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在于共同体内部主体是作为自身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存在的,并且都是作为对方实现发展目标的条件而存在。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间决不是被某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和物质所定义并相互隔离;共同体的发展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共同体的整体性发展。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面临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单独的主体不能引发创新,独立主体的机械聚集也不能够必然导致创新,而是需要有机地聚合,也就是必须培育内部主体禀赋的多样性、提升内部主体认知的复杂性、增强内部主体协同的有效性、保持共同体的开放性,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價值。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复杂性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16-03
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理念,将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临国家间竞争和国家内部不同主体间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做出的必然选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是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基础。然而,面临现代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单独的主体不能引发创新,独立主体的机械聚集也不能够必然导致创新,而是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协作,有机地聚合、聚焦、聚变,也就是必须培育并充分尊重内部主体禀赋的多样性、提升内部主体认知的复杂性、增强内部主体协同的有效性、保持共同体的开放性,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
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揭示了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个人的生存发展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伴随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个人与其所置身的社会关系结成规模性、复杂性、互依性、开放性程度不断提升的有机共同体。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共同体思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组织化生存为切入点,透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实际,系统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中介方式和终极方式,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内在发展规律的思想。“‘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每个个人迫于生存条件、受共同利益的制约而形成交往关系,进而结成共同体,但其个性和自由却又受到了共同体的制约;只有‘个人的自主活动’,即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和共同体整体利益的个人自由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参与、嵌入到‘生产—交往形式’交织而成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实现从 ‘古代共同体’到 ‘现代市民社会’再到‘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转变。”[1]人的发展在经历“人的群体本位”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独立性”阶段之后,彼此都作为对方实现个人以及共同体发展目标的条件,共同体内部成员是独立的存在,但相互间一定不是孤立的存在,不是被某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和物质所定义并隔离起来的。今天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这一发展要求,克服个个封闭孤立的实体性,建立个人和他者之间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媒介,从而形成适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关系理性”,既承认独立自由个性又与他者拥有共同感受、共同责任、共同信念、共同价值。
中国持续40年的高速发展已积累了可观的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社会交往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面临来自外部和自身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突破发展的多维困境、如何保持发展的比较优势、如何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如何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地履行大国责任?凡此种种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都需要回归到“人”这一原点,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通过他们以更恰当有效的合作方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来解决。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恰恰是对上述问题的根本性回应。传统的以高校为核心的相对孤立的知识共同体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需求以及人本身的发展需求。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社会内部生存竞争的双向压力,迫切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变革。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内涵建设必须不断加强。面对新形势,高校必然选择依托由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完成自身蜕变,以更好地担当传承文明、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使命,成就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实现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面临外部社会日益增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始终面临来自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而言的。人的意识一旦进入行为层面便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受控于环境或者说其所处的共同体中人与人的关系,极有可能遭遇失败甚至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的风险。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已经可以使任何一个人的意识具有表达和呈现的自由,但同时也必将受到相互之间的影响,自我意识同时也是集体意识,社会关系内涵着复杂性,亦即随机因素、偶然性、主动性、意外事件、创造、破坏和变迁。因此,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尊重复杂性前提的策略:认识到现实的不确定性,但坚信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可见的确定性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可能性[2]。以此为前提,在不确定性中给组织中的个体寻找一个能够不断被赋予发展能力和获取发展资源、发展机会的空间,使之感受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加深个体之间的联系,使之与其所置身的组织乃至组织所置身的共同体一起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
