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及影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当下校园网络话语的主导者。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主导着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息息相关。从地位的稳定度、网络公开程度、组织性质三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辩证地看待其影响是利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类型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01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media era, the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leaders of the current campus network discourse. The rise of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leading the trend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tatus stability, network openness and organizational nature, it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the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and to treat their influence dialecticall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of college students; type; influence
1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涵义
意见领袖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由于身外世界的复杂性,普通民众不可能完全通过自身实践去认识世界,而是借助了其他的途径,其中包括媒介,也包括他们所信任的领袖。”①意见领袖一词源于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该理论由拉扎斯菲尔德和贝雷尔森等人对1940年美国大选进行研究并于1948年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而意见领袖就是把大众传播观点作用于一般受众的中间环节。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就是经常活跃在大学生常用网络中,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发表自己的见解,拥有网络话语权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舆论走向的大学生网络用户。
2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类型
2.1 从地位的稳定度来划分
2.1.1 “转瞬即逝”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世界的信息量都呈爆炸式增长,信息的更迭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某个大学生因为对某个公共事件的观点而引来了大批量追随者讨论、转发,从而迅速树立起自己的意见领袖地位,可随着另一则爆炸性新闻的出现,博走了绝大部分人的眼球,这时这个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地位便岌岌可危,很快被大众所遗忘,这就是“转瞬即逝”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此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数量非常多,“忠实”的粉丝很少,“热”的快,“凉”的也快。
2.1.2 “青山不老”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这样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自己发挥影响力的同时逐渐树立了威信,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群体,他们参与的话题有限,一般有自己固定的话题范围,并且对相关话题较为专业。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痴迷上网,随时随地“刷”消息和动态,然后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消息甚至是一些新奇的话语,以最快的速度向身边人传播或者是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去评论或转发,这样,消息自然而然的就变“热”了,追随者越来越多,自己意见领袖的地位经久不衰。
2.2 从网络公开程度来划分
2.2.1 实名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人网,所有人在注册时须填写自己的姓名、性别、学校等资料。人人网原名校内网,网站用户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所以发布的话题和內容很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所以极易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大学生可以在网站内发表观点、想法,甚至是自己的故事,引起大家的交流和讨论。实名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2.2.2 匿名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与实名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相对应,匿名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就是在网站中是匿名存在的。由于身份的可隐藏性,大学生用户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相较实名制网络平台更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样网络环境下的言论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学生发表的言论可能是积极的、引发人思考的,但同样可以是恶搞的、甚至是恶性的。加之现在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如果盲目跟风,极易带坏网络风气,甚至成为“网络暴民”。
2.3 从组织性质来划分
2.3.1 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通常是由学校、学院、班级、党团以及社团等组织的意见领袖组成,所以此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现实中也有意见领袖地位。他们通常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声望,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都能够“一呼百应”,表达的观点极易引得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和讨论,他们的意见领袖地位较为稳固。这时,他们引导舆论方向的作用就特别明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的“声音”,还可以及时的扭转舆论方向,所以此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必须正确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否则适得其反。 2.3.2 非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非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指除了高校中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之外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此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数量较正式组织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多得多,每一个大学生都可能成为此类网络意见领袖。他们是由大学生自发的、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或者专长形成的网络意见领袖。
3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3.1.1 正确引导舆论作用,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渠道获取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达想法。当然,每个人的知识面、思维方式或是动机的不同都会导致“有一千人,就有一千种观点”的现象。同时,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以及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缺陷,导致他们极易毫无提防地相信网络上的一切——偏听偏信:对事实真相不管不顾,对此言论深信不疑,甚至帮助扩散、加以传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么盲目站队,要么陷入无法判断孰是孰非的迷茫境地。因而网络舆论来势汹汹,这就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此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力挽狂澜就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忧解难。他们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在现有形势下及时地还原事件真相、揭露事物本质,用清晰理智的头脑对事件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言论。利用同是同龄人的优势打开他们的心扉,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他们的存在不仅在解决突发事件上作用突出,及时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还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排忧解难,对大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综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中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3.1.2 教育媒介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这里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比作教育媒介,因为他是连接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桥梁,在中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媒介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平台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推崇,从而出现了大V、“红色微信”等新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割裂新媒体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要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作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内化成为大学生真正的品德,我们极难察觉到大学生的“表里不一”,而在网络中,由于身份、性别以及地位的隐匿性,使得大学生群体更能大胆呼出心中所想,这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指导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地、有针对性地与大学生群体互动,从而弥补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此外,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恰好能够深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疏漏的领域,当他们在学习、思想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那么强大的榜样力量就会潜移默化地推动其他大学生向其学习,这对大学生群体加强自身修养、锻造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榜样示范作用,这些都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3.2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3.2.1 因自身素质养不够而造成负面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大学生群体正值价值观形成时期,心智尚不成熟,同时思维活跃,又有些过度自信、固执己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缺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发布不符合实际的事件或是偏激的言论,加之现在大学生甄别信息能力有限,很容易形成不良风气。更有甚者,为了提高阅读量或是吸引粉丝甚至是为了一己私利,故意制造一些偏激的舆情,有的大学生看不清事情真相再进一步扩散,煽动其他大学生的情绪,扰乱校园秩序,甚至社会秩序。这样一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极易成为扰乱舆论方向的源头,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2.2 过于依赖网络造成社会交往能力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负担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它与现实世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长期活跃于虚拟世界,就会造成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衰退。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极强的存在感,在网络世界里和他人的交往游刃有余,可是在现实世界却不易得到情感的认同和内心的满足以及在虚拟世界里的影响力,进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满甚至是逃避现实,更加依赖于网络。就其自身来看,他无疑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就其对现实身边同学的影响来看,他对待虚实世界不理智、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容易使他人效仿;就其对大学生网民的影响来看,其活跃在网络上有意或无意地表达出对虚拟世界的喜爱、迷恋,消极面对生活等言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网民,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负担。所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应理性看待虚拟世界,平衡好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得失差距,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表率作用。
注释
① [美] 沃尔特·李普曼,林珊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56.
参考文献
[1] 冯刚.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4-6.
[2] 蒋成贵,李春华.网络意见领袖的现状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56-60.
[3] 薛程,吴蔚.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05):71-75.
[4] 张丹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73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