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致敬历史 致力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剧《生生不息》是在十九大报告倡导:“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中应运而生,是基于集美学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华侨陈嘉庚精神的音乐剧作品。该剧致敬集美学村百年历史,致力于传承华侨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戏剧创作,音乐创作,以及舞台表演均具特色,寓意深刻,值得探讨。
  〔关键词〕音乐剧;《生生不息》;创作解析
  陈嘉庚,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被毛泽东称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①。陈嘉庚一生倾其所有,致力于教育救国,教育兴国。自1913年起,陈嘉庚斥资在其家乡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其在集美区创办的各类学校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后称“集美学村”。集美学村诞生于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百年来哺育无数学子。陈嘉庚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根植于学子们的血液中。在中华民族复兴之际,人们感激,颂扬,传承这样的精神。音乐剧《生生不息》的创作基于集美学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华侨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结。该剧由中共厦门市宣传部指导,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和厦门微风乐集艺术团精心制作出品,由来自台湾地区的音乐制作人杨幕与厦门本土创作人伯殷联合创作。其创作是在十九大报告倡导:“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中应运而生②。该剧通过描述发生在集美学村的年轻学子们的成长故事,跨越历史,展望未来,赞颂爱国华侨陈嘉庚精神,致敬百年集美学村,从多角度歌颂集美百年学村的发展史,传递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寓意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的创作基于戏剧与音乐的表达,旨在弘扬与传承。如何将戏剧,音乐以及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是剧创的核心问题。
  一,戏剧的定位
  剧情的设计是任何一部剧的基础。在一部历史题材的音乐剧中,剧情如何切入历史使之易于欣赏,产生共鸣?剧情如何与音乐融合而不破坏音乐剧的审美?这些戏剧的定位因素彰显作者的智慧。
  1,角度的选取。 该剧立足于集美学村的发展史,但其剧情并没有像历史剧一样展开,值得一提的是其剧情设计的选取角度。该剧选取发生在当代学村中的几位青年学子的故事,主要剧情围绕一位青年学子来到其爷爷当年学习过的校园,帮助爷爷完成人生夙愿的故事展开。从现代的角度反观历史,用其故事映照历史,借其情节回味历史。序幕徐徐拉开,舞台上展现的像是一幕老电影,是一段凄美的双人舞在悠远的音乐中展开,一个小男孩在玩儿时玩具船模,一位老人在写信。信通过画外音读给观众——老人是男孩儿的爷爷,老人的人生开始于一个美丽的校园,那里是爷爷梦想开始的地方,那里也有爷爷心爱的人。然而,爷爷为了保卫这片热土,扬帆远航,从此和梦中的家园天各一方。爷爷希望孙儿,这个未来的男子汉,能替爷爷回到那个美丽的校园,找到那个爷爷牵挂的人,与百年校园重逢!至此,结束。却恰恰是开始,十年后,当一个少年拿着爷爷送的船模型来到大学校园报到时,故事第一幕“相逢”开始。大学一年级新生们来自五湖四海,这位拿着船模型的少年来自新加坡,带着爷爷的心愿,回到爷爷年轻时的校园,故事由此展开。
  一个角色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两代人的故事贯穿百年学村的历史,两代人的情感穿越历史,跨越海洋,演绎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小见大。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从一位深情款款的老人的娓娓道来开始,无需过多讲述,观众早已领略。从现代的角度映射历史是剧情设计的精彩之处。从当代角度切入的剧情是具有相当的观众适应性的,利于观众欣赏,理解,产生共鸣。
  2,比例之设定。 音乐剧的戏剧设计还有一个本质性的成功之道,就是应让位于音乐。戏剧元素再精彩,在音乐剧中也只应站在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因为,迎接观众的应该是一顿丰盛的音乐大餐。音乐剧《生生不息》剧情分别在“相逢”“梦芽”“成长”“破茧”“生生不息”这五幕中展开。第一印象是:简单!简单到似乎发生在每个人周围。 从一些当代社会年轻人经常发生的情节中串联出几位年轻学生的大学经历——从来到大学的相逢,到经历成长,到毕业时的离别,到最后的重逢。如此简单的剧情如何展现历史?这个百年学村的历史?然而,当曲终人散时,不禁感叹其剧情简约而不简单。 每一个情节的设计都源于历史的传承,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寓意生生不息的未来。剧情紧扣主题,没有一丝累赘,与音乐形成良性的比例,使观众的欣赏体验合理地沿着音乐的指引,从而不失音乐剧本质。
  二,音乐的有声与无形
