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终其一生的艺术追求——王叔晖与她的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王叔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性工笔人物画家,王叔晖的作品在技法、风格上对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探究了王叔晖先生的生平,分析她的作品在技法、造型、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关键词〕王叔晖 ; 仕女画 ;艺术风格
  王叔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性工笔人物画家。代表作品有《木兰从军》《桑园绘》《梁山伯与祝英台》《新白娘子传奇》《孔雀东南飞》《生死牌》《西厢记》《林黛玉》《杨门女将》等。王叔晖的作品在技法、风格上对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王叔晖生平
  王叔晖(1912— 1985)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王叔晖自小便十分聪慧,幼时上学便偷偷给老师画肖像,可见她对绘画的热爱在那时就生根发芽。1927年她开始自学绘画,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三位画家。 尽管生活环境艰苦,但却没有降低她对艺术的追求,仍刻苦学习,潜心研究绘画技法,慢慢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1930年王叔晖的家庭发生变故,她不得不靠卖画为生,供养弟弟、母亲。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压力减轻,给了王叔晖专心琢磨自己创作的时间。“解放前,我画了二十多年,不论什么扇画、条屏、中堂、百子图、百美图都画,大约画了有一千多张。但是,好作品并不多,因为那时我来不及仔细推敲,我要赶时间,要多画。我靠卖画养家,靠卖画给母亲治病,不多画就揭不开锅。只有到解放后,我的艺术创作道路才算是真正开始。”王叔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解放前后的创作。
  王叔晖最初在出版总署的美术科从事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她来到该社工作,一直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不久后任连环画册编辑室创作组组长。她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创作的。如《西厢记》,《西厢记》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一等奖,《西厢记》除单线的普及本外,还以工笔重彩绘成短篇彩色连环画、年画条屏,并被用于邮票,是中国工笔人物画流传最广且影响最大的作品。她退休后还一直坚持作画,继续约稿,完成了“红楼十二钗”中的黛玉、晴雯、王熙凤等八个人物,在创作《惜春作画》时突然离世,这幅《惜春作画》成为王叔晖先生生命的最后一曲。真真正正终其一生与画为伴,画了一辈子。
  二、高雅纯美、精谨细腻的艺术风格
  1.创作背景
  自宋代之后直至近代,传统工笔画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逐渐衰落,到清末民国时期跌入谷底,工笔画被斥之为品味庸俗,只有南方的张大千、陈之佛,北方的徐燕荪、于非闇等有限的工笔画家苦苦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世纪50年代中期掀起“新年画创作运动”,以艺术服务劳动大众为宗旨,古老的工笔画用于年画和连环画创作出大量作品,客观上促进了工笔画的变革和重新兴起。
  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变迁,中国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突出的特征是引入西方绘画的透视、造型、色彩等观念,增强了中国画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
  2.继古开今、融会贯通的技法
  王叔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她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还有她毕生的绘画经验与绘画技法。从王叔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娴熟的画工以及深厚的美术功底。
  王叔晖笔下的人物造型更加写实,明代至王叔晖之前的人物画大都是头大身小的身材比例,而到了王叔晖这里,人物的比例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仕女体态高挑婀娜,姿态舒适;在仕女五官妆容的描绘上,传统人物画大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口、鹅蛋脸的模式,千百年来陈陈相因形成了固有的套路,降低画家的个性在画面中的表现,比如孟庆江先生指出,王叔晖画的人物是从眼角延伸出鼻梁的线,古人则是由眉毛处往下延伸鼻梁的线条。这样较之古人增加面部空间立体感,她勾鼻子采用一条线,不勾鼻翼。她画嘴缝是一条飞燕般的线条,上下三个半圆形。她画眼睛加重上眼睑的墨色,眼角用墨染开,暗示睫毛,这样的手法比较含蓄,也较之前的仕女画眼睛大而有神;在仕女妆容的描绘上,王叔晖喜欢从眼角到颧骨到整个苹果肌都用朱磦色大面积染色,是她融入了京剧旦角的妆容元素。从这些处理手法上我们看到了她对传统画法的继承,仍以突出女性秀美和突出国画线条感为主,是非常适合表现东方女性美的,但也有加入她自己的个性加以调整,更增加了视觉上的美感。她还借鉴了花鸟中的“丝毛法”与“界画”技法等。
