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高职传统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该文分析和探索了“四双”培养模式,供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双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1-0128-02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ategic theme of 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ability-oriente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in the current era.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four-double” training mode of “double subject”,“double tutor”,“double assessment” and “double certificate” is used for reference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alents training mode; double subject; double tutor; double assessment; double certificate
按照“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1]。“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教育要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本文对“四双”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
1 “双主体”育人
“双主体”育人是指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发展纲要》)强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双主体”育人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推动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高职人才培养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行业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双主体”育人中,培养符合社会和谐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核心任务。“双主体”中的企业不是单一的某个企业而是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多维度企业。针对这类企业,学院必须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工作流程、岗位工作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通过调研后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4]、确定典型学习任务、规划典型学习项目、设计典型学习情境、制定学习考核方案。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在企业使用企业一线设备、学习企业一线工艺、了解企业一线质量标准,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制作,促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双导师”育人
“双导师”育人是指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由学院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导师团队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模式[5]。企业技术人员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多数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历,他们会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但要作为导师只会指导技能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融入渗透。因此“双导师”的打造要三步走:
第一步,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现学院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指导学习。学院推选教学经验丰富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师到企业一一对接企业导师,学院老师接受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同时在指导过程中指导企业导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第二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导师考取教学相应资格证书,针对企业导师颁发企业导师资格证书。企业导师资格证书相当于专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步,强化过程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企业导师技术把关,同时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打造学院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品牌导师。
3 “双证书”育人
“双证书”是指高职学生的学历证书和相应的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6][7]。学历证书标志高职学生在高职三年学习圆满完成,是知识的体现,代表着高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学科体系。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在专业某一领域或某一技能的职业能力体现,职业能力代表着高职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及管理能力。
《教育发展纲要》指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根据就业准入制度的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双证书”育人必须融入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教学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企业导师)应该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岗位晋级、人才专业拓展和人才专业能力迁移等制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依照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分置换、技能大赛等对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作相应规划和考核要求。
4 “双考核”育人
“双考核”指不同角度的多维考核:从理实角度分: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从校企合作角度分:学院考核+企业考核,从师生共评角度分:学生考核+教师考核。
“双考核”强调在理论考核的同时注重过程考核、诚信考核和技能考核。
4.1项目团队内部考核
考核前项目团队每一成员对自己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汇报并自评。然后由项目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对项目贡献等评分,评分后团队成员签字确认,若对评分不服者,由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后确定评分。
4.2项目团队交叉考核
交叉考核前,每项目团队对自己团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汇报并自评。交叉考核规则设计思路为:每项目团队对二分之一的总团队数减一后的团队数进行考核(若有10个团队,任意一团队对其他4个团队考核),没有任意两队可以互相评分,防止两队互相评高分,具体考核安排规划如下:如共n队,序号为1、2 … n/2-1的团队由第n/2号队考核,序号为2、3 … n/2的团队由第n/2+1号队考核,序号为3、4 … n/2+1的团队由第n/2+2号队考核,序号为n/2+1 … n的团队由第1号队考核,依次类推进行交叉考核。
4.3学院任课教師考核
其考核包含平时考勤考核和所有项目考核,每个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项目团队汇报后教师评分。最终取项目平均分作为该项目团队的考核成绩。
4.4企业导师考核
每项目团队在学期结束前选择一个代表性项目做汇报,企业导师考核评分。
4.5考核成绩评定
考核成绩以100分记,每位项目成员考核最终成绩为个人成绩(20%)+团队成绩(80%),具体考核方案如表1:
5结束语
高职院校采用“四双”培养模式能有效强化学生在学习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加强技能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华林.行动引导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2015(36):160.
[3]龚艳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姜华林.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6(1):40-41.
[5]杨景文,刘广奇.专业层面“双导师制”的实践[J].职业技术,2012(07):93.
[6]钟建宁,廖镇卿.推行“双证书”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07):38-39.
[7]樊文斌等.实施“双证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38-40.
【通联编辑: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7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