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根据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以及农村学生的特点,介绍了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教学方法。通过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并且愉悦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逐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63-02
  【Abstract】According to instructional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untryside, three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creating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equality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extending students’ thinking,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cultivated gradually.
  【Key words】Rur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Autonomous learningThe 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理想目标。从心理学上讲,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学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1]而从教育学上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2]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农村的教学水平与城市教学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物质条件上,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同,城市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好于农村孩子。
  2.社会知识的接触面是教学的后盾,为学习提供基础,促进孩子的思维,而在农村信息接触面明显少于城市。
  3.学习的干扰程度以及学习气氛等因素。由于农村家长的知识层面以及生活条件,课后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和帮助是有限的。
  虽然农村孩子在先天和物质条件上不如城市孩子,但是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对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农村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可缺的。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活动是创造性学习活动的特征之一,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反应。自主学习心理过程是:独立做出判断;批判性地反思这些判断;以及依据这些独立反思判断将信息整合起来。[1]笔者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归纳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自觉地乐于并且勤于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李学谦论述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特征有:自主性、民主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创造性。[3]笔者认为这些特征在小学教学中也完全适用,只是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有所差异。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通常能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对于课前的预习及独立的思考却很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是死记硬背。而目前的应试教育也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以考试的优异成绩为目标。这些都约束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性,因而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逐渐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观念。[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界的学者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应由主动者、施教者向参与者、引导者的方向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不仅没有减少教师的责任,相反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也高了,教师在教学中即要完成当前应试教育下的各项指标,又要灵活的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以民主性原则为指导,实施民主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更是发展主体的有效手段。从笔者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大部分学生早已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早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只是没有施展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上,学生没有好差之分,有的只是智能表现形式和特征不一。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归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富于爱心,富于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知心人。
  比如在课堂上,建立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容易产生独到的见解;在课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多交流、多沟通,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孩子们课余时间的活动,这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孩子的关系更近,还能在教学中把这些知识和孩子们的活动联系起来讲解,使知识生动容易理解。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教学内容是基础的且终身有用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呈现的是“问题”,而不是“定论”,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应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尽量创设情境,留有更多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要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同时,要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逐渐锻炼他们做到“四个会”。
  (1)会独立思考。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打破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不能用“高分”、“听话”这类尺度去衡量学生,要让学生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如,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①给出12×23=276,要求学生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写出1.2×23、12×0.23、0.12×0.23的积;②通过观察四个算式1.2×23=27.6、12×0.23=2.76、1.2×2.3=2.76、0.012×0.23=0.00276你得出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一会,一般便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③通过计算:“13.5×0.28”的积,发现并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这样分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逐层拔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观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完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更新认知结构,从而发展了主体。

  (2)学会多角度思考。所谓多角度思考主要表现在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上,要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
  
  
  
  然后教师可以启发:还可以怎样剪,也能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思索一会便得出:
  
  
  
  
  沿平行四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沿这条垂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再平移就能得到一个长方形。
  (3)学会提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也应该要让学生敢问会问,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和修正,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上一环节的剪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剪拼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有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的底、高又有怎样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学生通过剪拼、分析推理、找到了答案,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会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直观性强易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火花。凡是能动手的操作,教师绝不能代替他们完成,即使开始时进度慢点也值得。如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又如教应用题,从三年级训练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指导他们画线段图,以帮助学生思考,准确地找到解题思路,开始一节课学生只能做两三道题,画线段图也不标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解题的速度快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明显地提高了。
  3.巧妙布置任务
  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师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灵活布置预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别,每个组别分别负责某一单元的资料搜集,而其他同学则只需要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即可。预习中,学生可搜集相关方面的大量资料,然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上和其他组别的人员讨论。通过搜集资料可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向纵深方向拓展;通过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通过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这种自由的讨论还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课文主题思想的联想。[5]
  (2)课堂上的巧妙提问和积极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搜集的资料,教师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用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会轻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中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3)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教学的每个阶段上,教师要安排复习和巩固的课程,在复习课上,教师可进行知识的串讲,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学习阶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还能对学生的联想记忆起到辅助作用。
  三、总 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贵在持之以恒的积淀。作为教师每个发展阶段都要制定教学计划并自觉约束自己认真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再实践、探索,再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自我发展空间中,展示他们的创新风采。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1
  3 李学谦.浅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42
  4 王炳照.中国传统教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03
  5 勒惠玲.调整师生权力 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