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世纪70~90年代产生的理性预期学派在当时极为引人关注,它的理性预期、基本假定、主要观点与基本政策主张思想为当时处于“滞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出其困境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而其理论基于假定而发展,研究其前提假定,有利于更精确把握其思想,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理性预期;经济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处于重中之重地位,却一路坎坷,应不应该发展市场经济及如何发展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进行的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在经历着变化,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理性预期学派的诞生,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启迪意义。研究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借鉴其有益成分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泛滥,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世界性灾难。而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普及,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矛盾得以缓解,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凯恩斯理论弊端的显露,资本主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滞涨”阶段,出现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应对此种状况,诸种希借平和方式解决经济危机的学说、学派兴起。其中有支持国家干预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等,也有主张自由放任的“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接下来笔者就理性预期学派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理性预期学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在1961年提出的,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较大反响。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困境,凯恩斯理论破产,理性预期学派得以发展,卢卡斯将理性预期这一概念引入宏观经济理论,由此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由经济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理性预期学派更为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七八十年代宏观经济领域最主要的突破性成果之一。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前提
   理性预期学派理论以理性经济人为主体,主张通过理性分析经济现象,寻求经济发展规律,预期未来经济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从事经济活动做出决策,规避风险,维护并发展自身利益。
   1.“理性预期”假定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人对未来事件进行有理论根据的预测,具体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经济主体是有预期的。第二,经济主体会尽可能地获取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应对经济形势时会不断修正预期,个体会出现偶然的失误,但社会整体不会出现系统性整体性错误,整个社会的预期值与实际值一致。
   理性预期学派突出预期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具有合理性的。在经济运行中,预期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把预期引入经济分析之中是正确的。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必须进行理性地预期与判断,才能做出合乎自身利益最优化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說,经济活动就是社会中每一个体预期结果的显现。而理性预期必定是个体选择的必然结果,有理论地预期才能更精确地预期未来市场走向,从事经济活动。
   2.“市场出清”假定
   “市场出清”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不存在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它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机制是非常灵敏的,可以快捷及时反映供求的变化,供求变化导致要素所有者快速做出反应。从微观上看,产品和要素价格能随市场供求变化而及时变化,供求关系也会随价格变化而及时调整,从而市场出清。从宏观上看,产量、就业量不变,市场处于持久平衡状态,稳步增长,政府干预无效。
   市场出清是一种完美的市场经济形态,完美地解决供求矛盾,就业问题,不会形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无需生活在终日惶恐的日子中,只需要按照自己理性预期就可以稳定幸福地生活。
   3.“自然(增长)率”假定
   市场经济是一种完美的经济体制,可以依靠其自身运行的内在机制调节,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从短期来看,每个人的理性预期都不尽相同,造成需求变化,影响生产产出,使之偏离自然率水平。但从长期来看,人们预期之间的差距会彼此弥补,使产出回到自然率水平。
   因此,理性预期学派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竞争能够保证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地发展,并能十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克服经济危机,建立稳定秩序。
  三、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前提的辨析
   任何理论在散发着其魅力光辉的同时,背后也必然存在着自身所难以克服的缺陷。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也同样如此,在有着其理论自身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弊病。
   1.“理性预期”假定辨析
   理性预期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出自对经济现象的理性预期而采取行动。在之前的经济学派从未对理性预期有如此过的重视,而理性预期学派就是集中强调这一特点的学派,使得政府、企业与个体将理性预期纳入决策的范围,更为准确地把握市场规律,参与经济活动。在这一点上,理性预期学派的贡献是十分明显、具有价值的。
   但理性预期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可以对经济走势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做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但由于现实情况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及个体的差异,人们在决策时很难做到绝对理性,把握经济走向,只能达到相对理性。第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主体应对市场变化是十分灵敏的,信息是可以快速、准确、免费获取的。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时空的滞后性、种种平台的制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信息是很难快速、准确、免费地获得。上层阶层的人获取的信息较为快速、准确,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在市场活动中获利。下层民众由于其财富、平台、个人理论素养有限,获取信息缓慢、模糊,并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在市场中无形中处于弱势地位,势必走向贫穷,这在无形之中又拉大了贫富差距。    2.“市场出清”假定辨析
   “市场出清”假定指出市场最为完美的状态是供给与需求平衡,既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现象,造成物价下跌,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物价上涨,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当今时代各个国家都在追求创造一种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理论,以求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综合国力,维护本国主权,在国际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出清”假定重申了市场理论的完美形态,为各国寻找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理论提供了借鉴意义。
   但“市场出清”假定由于其完美性疑似为了理论而理论,缺乏学术性的客观性。其主要问题有:第一,“市场出清”假设市场制度能自发调节商品供求,使市场达到全面平衡,无形中鼓吹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是无所不能,包医百病的。但事实和理论都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自由市场制度有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它需要宏观调控的介入。第二,建立在“市场出清”假定上的政策无效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自由竞争市场能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产出量和就业量处于自然的均衡水平,且民众可以进行完全预期进而而抵消政策的影响。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预期也并非全理性,因此需要宏观调控的介入。
   3.“自然(增长)率”假定辨析
   “自然(增长)率” 假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发展的自然水平,反对人为地刺激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增加。首先,它肯定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市场主体会出自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的立场,自发地开展经济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彰显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其次,市场在短期的发展中会自我的进行调整,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使得总产量和总就业水平长期保持在自然水平之上,彰显了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但从经济的长期发展看,市场经济的弊端便暴露无疑。第一,从市场的有效性来看,市场自发地推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但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跟风盲目的,依靠经验与记忆从事生产,容易造成“丰收不增收”现象。第二,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却又具备突变性,当某项科研取得突破性发展并运用于生产,由于市场的滞后性与工人预期的不准确性会打破自然增长现象,出现劳资关系紧张现象。第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没有爆发时,市场经济遵循自然发展,但当矛盾难以调和,经济危机爆发时,这种稳定性就会打破,自然率也就无从谈起。
   四、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前提的启示
   理性预期学派的三个假定前提基于完全的理性依据上,虽然有着疑似脱离现实、纯理论的弊病,但以其为基础的理论内容、政策主张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为我国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鑒意义,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与方针提供思想基础。
   1.“理性预期”假定启示
   每一市场主体的预期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有着其作用,都会做出自己的理性预判参与经济活动。这启示我们要充分考虑预期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制定时应考虑到市场主体的经济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尤其是下层民众。预期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仅表明预期与经济现实之间的客观联系,同时也表明对预期进行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政府可以利用民众的预期发展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等,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总之,政府决策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预期及其对经济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2.“市场出清”假定启示
   “市场出清”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趋向性启示政府要坚持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要进行强而有力地宏观调控。要重视经济计划的作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有科学根据的宏观经济计划。在加强计划和预期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个人特别是私人经济当事人在参加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预期作用,从而使政府的决策、计划和预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同时政策无效理论主张实行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与长期稳定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启发意义,要求我国注意经济政策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建设“诚信政府”。
   3.自然(增长)率”假定启示
   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局限,难以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尊重内在的规律。同时又要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发展经济。“自然(增长)率”假定基础的市场有效性与稳定性启示政府要看到市场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充分发挥市场体制的作用,不要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同时又必须要看到市场的盲目性与突变性,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给予市场主体必要的公共服务,引导市场经济发展,保证经济的自然、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冰.试析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学派[J].高校理论阵线,1996,(9).
  [2]黄国石.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7).
  [3]高晓秋.理性预期学派理论及其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几点影响[J].现代商业,2008,(2).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9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