让组织具有驾驭不确定性的能力,核心是要关注组织中成员主体的成长,通过塑造和激发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以拓展认知的边界,持续创造价值,进而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化解困境实现更大程度的个人自由发展及其所属组织乃至由组织构成的有机共同体的系统性发展。凯文·凯利在著作《技术元素》中认为,所有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城市都近乎不朽。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公司这一类型的社会组织成长逻辑遵循独立有机体的生命周期律,而城市则构筑了可以超越自身边界动态扩张且内向成长的生命系统。此处所言及的城市,这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结构性的巨大系统,就是因为遵循了自然的规律,从无中生有,到变自生变,内在恪守自我变化的规则,从诞生到历经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在不同群体用暴力和知识不断重构社会权力分配结构的过程中,通过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技术创新、科学发展,重塑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断唤起人的超越性需求,使人的创造不断作用于其所置身的组织,将影响通过正在消除物理限定和文化隔阂的媒介传递到更巨大的组织系统中去,从而持续加深个体与共同体的互依性,个体将拥有更系统的知识、更完善的能力、更丰富的信息、更自由的意识,组织和共同体所拥有的资源和资源的聚合能力会因内部个体的价值创造而不断提升。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系统性价值的外化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制度基础、社会交往基础、社会产业基础日益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科教兴国战略是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有效推进的基础性保障,自1978年以来,国家不断增加保障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制度供给,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制度体系建设,激发整合创新的底层力量、巩固强化创新的核心力量,以科技进步推动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的全面社会创新。从改革开放之初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并于2002年颁布施行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3]。自2014年国家持续发布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不断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更广泛持久地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科技进步引发了社会主体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革,使人获得了更充分的自由,个体可以通过互联网科技实现自由联合。从10万年前人类发明语言用以交流合作,到5000年前发明文字,到古罗马时期莎草纸的发明、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报、电话、互联网的逐一诞生,社交早已超越了原始共同体中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社会主体可以通过社交方式的创新不断超越自身生物维度的规定性而去探索无尽的自我。持续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摆脱生理和物理的限定而实现自由的发展与联合,结成独立且依存的真正的共同体。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明显提升,产业基础日益坚实。制造业在众多维度上都领跑全球,强大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不仅体现在产量和成本方面,诸多工业品类的产品品质也领先世界,工业品类覆盖面广,产业纵向整合度高、横向分布日益集群化,技术进步推动的产业升级在加速进行。《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NO.6》指出,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比重达到11.75%,中国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从2008年的12.7%增至2016年的18.6%,2015年中国低端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7.98%,高端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5.75%,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全球占比超过1/3,居世界首位。中国的企业家的群体在40年的市场实践中,已经积蓄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资本。日益成熟和壮大的企业家群体,是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所必需的基础要素。企业家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将天赋、创意、知识、市场、资本、制度等多元社会禀赋聚合、聚焦并引发聚变的关键枢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练与锻造,这个越来越具有创新意识、契约精神、协作能力的群体势必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在客观上重塑了中国社会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交往模式,引发了人力资源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巨大变革。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资本的伟大的文明化的影响就在于“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3],“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个体的个性和能力日益全面的发展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社会的进步是在个体能力不断复杂化、完善化以及个体所结成的系统性程度不断增强的社会关系互动中实现的。基于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和复杂性系统理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以创新发展理念驱动教育变革、大众创业,从人的意识和行为层面提升个体的创造力和个体间的互依性,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的生产性投入,包括繁荣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现代经济活动、创造知识创新技术、增加资本的积累,这既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增长的共识,也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国家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共同策略。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系统性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主体能够确立跨越文化壁垒的信任、共同恪守的价值标准和社会契约,能够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建设新的价值关系和价值网络,使主体性价值目标与共识性价值目标相互依存,在共同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增进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组织、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锦芳.“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J].哲学研究,2010(11):3—10.
[2][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EB/OL].中国网,2002-07-0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he Systematic Valu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munity in Universities
GUO Yua, NIU Huia, ZHU Xue-rongb
(a.School of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b.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uhehaote 010071, China)
Abstract:The systematic value of the commun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munity exists for the purpose of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s the condition for the other party to achieve its development goals.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are not defined and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some special social contacts and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i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The independent subject can not initiate innovation, and the mechanical aggregation of independent subject can not inevitably lead to innovation. Instead, it needs organic aggregation; that is to say, it must cultivate the diversity of internal subject endowment, promote the internal subject’s cognition complexit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main body coordination, and maintain the openness of the community,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stematic value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arxist social reality theory; complexity theo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mun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