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印度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闻 成

  2008年11月12日,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枚Shourya地地弹道导弹(题图)。印度媒体透露,该导弹射程为600千米,是海基“萨加里卡”K-15型导弹的陆基型。这一消息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半年前就有人预测潜射K-15将发展出一种陆基型地地导弹这次试射表明印度潜射弹道导弹的工程设计阶段已接近完成,并将很快进入适应性试验阶段。
  
  从名称看印度海基弹道导弹计划
  
  由于印度海基导弹计划非常敏感,因此印度对此一直守口如瓶,加上外界的多年猜测,这使包括名称在内的有关情况十分混乱与印度潜射导弹计划相关的印度导弹名称包括“大地”3、“萨加里卡”、“海洋”、“苏里亚”、“烈火”2、“丹努什”、“弓”和K-15等。
  “萨加里卡”(Sagarika)是印度语“海洋”的意思,这一名称有与印度陆基地地导弹名称区别之意。美国情报机构很早就认为“海洋”是一种潜射导弹,但印度媒体始终报道该导弹是巡航导弹,因此引起很大的混乱。近来许多专家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混乱是因为“海洋”的弹道类似“大地”导弹,可以在飞行末段,甚至中段实施飞行机动进行巡航飞行,但一般认为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看其是否使用吸气式发动机(类似航空发动机)一。
  “丹努什”是印度语“弓”的意思,2004年11月印度公布了该导弹的照片,承认了它的存在。从照片来看,这种导弹是“大地”2的上舰型,但由于这种在水面舰艇上部署弹道导弹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目前绝无仅有,存在明显的技术与作战使用缺陷,因此外界猜测这种导弹实际是为海上弹道导弹发射做试验,而不是真正的服役型。
  “大地”3导弹的消息早已有之,但外界始终没有看到这种导弹的照片,只是猜测它是采用“大地”导弹制导技术的一种固体燃料导弹,关于“海洋”导弹的报道一般认为“海洋”采用了“大地”3的技术,是“大地”3的下水型。
  “苏里亚”和“烈火”2也是在印度潜射弹道导弹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名称。由于2008年关于K-15报道中反复提到了其射程为700千米,因此许多媒体认为K-15是初始射程同为700千米的“烈火”2的下水型,而且从这次公布的照片来看,两者确有相似之处,但从导弹长度和性能来看,两者应为不同的系列。“苏里亚”(Surya)是2004年前经常出现的一种说法,印度语意为“太阳神”,当时报道这种导弹是根据印度航天运载火箭发展而来的射程上万千米的一种导弹,也有报道说该导弹就是“烈火”4,但这种导弹没有任何技术线索,而且印度近年已不再提及。
  最后,K-15在2001年就有了,与“萨加里卡”(“海洋”)最初试验的时间非常接近。从近年透露的情况来看,它实际是印度潜射导弹工程计划的名称,包括P-78水下试验平台和“海洋”导弹两个部分,目前大部分报道即使用K-15来代替“海洋”的称谓。
  可以看出,这次关于Shourya地地弹道导弹的报道,特别是照片的出现澄清了以前的一些疑问,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疑问和猜测。这些疑问或许从印度潜射弹道导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印度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
  
