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鲁迅思想的大众化价值、普及与高校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鲁迅研究的价值与影响一直都是处于学术高原,是学界热点。鲁迅思想作为重要的精神资源,其大众化价值、普及工作仍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高校对鲁迅思想的普及与发展也是国人精神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鲁迅思想;大众化价值;普及发展;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136-0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鲁迅思想的价值与影响一直都处于学术高原。鲁迅思想的研究一度超越学术问题而上升为一种政治立场,使得从“学鲁迅”变为“鲁迅学”,而关于鲁迅思想价值与历史地位的评价也就呈现一种思想定势。本文从鲁迅思想的大众化价值层面着手,探讨鲁迅思想的普及途径以及高校如何开展鲁迅课程,试图采用归纳法对鲁迅思想的大众化传播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鲁迅思想体系的大众化价值
   鲁迅的革命思想在于从中国社会状况出发,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研究、阐释、学习鲁迅的社会革命思想需要社会各阶层参与,而不仅仅存在于知识分子层面。社会变革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使命,无论农民、工人、妇女、儿童、知识分子、领导干部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这一点看来,走进鲁迅,了解其思想便更具有大众化价值。
   鲁迅的文艺思想则在于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实践。这种文艺思想对知识分子及文艺工作者显然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样,文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文艺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能阻碍社会的进步。鲁迅在杂文《文艺与革命》中这样说:“社会停滞着,文艺决不能独自飞跃。用于革命,文艺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是可以的,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1]”这就在文学创作乃至艺术创作上为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建议与要求。
   二、对鲁迅思想的普及尝试
   当下我们正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此时将鲁迅思想作为一种经典性价值向大众普及,不仅成为鲁迅研究的意义所在,更成为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实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鲁迅研究不是一个静止的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鲁迅思想的传播不是一部分人的工作,而是大众化的努力。知识分子首先要凭兴趣做学问,坚持学术理性,关注现实问题,而且还必须具有现实超越性,思考人类精神根本性问题以及人类文明之根的问题,从而创造一种新的价值理想,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职所在[2]。知识分子首先要保证自身接受并消化鲁迅的思想,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继承鲁迅的战斗批判精神,并以战斗的笔锋向民众书写鲁迅思想、鲁迅精神,担当普及鲁迅思想的主力军。人文知识分子在这里承担的是创新方法论的研究,即将鲁迅作为方法而不是仅仅就鲁迅研究鲁迅。其他知识分子则更多的是将鲁迅研究与国家当前文化、当代现实紧密结合,以此传承鲁迅思想。
   (二)农民读者与工农读者的自我承担
   普及鲁迅是对鲁迅思想的扩大,也是对鲁迅生前矢志不移的使命的延续。鲁迅研究与鲁迅价值的实现都不是单靠在书斋里可以完成的[3]。也就是说鲁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只依靠知识分子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分子们为鲁迅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同时,民众接不接受与接受程度也是极为重要的。虽说鲁迅思想的本质是平民立场,是凡俗人生的独特感悟,但鲁迅的接受面依旧是狭窄的。如何缩小鲁迅与农民读者、工农读者的距离,这就需要农民和工农大众自我承担意识的提高。试问当下乡村图书馆与市县图书馆关于鲁迅的读本究竟有多少?当下关于鲁迅精神的纪录片、新闻栏目又是否在各电视台普及?民众关于鲁迅生平了解多少?乡村民间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添加了必要的“改造国民性”“启发民智”的内容?随着多种传播媒介的普及,为民众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民众自身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并没有展现浓厚的兴趣,显然农民读者与工农读者的自我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三)文化传承工作的建设举措
   如何发扬与传承鲁迅的经典资源也为文化传承工作提出新的命题。鲁迅思想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文遗产起着保存集体记忆、传承文化血脉、深化身份认同的作用。弘扬鲁迅精神不仅在于书斋里的读本研究,更在于还原本人的历史现场,对其故居进行发掘。实行原真性保护,不搞大规模修复再造,着重保护故居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采取以实物保护与设立标牌为主,以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图片、影像和手稿原件等实物陈列为辅的模式[4]。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培养民众对文物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在力求恢复历史现场感的同时,又要尽可能将文化价值与精神资源深入人心,这对文化传承工作者来说并非易事,但如若做好這项工作,那么获益的将会是一代代子孙。
   三、鲁迅思想的大众化普及对高校的要求
   鲁迅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可控的倾向,在全民倡导要普及鲁迅、保卫鲁迅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阅读鲁迅是一辈子的事,在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屡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是因为大学生的阅历与心态逐渐成熟,对事物的看法逐渐趋于理性,所以,在大学课堂系统学习鲁迅文本及思想才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意义。中学生在思想尚未成熟,历史观尚不全面的时候接触鲁迅,对鲁迅某些思想的理解必然是片面的。而大学生对历史事实有了系统的把握,又有了求学的经历与情感世界的体验,再回到历史现场分析鲁迅的启蒙思想、革命思想、文艺思想等才更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反过来,只有掌握鲁迅“立人”的基本思想才能让学生树立更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鲁迅思想的传播与普及也有了主力军。
   阅读鲁迅不只是中国文学专业学生的事情,它作为一种方法学适用于各专业的学生。首先,高校应为各专业学生开设鲁迅研究选修课,让鲁迅经典思想逐步在高校普及;其次,高校应为中文专业、教育专业等文科专业学生开设鲁迅研究必修课,使鲁迅研究真正成为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门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位作家可以明确地承认从未受过鲁迅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也跳不过鲁迅这一经典大家。在中国的人文教育中,我们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关于“人”的教育,最缺的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培养,即仁爱精神培养、国家民族意识培养、道德培养、中庸和谐思想培养、自利精神培养[5]。高校对鲁迅研究的重视与课程实践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对“人”的教育,从青年身上注入更多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是当下普及鲁迅思想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相信也是在完成鲁迅先生未完成的梦想。
   四、 结 语
   鲁迅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阅读鲁迅也是常读常新的。对鲁迅思想的普及工作不是只有高校的责任,也是各行各业民众的使命。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依旧需要鲁迅这样的战斗家、批判家,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提出关乎国计民生的更多举措,更需要传承鲁迅的伟大思想,让鲁迅思想引领我们继续创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全2册[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
   [2] 刘春勇.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鲁迅研究青年论坛会议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6.
   [3] 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3 (11):179.
   [4] 秦红岭.论名人故居的人文价值与保护原则——以北京名人故居为例[J].华中建筑,2011(7):189.
   [5] 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1):51.
  [责任编辑:武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7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