44-45.
[20]王波.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OL].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5):4948-4949.
[21]韦永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75.
[22]张珊,杨晓巍,刘效磊,等.运动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基层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0):772-775.
[23]华珊珊,李闺臣,彩虹,等.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10):1252-1256.
[24]齐继成.世界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发应用新进展[J].中国制药信息,2017(2):12-17.
[25]许建香.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5,37(2):157-158.
[26]高俊利.2型糖尿病新诊患者实施运动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632-634.
[27]祝恩梅.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糖尿病发病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7):51-52.
[28]周建军.上海黄浦区社区糖调节异常居民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J].卫生研究,2011,40(3):331-333.
[29]王丽琼,朱红芳,潘群.社区糖调节受损及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调查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2016,36(11):2763-2765.
[30]李伯杰.糖调节受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07-109.
[31] ADA.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6,39(1):13-22.
[3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華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88.
[3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14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