  潜射弹道导弹和导弹核潜艇是印度完成核武器试验后就一直追求的目标。
  变身“海洋”的“大地” 早在1971年,印度提出自主核潜艇计划(ATV)的时候,就曾设想过发展潜射型弹道导弹,但以后其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研制均陷入困境,使印度海军始终没有海上远程打击能力。在陆军和空军发展各自的“大地”导弹的同时,印度海军也不甘落后,提出利用“大地”导弹发展海军型弹道导弹,为此印度海军大力资助了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开发的“大地”3项目,这是一种两级固体导弹,编号SS-350。由于采用了两级火箭,增加了燃料,使该导弹在1000千克载荷的情况下,射程达到了350千米。该导弹发射系统也经过了优化,可以采用公路机动发射,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射程和快速反应能力。由于该导弹得到了海军的资助,因此其技术最终应用到了潜射导弹计划中。当时许多有关“萨加里卡”(“海洋”)的报道实际就是海军的“大地”3海上试验型弹道导弹。
  为了解决相关的海上发射难题,并使海军具备过渡性海上远程打击能力,印度海军为“大地”导弹开发了一种专门在水面舰艇上发射使用的液压稳定平台,称为“丹努什”,并利用改装的“大地”2导弹完成了复杂海情下的发射测试,使印度海军首次拥有了海上远程导弹武器,可以名正言顺地挤入刚刚成立的印度战略指挥机构。
  神秘的K-15工程 印度在孟买组建的Larsen&Toubro(L&T)公司不但赢得了建造ATV船体的合同,还专门负责研制核潜艇艇上装备。该公司制订了K-15计划,包括改进“大地”3原型弹和为“大地”3入水试验建造专用的大型水下平台,以代替久拖不决的ATV核潜艇。2001年6月印度成功地研制出用于试验潜射导弹的P-78导弹发射平台。该发射台是一种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的控制室能容纳8-10名操作人员来监控发射,可用于试验垂直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2004年10月25日,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的巴拉索尔国家临时试验场,利用该平台成功进行了“大地”3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但印度官员随后宣称,国家在未来10年内不打算部署这样的系统,而真正实用的系统将与印度ATV计划的时间框架同步。这表明水下型“大地”3并不是K-15的最终目标。
  P-78导弹试验平台大大加速了印度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进程。1998年印度公布的“萨加里卡”导弹射程只有322千米,估计这时还只是简单的由“大地”3改进而来,但到2001年时印度媒体透露的“萨加里卡”导弹射程达到了1000千米,这表明“萨加里卡”已经脱离“大地”3的原型设计,有了较大改进。
  2007年以前,“萨加里卡”导弹进行了5次以上的全尺寸试验,其中包括在P-78平台上的出水试验。2007年7月7日,印度DRDO在首都新德里庆祝“萨加里卡”潜射弹道导弹(SLBM)移交军方。这表明“萨加里卡”初步试验工作已经完成,实用性试验将由军方接管。
  扑朔迷离的水下发射 印度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2008年2月26日的水下试验,这是印度首次完成真正意义的水下发射。当天中午1时,印度DRDO在奥里萨邦维沙卡帕特南海域距海岸8千米处,利用水下50米深处的P-78平台,试射了被称为K-15的“萨加里卡”潜射弹道导弹。试验时,导弹助推发动机在发射筒中点火,将导弹推出水面,然后导弹发动机在导弹爬升到距水面5千米后点火。虽然印度在发射后马上宣布了成功,但当日晚间也未见DRDO宣布在导弹目标区负责搜集资料任务的舰船报告。据报道,观察员只见到导弹冲出水面,之后便下落不明,导弹是否遵循既定的弹道飞行也不得而知。K-15此前在陆上进行的试射

中,就曾发生顺利升空后中途偏离弹道的情况。DRDO只是承认在目标海域搜集情报的舰船“未能掌握导弹的飞行轨迹”。外界估计很可能是导弹制导系统故障或第一级火箭分离失败造成导弹离轨解体。印度至今仍未公布此次试验失败的原因,使试验更加扑朔迷离。但2008年5月DRDO宣称,K-15的实际性能比海军规定的要求要优异得多,该导弹的性能已经得到印度海军的认同,目前该导弹正转向实际生产并将投入使用。
  “海洋”变身“太阳” 在印度海军准备将K-15“海洋”投入使用的同时,K-15也引起了陆军和空军的兴趣。2008年11月12日,印度军方宣布在东部奥里萨邦昌提普尔试验场成功试射1枚名为Shourya的弹道导弹。由于Shourya与以前印度透露的Surya(“苏里亚”,译为“太阳”)发音接近,因此有媒体认为这就是原先传说的“苏里亚”导弹,只是先前关于“苏里亚”为洲际导弹的传言有误。由于2008年的两次试射间隔只有9个月,因此陆基型和海基型很可能是同步推进的,而且海陆通用是各国海基导弹发展的通常道路。
  
