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发展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代,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对汉译英作出了定性定量的标准,为培养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指明了方向。通过总结“新时代加强发展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探索”的实践,提出了翻译实践的三大过程:文本分析、翻译策略分析和译文评析,并对每一过程进行阐释和说明,指出了这三个过程在提高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汉英翻译能力 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13-02
新时代,高校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大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把汉译英段落翻译设置为一种题型,这说明了汉译英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它是从一个方面践行文化自觉的表现,展示了文化自信的立场。大纲对汉译英提出了定性定量的标准和要求,为培养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指明了方向。
汉译英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基础,离开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就无从谈起。只有在语言能力与翻译文本的语言水平达到契合之时,翻译才有可能实现。翻译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在新时代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发展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是为完善大学英语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翻译实践的过程
在每个单元课堂教学过程中,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汉译英培训,同时借助“学习通”,布置汉英翻译作业、译文评析作业,使学生加深对类型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践认识到,提高学生译感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第一步。所谓“译感”实际是一种翻译思维方法,包括对翻译文本的界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文的完善和评价等。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要以长期和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经过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培养的过程,而翻译能力实际是翻译过程中创造性翻译思维能力。大学英语阶段的翻译训练是培养译感,是朝着创造性思维翻译能力发展的起始点。
教学和实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体验—总结—提高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翻译查找译文的不足,修改完善译文。整个翻译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先进行文本分析,后分析翻译策略,而后动手翻译,最后是参与译文评析及修改。
1.文本分析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中规定汉译英的文本为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的200词以内小段落的说明文。文本涉及中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中国特有概念和物称。文本结构的特点是信息排列简单,无复杂的修辞手法。从语篇结构看,文本涉及文化语境,反映的内容均为中国文化事物。词汇和语法的运用具有汉语句子“以意统形”的特点。
翻译文本分析是提高翻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文本分析的目的,是揭示原语的语言特点,掌握话语特征,探索意义产生的方式,把信息按照译语进行处理和整合,并转化为译语结构。
文本分析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原语文本分析,另一方面是基于原语思考译文思路。第二方面更为重要。基于原语思考译文思路,是一种翻译思维方法,可以促进翻译思维,有助于形成可用于实践的具体翻译思路。
在实践过程中,把专有名词和物称划归到中国英语范畴,属于运用中国英语翻译的内容,翻译策略涉及是否使用全英译、音译和半音半译。至于文本信息的处理,要注重汉英语句子结构的异同,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差异,解析意合表达方式的汉语句法,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意义关联。
文本分析旨在为学生解读汉语以及找到英语对应结构提供综合思路,帮助学生确立翻译策略,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
2.翻译策略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必然涉及各个层面的文化因素,因此翻译策略分析也要基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通过翻译策略分析要得出具体的翻译思路,即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汇,如何处理来自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如何体现原文的文化环境。
通过教学和实践发现,大学英语四、六级汉英翻译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一般性问题和表达性问题两类。一般性问题多为选词错误、概念错误、专有名词误译等;表达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语法差异、断句、句子重心的选取错误、忠实原文与变通不能有机结合等方面。
对于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思路。看到汉语某个词,就会联想到英语的對应词汇,但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同一个字词在语境的作用下并不一定等同。概念错误尤指误读而产生的误译,混淆词汇意义和搭配意义。专有名词误译主要是应意译还是音译方面的错误。
表达性问题属于语言深层次方面的问题。汉英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大部分的语法结构是有差别的。译者要先理清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而后按照英语句子表达方式调整各个成分,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原语的意思。
翻译策略实际上是思维方式和翻译技巧的选择。翻译策略是在文本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介绍和训练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同时,着重强化“实化”和“虚化”翻译技巧,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结构具有意合的词汇语法特点,译者需要对于每个句子基于“虚”“实”进行推敲,辨别所述意义是实义还是虚义,即该意义在句子或上下文中可否删减,或是否涵盖在句子或上下文中。
在概念表达方面,汉语习惯于用名词来表达某一概念,而英语虽然也可以这样使用,但是概念却可以意合的方式体现,而不是用明确的词语表示这一概念。例如:What will you do about this? 在特定的语境中,就可以译成:对此你将采取什么策略?译文中“策略”,是“实化”,而原文中“策略”是“虚化”。这样,在汉译英中,汉语“概念”的“实”,往往在译文中以“虚”的形式体现。 汉译英方面的很多问题和错误,是由中式思维指导下的英语表达形式造成的。汉译英实训,要结合英译汉练习对比。要选取有针对性的英语段落练习英译汉,让学生通过翻译对比,感受到汉译英和英译汉的不同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把中式思维转向英式思维。
3.译文评析
译文评析在汉译英实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习者而言,很多翻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通过译文评析来解决的。评什么、怎么评,是译文评析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汉译英翻译练习,评价的内容主要为:词语选用是否得当,句子结构是否恰当,表达是否流畅,文体是否一致。分析的方式主要是:查明造成错误的原由并用实例说明,让学生修改有问题的词句,分析误译错译的成因,由教师作总体讲评等。
译文评析是巩固学习翻译理论知识和掌握翻译技巧最好的途径和办法。在实践过程中,每次抽取好、中、差三个层次的译文进行评析。评析的标准是:译文是否与原文达成共同的目的;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着逻辑和语义关联;译文是否忠实原文等。
就达成共同的目的这一标准而言,评价和分析重点首先是译文是否有效传递了原文所承载的信息。所谓“有效传递”,是指译文恰到好处地传递了原文信息,达到了原文所要表达思想内容的目的。其次是评价和分析句子本身的语内连贯性。最后是有些地方是否与原文相悖,违反忠实法则,缺乏语际的连贯性。
译文评析意义非凡,既让学生看到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又让学生意识到翻译过程中的错误所在,可使学生在今后的翻譯过程中认识到翻译策略是翻译的统领,感悟到错误折射的问题也是语篇水平上的问题,即尚不能把语内和语际连贯统一起来。译文评析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翻译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结语
众所周知,汉译英翻译活动较之于英译汉翻译活动难度更大,对于译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知识储备要求更高。汉译英普遍存在的问题倾向是,追求语言形式对等,而忽略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结果往往造成表达不顺畅。
汉英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语言能力和翻译策略的提高和认知,有赖于大量和多周期的练习。在教学中,课文的讲解要与双语转换联系起来,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之间的异同。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翻译能力不是知识,而是技能。因此,只了解一定翻译理论和技巧,而不亲身投入实践,是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
评定汉译英译文的标准,重在译语是否流畅,表达是否纯真地道,说明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感十分重要。语感蕴含在听、说、读、写、译各个学习环节中。在学与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和言语直觉感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
通过教学和实训总结出的提高汉英翻译能力的三个过程,即文本分析、翻译策略分析和译文评析是一个连贯的统一体,直接影响翻译质量和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提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发展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生力军。我们要科学地建构大学汉译英翻译教学和实训模式,总结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双语转换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为提高大学生英语汉英翻译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2016年修订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2]郝瑞松.中国英语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10):1-4.
[3]马睿颖.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J].外国语言文学,2008(3):172-176.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