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幅员面积2606.36平方公里,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万人,耕地面积135万亩,辖60个乡镇、576个村、4568个经济社,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贫困大县。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县降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且多大雨和暴雨;雨水季节分配不均,季节性缺水严重;极易形成春早、夏早、伏旱和洪涝灾害,常见常规栽培的水稻田“洗手干”(秧苗栽插完成、田间已无水层),严重障碍了农业发展,全县人民难以解脱生存贫困现状。上世纪70年代新修人工水库黑龙滩,极大缓解仁寿旱情,为仁寿农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是每到五月份用水栽秧高峰期,由于要抢时节,虽黑龙滩水库放水,但全县面积大战线长,无法满足农民按时节栽插,农民抢水矛盾尤为突出。为了缓解矛盾,全县干部都集中精力24小时轮流在各个渠道段值守、分水。农民披星戴月、通宵达旦,为的就是争水、抢水,还常因此发生打架流血事件,特别是尾灌区更为突出,一般要到六月中旬后才能够受水,此时已错过栽秧的最佳时机,造成水稻减产。虽然各级干部竭尽全力,但群众仍然怨声载道。
  2007年4月,全省“节水农业技术现场会”在简阳召开。现场会上,节水农业专家吕世华展示并介绍了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看到这项新的技术能达到节水、省肥、省工、稳产增收的目的,参会的仁寿县科技局局长杨运良眼睛一亮,喜上眉梢,连连说:“好,好!仁寿的农业缺水问题有法解决了。”
  说干就干!会议之后,杨运良局长立即着手在黑龙滩尾灌区珠嘉乡实施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工作,并多次请省农科院专家吕世华来仁寿现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科技局通过狠抓项目宣传动员造势、良种良法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用物资统供等工作,在珠嘉乡黑虎村2、3、4社示范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核心示范片100亩,涉及农户86户。由于当时旱灾十分严重,示范片不得不用抽灌井水浇田,然后根据节水技术要点铺上地膜栽培水稻。水稻收获后,经专家验收,示范田最高产量732kg,最低650.2kg,平均产量696.1kg,比当地常规对照田增产246kg(按照往年六月份末才能受水栽秧,错过季节后产量仅达到450kg/亩),地膜水稻平均可节水约80m3/亩。在旱灾严重情况下,该技术能有效抵御旱灾,每亩节省抗旱成本15元以上,示范片总增产11460kg,总增纯效益19830元。示范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水稻获得高产,达到技术预期的抗旱、节水、增收作用,深受项目区广大农民的欢迎,强烈要求科技局继续帮助农民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初尝战果之后,2008年杨运良局长带领技术人员在珠嘉乡、藕塘乡扩大规模实施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总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在示范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旱育秧;二是小苗直插;三是测土配方施肥;四是按东西向4.5尺开箱,5~8(寸)规格密植栽培,亩窝数达到15000以上。示范片水稻经实际收打最高亩产达760kg,比常规对照田增产250kg,地膜水稻平均可节水约100m3/亩。水稻收获后,为了使农民增收,种植蔬菜成了最佳选择,最高收入可达2000元/亩,最低收入300元/亩。这种“稻一菜”模式是杨运良同志根据农村实际提出的新思维,比种植小麦、油菜一般高出20%~5倍左右。二年的示范实践证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早熟早收、抑制杂草和增产增收效果。早熟早收还有利于二季田晚秋作物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该技术的节水抗旱、早熟早收及增产增收效果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积极支持,农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赏:“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好啊!我们以后就搞这个了。”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在仁寿县的二年示范坚定了我们抓节水农业的决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该技术推广力度,使农民增产增收,也使五月份群众用水矛盾和全县干部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2009年县科技局将在黑龙滩尾灌区和非黑龙滩灌区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扩大示范规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示范效果。也将重视地膜回收,防止白色污染,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保意识。为此,我们将积极培养掌握这项技术的技术骨干,使这项技术能“进村入户”。丘陵地区的仁寿县农业受到缺水的严重阻碍,发展节水农业将有助于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逐步走向富裕之路!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实实在在的节水农业技术,为仁寿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仁寿县珠嘉乡黑虎村五社刘老头说的:“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好啊!明年我们还要搞!”
  
  (通联:四川省仁寿县科技局62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3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