  在透视技巧上,她既传承又创新,不呆板的一味继承。传统人物画采取散点透视法,而王叔晖采取的是焦点透视法,《西厢记》画面中的庙堂、栏杆、几案、地砖等陈设都是采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她的其他作品也大都采用的焦点透视法,这种透视法把空间关系作了很好的交代,拓宽仕女画的场景空间,这是由于她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技巧,但王叔晖将这种透视手法,以及明暗的表现巧妙地融入传统平面敷色之中,增强了空间、体积的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看王叔晖的画,是眼睛与心灵的盛宴。从画面的人物造型神态以及构图透视,都能看到较之传统王叔晖的工笔画的创新之处,既尊重传统又推陈出新。堪称当代工笔仕女画第一人。
  在线条的运用上,王叔暉师承中国线描的传统技法,王叔晖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时,得到一名叫孙诵昭的女画家的赏识;孙诵昭出身书香门第,曾在北京多所高等学府任教,并在研究会任评议,孙先生发现王叔晖功底深厚,又勤学,便特意劝诫王叔晖:书画同源,想画好画,须先练好字,多写斗方大字,腕力练到家,勾线才会流畅自若;王叔晖照此练习,笔下功夫明显长进。坚持写书法使得王叔晖的白描技法十分娴熟,她用笔准确、肯定,线条清晰明确。她的线条不单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有她的独特之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画衣纹采用柳叶描,飘逸洒脱;而画松针和武将的盔甲时则刚劲有力。她的线还具有较强的书法性,线条抑扬顿挫。线条整体呈现出高雅细腻,气韵高超的风格。
  在色彩的运用上,王叔晖的画设色高雅、沉稳、素雅、清丽,氛围和谐。她在处理人物的五官时,淡淡的勾勒五官的轮廓线,这样使得人物肤色贴近现实,她习惯用素雅清丽的颜色作画;因为她的画都是连环画、年画的绘画形式,设色要求艳丽,王叔晖在这种艳丽重彩的基础上追求素雅,艳而不俗。她还常常在颜色中加少许的墨色,这样一来便降低了色彩的纯度,以墨为主,色辅助墨,以墨压住色彩的浮躁,从而营造素雅的色调。王叔晖善于用色,大胆用色,用色虽亮艳,但清透、干净,不火、不俗,体现了她高雅的审美追求。
  3.细腻丰富的情感表现
  王叔晖还善于通过表情描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工笔画陷入低谷的清末民国时期,工笔人物画人物造型处理僵化,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精神内心,而王叔晖的作品呈现出的人物生动鲜活,将人物的个性表现充分。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她作为一个情感细腻的女性画家,能够更深层次地领悟她画中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她笔下的人物宁静、纯美、温和、清冷。她在作画时,并不是单纯地表现故事情节,而是用心去领悟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每一个人物内心的酸甜苦辣,塑造出众多精神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她的画更有人情味,使得她的画别具一格,在同时期女性画家中脱颖而出。
  三、王叔晖先生的艺术贡献
  不仅王叔晖先生的画值得我们崇拜,她的精神品质也值得我们敬仰。生活上她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工作期间总是最早上班的那个身影,常常边吃早饭边研墨,王叔晖一生都献给了她热爱的绘画事业,把党组织作为唯一的依靠,把同志们当亲人。她继古开今,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开辟了新画风,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开创了新道路,对我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王叔晖先生的追悼会上,八位曾经是王叔晖同事的画家联名写了一副挽联。最为贴切地评价了王叔晖先生:将普及者提高,将提高者普及,善始善终真同道也;为红花之绿叶,为绿叶之红花,洁来洁去岂常人乎?
  参考文献:
  [1]蒋力.洁来洁去岂常人乎———一代画师王叔晖传略[N].文艺报, 1998- 02- 04.
  [2]王叔晖.荣宝斋画谱王叔晖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1.
  [3]王鹏.永恒生命流动的轨迹———中国画线条语言表现系统的文化内涵[J].文化艺术研究, 2010(4).
  [4]孟庆光,蒲以庄.中国现代名家画谱·王叔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