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桂珍

  摘要:该试验栽培模式通过对地膜韭菜、地膜甘蓝、露地青椒的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单产效益分别较对照模式增加3 400元、4 200元、7 000元;由于该模式技术简单易行,便于菜农掌握,而且实现了一年两种三熟,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蔬菜;小拱棚;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推广,蔬菜种植模式已由过去单作物、单品种逐步向多作物、多品种延伸,各地均发展了多种保护地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要求低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笔者自2002年连续多年来对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总结,并大力推广了该模式,实现两种三收,平均每亩年收益1~1.2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1选择品种
  
  1.1韭菜宜选用耐寒性强、长势好、产量高、休眠期短的品种,如河南791韭菜、浙江嘉兴白根或犀蒲韭菜。
  1.2甘蓝为了达到良好的栽培效果,应选择早熟性弱、易抽薹的春播型品种秋播,如8398、荷兰顺丰3012播期不宜过早。
  1.3青椒选用适应性强、果实商品性好,较丰产,适合本地区市场消费习惯的鲜食品种。如甜杂6号甜椒、兰椒系列品种。这类品种具有辣味足、皮薄、果皮带皱等特点,很受西北地区人们的喜爱。
  
  2栽培模式
  
  采用带状480cm平行开厢模式,180cm种3行青椒,株距30cm、行距60cm,“T”形栽植;300cm种10行韭菜,中间套甘蓝4行。
  
  
  3茬口安排
  
  2月中旬阳畦温床育青椒苗,待苗龄2月左右,苗高20cm,于4月下旬定植小垄内,地膜覆盖,按株行距30cm×60cm定植。
  4月上旬在大垄内播种韭菜,开沟撒播,沟宽15~20cm,沟深10cm,行距30cm。经过1年养根生产,于10月底清除地上部分的枯叶并扣棚,12月下旬、1月下旬、2月中下旬分别收获1次,进行连秋越冬茬生产。
  11月下旬阳畦播种甘蓝;翌年2月上旬定植于韭菜行间,4月上旬收获。
  
  4栽培管理
  
  4.1韭菜栽培技术要点
  韭菜是喜冷凉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宽,其生长适宜温度是12~24 ℃,空气湿度(60%~70%)、土壤湿度(80%~95%)。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沙性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根据韭菜的根系特点,选择光照条件好,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耕地,深翻15~20cm,每亩施腐熟的鸡粪2 5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20kg。前茬选茄果、瓜果、叶菜、豆类、薯芋类等作物,忌与葱类连茬。以防连茬病害严重,前茬作物收获后,按10cm的行距,开2cm的浅沟,将催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底,再平整畦面,覆盖种子,踏实后灌水,同时亩喷施100g除草剂,然后盖上地膜,3~5d即可出苗,当苗大部分露头时,及时揭去地膜,并随即喷洒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混合液,幼苗出土后,应先促后控。主要管理工作有浇水、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韭菜苗龄较长,达75d之久,且较长时间植株表现弱小,应少浇勤浇,经常保持地面湿度,并结合灌水追肥腐熟的粪稀或尿素等速效氮肥2~3次,每次亩追施尿素10~15kg,以促进生长。当苗高12~15cm的时候,进行控水蹲苗,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水。进入夏季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同时雨量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喷1~2次7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以防韭菜烂根烂叶。
  4.2青椒栽培技术要点
  2月中旬,用温床育苗,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漂去秕籽,搓洗净种子表面黏液,捞出后放在55~60 ℃的水中,不断搅拌,当水温降到30~35℃时停止搅拌,浸泡5~6h后捞出,摊开,稍稍晾后催芽。每隔1d淘洗1次,经3~4d约有50%~60%的种子露白发芽,即可播种。一般播种量为1.80kg/ha~2.25kg/ha,定植面积与育苗面积之比为220:1。采用高畦撒播,育苗土选用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肥沃清洁园土3份,优质腐熟农家肥1份,草木灰1份,过筛后再加50%的多菌灵100g/m3,磷酸二氢钾0.50kg/m3,播前浇足底水。撒播种子后覆土1~1.50cm,一般育苗期70~80d。苗床温度控制在25 ℃左右。
  定植前1周逐渐扩大放风口,进行低温锻炼。定植前,每亩用腐熟好的农家肥2 500kg、尿素2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做基肥,深翻耙平,以待移栽定植。4月下旬,选晴天的上午,选苗高15~18cm,9~13片真叶,茎节间短而粗壮,叶色浓绿,按照株行距30cm×60cm移栽定植,每穴2株,带坨移栽。同时覆盖地膜,浇缓苗水。经过5~6d浇第2次水,并进行深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徒长。第1次蹲苗期约15d左右。第1次蹲苗结束后,浇1次大水,进行中耕;然后再进行第2次蹲苗。这个过程概括为:“分次浇水,多次中耕,两次小蹲苗”。经半个月后,植株已分生出许多枝芽,果实正迅速生长,为了增强辣椒行中下部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要及时摘去门椒以下的枝条。同时应及时追施肥水,每亩施用尿素15kg,硫酸钾5kg。追施后培土10cm,以利保护根系,防止倒伏。青椒生长周期长,根系发育快,耐旱怕涝。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涝。浇水要看天,久旱要及时浇水。雨过天晴季要及时补充肥料,可在雨季每亩施用硝酸钾肥15kg,以防雨季脱肥;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补充养分,预防病毒病。雨季过后,温度适宜,此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秋季生产。
  4.3甘蓝栽培技术要点
  甘蓝育苗要根据韭菜的生长发育期来确定。甘蓝的定植期在韭菜二刀收获期前推2个月,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采用阳畦育苗。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施足底肥,撒播或点播种子,及时覆盖草苫子,早揭晚盖,防止低温伤害,造成甘蓝幼苗春化。定植前1周逐渐加大放风口,进行低温锻炼。在韭菜第2刀收获后,行间施足肥料,每亩施用尿素15kg、磷酸二铵10kg,耙匀。选择晴天,选壮苗带坨移栽定植甘蓝。甘蓝壮苗的标准:未通过春化阶段并具有5~7片叶的较大幼苗;下胚轴和节间短、叶片厚、色泽深、茎粗壮、根群发达,苗高不超过10cm。实践证明:壮苗定植后对早春低温条件的适应性大,有较强的抗寒能力,缓苗快,成活率高,早熟。其次在定植时宜尽量保持土块完整,适度囤苗,减少根系损失。定植后一般表现缓苗期较长,缓苗期间幼苗发紫,生长量很小。主要与早春的低温条件及定植伤根、吸收能力降低有关,从而引起磷素营养缺乏和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转,导致花青素的积累,呈现紫苗现象。紫苗现象一般可持续15~20d左右。只有当紫苗转绿时幼苗才开始生长,标志着已缓好苗。早春定植后,气温低,易出现晚霜冻害。因此要及时浇水,这对防冻、缓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要浇透、浇均。同时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每亩施硫酸铵7.50~10kg。约5d甘蓝进入蹲苗期。大约过15~20d,蹲苗期过后,甘蓝进入莲座期,这时根系已完全恢复生长,吸附能力加强,同化面积迅速扩大,心叶的分化也迅速加快。为使莲座叶长得壮而不过旺,促进结球叶的分化,应进行中耕蹲苗。进入结球期后,需加强肥水管理。这个时期是甘蓝生长最快的时期,生长量大,一般约占整个营养时期生长量的70%~80%,所以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因此,一般在开始包心、结束蹲苗时应结合浇水追加肥1~2次,每亩施用尿素10kg、氯化钾5kg,促甘蓝生长、结球。最后适时收获。