  印度潜射弹道导弹的性能特点
  
  关于K-15外形参数的报道存在诸多矛盾,但如果结合现有资料还是可以看出其性能的大致特点。
  体积小,改造潜力大 从以往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地”1导弹长8.56米,直径1.1米。“大地”2为增加射程,加长了燃料箱,长达9米,直径没有改变。“大地”3导弹由于采用了固体燃料,直径和长度分别减少到0.75米和6米左右,体积大大缩小。三种导弹均采用长约2.5米的锥形弹头。如果“萨加里卡”采用“大地”3平台设计,那么其外形应该与其类似。目前关于“萨加里卡”较为一致的说法是:直径约1米,可携带500千克弹头,射程为700千米,重约7吨。主要分歧在于其长度,一种说法为8.5米,另一种说法为6.5米。但从2008年11月12日印度公布的导弹照片可以看出,该导弹的长径比大致为12:1,也就是说如果直径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为1米,那么导弹总长度应该是12米,如此长的导弹是难以装配到潜艇上的,因此其直径应该与“大地”3接近,为0.75米,那么其总长度就约9米。
  仔细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导弹尾翼下部有带单翼的2.5米附加段,估计该段为助推器。我们比照2008年2月发射时的描述可以知道,该助推器负责将导弹从水下潜艇中助推到离水面5千米处,然后导弹发动机点火。如果去除2.5米的助推段长度,导弹本身长度为6.5米,再去除级间段长度,导弹本身长度大致为6米,这与“大地”3的长度是接近的。如果再考虑照片的透视误差,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上述关于“萨加里卡”长度的分歧,应该是计算和没有计算助推器段长度造成的。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萨加里卡”直径约0.75米。总长度接近9米,与世界大国早期的潜射弹道导弹相比体积较小,这为其日后上艇和进一步增程改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射系统简单,海陆通用性好 从“萨加里卡”的发射过程可以看出,该导弹采用了所谓的“湿发射”方法,即与苏联第一种水下发射的潜射导弹类似。这种方法发射时,先用专用的储水容器将水注满有导弹的发射筒,然后点燃火箭发动机,从而在燃料箱下底与尾段壳体所包络的空间形成一个钟形气腔,用以缓冲发射时产生的气体动力,使导弹从没有专门排烟道的发射筒发射时所遇到的力与热载荷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数值。这种方法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类似弹射的“干发射”方式有很大不同。虽然其增加了发射系统尺寸,但发射装置相对简单,而且在发展陆地型时不需要将冷发射必需的发射筒也搬上陆地,只要有简单的发射架,即可裸弹发射。从最近这次Shourya的发射照片可以看出,该导弹没有使用发射筒,而是采用了简单的试验型发射架。可见,“萨加里卡”导弹采用的发射方式虽然落后,但海陆通用性好。
  
  采用模块化设计,缩短了发展时间 K-15“萨加里卡”导弹可以说是印度导弹模块化设计的典型。导弹弹体主要采用了“大地”3平台。“大地”3导弹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发展,承袭了“大地”导弹的飞行控制技术,并在导弹燃料固体化和导弹小型化方面颇有建树。从前面的照片分析可以看出,“萨加里卡”在“大地”3基础上增加了发射出水必需的助推段和潜射导弹常用的钝形弹头。助推段的使用不但使导弹可以完成最初的发射出水过程,而且可以使导弹完成最耗费燃料的点火起飞过程,并将导弹加速到较高的飞行初速,这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射程。从数据来看,“萨加里卡”和Shourya在增加2.5米长的助推器后,导弹射程从“大地”3的300多千米提高到600-700千米。可见,印度在新型导弹的发展上走了从陆到海,再从海登陆的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块化设计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快速提高导弹性能、缩短武器发展时间的较佳途径。
  外形独特,突防能力强 “大地”导弹在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短粗的弹体和弹体中部4副抢眼的削去翼尖的大型三角翼,翼展达2.6米,这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弹道导弹有很大差别,这使“大地”导弹在飞行末段可以利用空气动力采用非典型滑翔模式,使导弹再入弹道向前延伸,也就更加低平。除了中部的大型弹翼外,“大地”导弹在尾部还有4个小型尾翼,这使其可以在下落过程进行气动机动,即使在大气层稀薄区域也可以通过液压作动系统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方向,对导弹进行矢量控制。也就是说,其攻击目标过程不再是从发射点延伸出来的线性弹道,可使防御方无法预测导弹飞行轨迹和落点。“大地”导弹可以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进行5次变轨,提高了打击的突然性,使反导系统的拦截变得非常困难。
  “萨加里卡”为两级固体燃料导弹,其第二级与弹头为一个整体,射程明显增加,这也使其最高弹道有很大部分处于大气稀薄区域,无法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因此大三角翼被简化。该导弹与“大地”导弹明显不同的是其弹头头锥更短粗,并加了一个钝形头罩。这一方面是为了缩短装配到潜艇上所需的导弹长度,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锐利的弹头在水下弹道中形成超空泡现象,从而改变弹体表面压力分布,对导弹运动姿态产生影响。在出水后利用头罩两侧的助推火箭实现头罩的抛离。印度在这次试射的陆基型上仍沿用了头罩设计,估计是考虑到未来作战使用中的海陆通用问题,一旦需要,陆基型的裸弹可直接装入潜艇使用。另一个原因应该是避免过大地改动海基型的飞行程序,以避免飞行程序的不稳定,并能缩短陆基型的研发时间。虽然“萨加里卡”没有“大地”导弹较大的弹翼,不能利用空气动力实施机动飞行,但其第二级与弹头的一体设计使导弹在进入末段飞行时仍有部分动力,可以完成末段的机动飞行,使其突破导弹防御的能力大幅提高。
  应该说,“萨加里卡”和Shourya是印度科学家多年努力和聪明才智的反映,将使印度导弹发展进入新的时代。但如果这些武器掌握在不顾民生,而热衷于导弹的官僚手中,带给印度人民和周边国家就将是灾难了。
  
  编辑 李海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48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