  全剧共23首原创单曲,风格多样,曲曲精彩,借以独唱,重唱,合唱不同形式展现给观众。曲中经常出现拨动心弦的旋律、动人心魄的曲调,也不乏青春激昂的演绎,温馨甜蜜的表达。如此丰富的味道却轻而易举地调和在一起,音乐本身的审美与角色气质相融,音乐的情绪与故事情节相应,音乐既没有凌驾于戏剧之上,也没有及受制于故事情节的框架。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中可见创作者们的默契。该剧的音乐创作杨幕先生与剧本创作博殷女士分别来自台湾地区与厦门本土。杨幕先生长期致力于两岸音乐交流,(其创作的《厦门亲像一首歌》可谓厦门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成为2017年厦门“金砖”国际会议的主旋律感动无数颗心。)其音乐风格深情温暖又清新隽永,基于闽南音乐的底蕴,兼具浓郁的时代气质。可见其与厦门本土文化不难碰撞出和谐的灵感。那么,音乐的思想与戏剧无形地融合并不显得意外。这样无形的融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音乐元素与角色。该剧的音乐本身的审美与角色气质十分契合。剧中五个主要学生角色与一位教师角色,每个角色个性鲜明,从各自的环节中组织出剧情。音乐是角色发挥其个性的重要手段。杨幕先生为每一位角色赋予独特的音乐语言,而且,不难看出,作曲家甚至考虑到每位角色演员的演唱特点,声音特质,去量身打造相适应的歌曲。这种音乐与角色的高度融合使角色的违和感从未产生,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理所当然。剧中一位学生角色“罗奋熹”本人是一位男高音,剧中其独唱曲《她》是国内流行音乐剧中鲜有的,夺人耳目的男高音曲目。与五位以流行演唱见长的学生角色不同的是,该剧选择一位歌剧演唱见长的大学教师出演剧中教师角色“喻歌”,此举使该剧的演唱更富有层次。杨幕先生用《种子》《记得》这两首作品将其聲音,角色,剧情融为一体。剧中的音乐语言既诠释角色,又为演员所驾驭。该剧将这种浑然天成的工作真是做到了极致,甚至,本剧所有角色都是实名出演,由分别来自五所大学的师生担当,学生演绎学生,教师演绎教师。   2,音乐元素与情节。该剧的音乐的情绪与故事情节相呼应。剧中不但有23首精彩的唱段,更不乏绘声绘色的现场背景音乐在“表演”着故事情节。这种无法言喻,心领神会的音乐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幕开始之前的一段背景故事,把观众带回十年前,此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随着音乐走进历史,回到从前。睁开眼睛,舞台——像是一幕老电影呈现在眼前。音乐告诉你,故事开始了;音乐告诉你,这是遥远的从前;音乐告诉你,这是一个怦然心动的故事。在這样的音乐语言中,两名年轻的舞者演绎着老人的青春与爱情,在这样的音乐语言中老人念出:“其实一辈子只够唱一首歌,做一个梦,爱一个人,守护一个家”。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司其职,有机地融合。精致,精妙,精彩。
  三,价值观的传递
  对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采取怎样的观点?这是一个创作的本质问题。创作可以体现娱乐价值,也可以追求商业价值,或者,传递精神价值。本剧的创作者们显然考虑的是后者。音乐剧《生生不息》由表及里,从戏剧到音乐,从表演到传递,明确体现其高尚的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致敬学村历史。不难看出《生生不息》从编剧,到音乐,到舞台展现都努力站在一个传递精神的角度。这样的创作意图催生了其舞台呈现的逻辑布局,以及舞台表演的高潮。
  首先,舞台表演的逻辑布局是基于传递精神的意图而精心策划的,颇具寓意。在总共五个剧目的前后分别设计了开场曲与结束曲。开场曲交响合唱《集美之歌》向百年集美学村的历史致敬。场面宏大,气势感人:“我以为走遍天下,哪一处都能安家,风霜浪迹天涯,最想回的还是它。集青山碧海美丽风华,梦里都看见嘉庚流霞;脚步在这里停下,每一处都是繁花,满城学子君子,最爱守护的还是它。集人文艺术美成佳话,梦里都听到歌咏华夏”。结束曲交响合唱《生生不息》,寓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让微风继续吹拂青草地,让天地万物回归泥土里,我们跟随祖先脚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全剧在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寓意中结束。
  不可忽略的是全剧有一个点燃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潮,出现在第四幕“破茧”。歌曲《我来自中国》集台上台下所有人的激情共同将爱国主义情结推向高潮:“我从高高的山上来,俯瞰过的江河,是炎黄千年的血脉,流过祖先流过我。我从深深的岁月来,历经多少的考验,是中华不变的风采,照亮祖先照亮我。天空是祖先飞过的天空,大地是祖先走过的大地,我站在天地之间展开双臂,我要大声地唱,我来自中国,我来自中国……”。此时,指挥杨幕走到台前,示意台下观众加入演唱:我来自中国,我来自中国。不断重复的唱句,将全场情绪推向高潮。此首歌曲的词曲早已印刷在节目单上,人手一份。
  当高尚的价值观根植于艺术家的血脉时,什么也无法阻挡它散发熠熠光辉。《生生不息》这部音乐剧汇聚两岸中华儿女,跨越海峡,让民族精神倾情上演。音乐的感动,文化的交融,精神的传承,在民族情感的滋养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
  合上节目单时,赫然看到封面醒目的几句:致敬嘉庚先生!致敬百年学村!致敬中国梦!
  结?语
  音乐剧《生生不息》的创作基于戏剧与音乐,旨在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其戏剧定位具有观众适应性,与音乐构成良性比例,成就音乐的舞台。其音乐创作形式多样,源于角色的气质,归于情节的表达。其舞台展现具有艺术语言的逻辑布局,传递作品价值观,寓意深刻。
  注 释:
  ①厦门市集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集美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3:(01)
  ②林桂桢.《生生不息》首演 弘扬嘉庚精神[N].厦门:厦门日报. 2017年2月23日
  参考文献:
  [1]厦门市集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集美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华侨领袖陈嘉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李小丁,练先永著.爱国教育家陈嘉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0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