  
  5主要病虫害防治
  
  5.1韭菜病害主要为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受高温高湿影响。防治办法:①通过揭草苫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 ℃左右;②选择天气放顶风排除水气,降低湿度;③药物防治:75%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叶面喷施。
  5.2青椒主要病害
  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高温高湿,多雨年份极易发生。防治办法:①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性;②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用2.50kg的硫酸铜浇水可有效防治疫病;③叶面喷施75%的甲霜灵6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
  病毒病:一般是由烟草花叶病毒传染引起,多年连作重茬易使该病发生。高温干旱是该病发生的外因。防治措施:①进行种子消毒:用0.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清水冲净后育苗,可有效杀死种子表皮的病毒和病菌;②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定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物的抗逆性;③用75%的抗病威300倍液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5.3甘蓝主要病害
  在保护地中,温度和湿度较大,极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一般易发生黑腐病。防治方法:①增大放风口,降低温度和湿度;②土壤施肥时用硫酸铜溶液杀菌;③药物防治用64%的杀毒矾1 200倍液或75%的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5.4主要的害虫
  棉铃虫、烟青虫、危害青椒、甘蓝的果实、茎、叶,可用40%的一酰甲胺磷1 000倍液或25%的喹硫磷1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韭蛆是韭菜的主要虫害,主要危害韭菜的茎叶。可在扣棚前1个月用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每亩用105茎线灵2kg灌根进行预防。一旦发生虫害,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
  
  6效益分析
  
  蔬菜价格按大量上市时的平均价格计算,从上表看出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模式比保护地韭菜、甘蓝,大田青椒亩产量分别高3 000kg、3 000kg、2 500kg,效益分别高3 400元、4 200元、7 000元。由于该模式简单易行,市场应变能力强、应大力推广。
  
  7结论
  
  7.1该种栽培模式通过保护地与大田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全年两种三收的栽培模式。技术简单易行,便于菜农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复种指数。
  7.2通过效益对比分析得出:该种模式比单纯种植保护地韭菜、保护地甘蓝和大田青椒的效益分别增收达32%、40%和66%,具有极高的推广价植。
  7.3由于该栽培模式比常规种植单产高1倍左右,因而单项式位面积肥料总投入量应达到作物总吸收量的143%~288%,才能保证肥料供应均衡。同样对灌水要求也较高,每年应浇灌20~27次,每次50m3/ha。
  7.4根据田间观察,在多茬种植的品种搭配上,应选用早熟减产不明显的品种。在保证前茬作物产量时,套种行宜留窄行,欲提高第2茬作物产量时,要留足套种行,相应延长共生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8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