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运动员的心脏将适应形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心脏将形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对运动心脏的概念、目前研究现状、发病原因与发生机制、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运动心脏的影响以及心脏的心脏与常见病理的病理学之间的差异。参考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撰写,旨在为当前我国在运动心脏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运动员;运动心脏
1.前言
心脏作为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一个器官,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生物体内如果没有心脏其将会无法存活。心脏也是运动的最大靶器官,运动与心脏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互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许多关于运动心脏的科学研究。本文以很多科学研究发现为线索,对运动心脏的概念、目前研究现状、发病原因与发生机制、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运动心脏的影响以及运动心脏和普通病理学心脏的区别展开分析探讨,参考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撰写,为当前我国在运动心脏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2.运动心脏的定义
运动心脏,也被称为运动员的心脏,意味着运动员的心脏。一些从事经常训练的职业运动员,他们的心脏与常人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并且会发生变化,包括心脏肥大、心脏扩大、心律缓慢、心电图“缺血样”的变化,停止运动后复原等。运动员独特的大心脏被称为运动员的心脏。后来,许多科学家使用X射线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来分析和比较实验,发现运动员的心脏确实比一般人更大。随着心脏功能的改变,有人称之为运动员心脏综合症。体育心脏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一个多世纪,并且有很多关于运动核心的研究。
3.目前对运动心脏的研究状况
3.1 运动心脏的分类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诱发心脏的生理性肥大,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运动引起的向心性肥大,另一种类型与动态运动相关,诱发离心性肥大。我国于1964年浦钧宗报道了“300名运动员的X射线测量分析”第一种提出的运动心脏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不占40%,第二种类型左心室扩大占45%。第三类右心室扩大占4%,第四类左心室和右心室占11%。
3.2 运动心脏的主要表现特征
运动心脏的概念是基于运动员心脏的特征。它具有以下特征,心壁会增厚,心室內径会增加,导致心室肥厚,而心室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充盈量也会增加。心跳的输出增加,心率在静止时改变。此外,它还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ST-T变化等功能。这些特征是运动员常见的生理现象,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4.运动心脏的发病原因与发生机制
4.1 运动心脏的发病原因
运动心脏发病的原因有很多,运动方面包括运动负荷过大,运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运动心脏的发生,长时间过度使用心脏会增加心脏的功能负担并增加导致心脏移动形成的负荷。营养方面和身体自身的状况也影响着运动心脏,营养的缺乏与过度补充会使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运动心脏还会受遗传,环境的好坏,气候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炎,左心室动脉瘤,二尖瓣狭窄等疾病也可导致心动过速的发展。
4.2 运动心脏的发生机制
研究发现,长期运动可使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以满足心肌本身的血液供应,保证心肌的正常运作。从而使心影增大。它是由于血液动力学过载引起的细胞和相应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导致结构,功能和代谢改变的心脏重塑过程而发生的。心脏运动的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理解。
5.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运动心脏的影响
5.1 力量型运动
力量型的运动员的运动心脏被称为向心性肥大,一般都是心壁变厚,训练醒目在改变的同时也改变着其心脏结构的改变,力量训练将改变心脏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背负荷,并促进心室排空。在举重、摔跤、投掷等静力性用力的运动中,心脏内的血液要想全部排空必须要使心肌变得更加有力量才可以。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由肌肉力量的大小决定,心肌肥大是其生理横截面积增加的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运动相比,力量运动更容易导致运动猝死。
5.2 耐力型运动
耐力运动员的核心被称为离心肥大,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身体会发生一些适应性变化,并且氧气消耗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在安静的状态下,运动员的心率会较慢,一般保持在40-50次/分钟,而一些运动员的耐力较好,他们的心率可低至每分钟30次心跳,心输出量几乎相同,但每搏输出量要高得多。这些变化是由训练类型引起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的。耐力训练还可以导致心肌的预负荷增加,参与工作时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以及更快的呼吸频率。
6.总结
运动心脏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他与很多因素有关,其发生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还未探索清楚。运动的核心也与运动类型有关。并且运动心脏与普通病理学心脏也不相同,二者有着一定的区别,要明确两者区别。总之,运动心脏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与科学的不断深入的研究探索,体育心脏的研究领域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发现。在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关于运动心脏的科学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郭远盘,刘姣.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5(09):194.
[2]徐纯,米春娟.MicroRNAs与运动心脏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64-65.
[3]余启政,李欣.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运动心脏重塑的机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7):71-75+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