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麦可思公司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该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为52%。主动离职的原因很多,如“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准备求学深造”,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在离职原因中占比50%。从离职原因看,大部分离职学生期望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超过一半的学生随着职业经验的丰富会进行职业转换和调整。这些高占比的离职原因都涉及如何满足学生就业后职业发展需求,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即如何培养毕业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技能。本文旨在研究就业导向下高职毕业生亟须具备的自我管理技能及培养途径,进而解决高职学生离校后的可持续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
  一、自我管理技能的内涵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师理查德·尼尔森·鲍里斯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能力、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其中,自我管理技能指的是一个人在处理事情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风格或者行为特点,指求职者身上拥有的特点和品质,被称为“胜任特征”[1]248,有时又被称为职业素养。它强调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也称为适应性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2]。
  二、自我管理技能的地位
  (一) 自我管理技能在职业能力中的地位
  专业知识能力,是个体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基础。可迁移技能,是个体能胜任、从事的活动、工作,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地方。自我管理技能是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品质,是求职者身上最有潜力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与可能达到的职业高度。这三项能力可以比喻成一颗大树,专业知识能力相当于树冠,用来帮助人们区分树的种类;可迁移能力相当于树干,是树木“成材”的标志;自我管理能力相当于树根,是一棵树最重要的部分,只要树根在,给予合适的阳光雨露,一定会长出新的树干与树冠[1]248。可见,自我管理技能,它可以指导个体重新建立某一新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可迁移能力,是个体身上最有价值的资产。
  (二)自我管理技能在求职中的地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看重自我管理技能,甚至超过对专业知识能力和可迁移技能的要求。他们常常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假如和你应聘同一个职位的人,他们也有着和你一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你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特点和品质让我会坚定地选择你呢?”这实质上就在考察求职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当高职生在校期间能表现出做事积极主动、负责高效、善于与人沟通的特点,自然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自我管理技能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明确要求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充分体现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自我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三、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
  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同类高职院校以企业访谈、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方式调研发现,用人单位亟待高职学生具备沟通表达、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责任心、抗挫能力、合理的就业观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自我管理技能。
  (一)沟通表达能力
  无论在职业环境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与人顺畅地沟通,是必备的基本能力。用人单位内部,部门与部门常常要开展交流合作,才能完成既定的任务。职业岗位上,与领导充分地沟通表达,才能准确把握工作任务和标准;与下属充分沟通表达,才能清晰传达工作内容和要求;与同事充分沟通表达,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理解和支持。
  沟通,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层次,要能有效与他人沟通信息,沟通结果能够达到沟通的预期目的,双方均能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第二个层次,沟通过程顺畅,与沟通对象都能感受到沟通的舒适与愉悦,这就需要沟通过程符合当时的环境、双方身份,同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艺术。
  表达,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图等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并易于让他人理解。
  (二)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团队成员互助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完成组织任务,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效益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既强调个体主动融入团队,与其他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又承认个体的独特优势,要求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还鼓励个体在团队中树立个人目标,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不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罗 凤: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培养研究——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第32卷第2期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利于个体加强与团队成员之间更加密切地交流,促进个体在团队中学习、成长与发展。团队协作可以促进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利于训练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中,个体能拓宽视野,深切感受到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对自我更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三)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社会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态度,社交礼仪,与人交往的技能。在生活中,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同样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与领导,与同事,与下属,与竞争对手,与客户的关系等。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技能,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拓展人脉,建立良性的人际圈,为工作任务的完成、信息的交流、职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可以促进情绪的稳定,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完善人格,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确保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与抗逆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必然促进复原力或抗逆力增强和提高;此外,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职业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家庭、集体和社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积极态度和习惯行为的心理倾向。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构成,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职业责任心即个人对工作、对职业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的态度和行为。具体包括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职守等。
  (五)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又称“抗逆力”、“复原力”、“心理韧性”、“逆商”,是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适应,并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挫折的能力。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化的职业环境,应对愈加激烈的竞争压力,适应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适度的抗挫体验,可以磨炼个体的心性,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坚强的意志,心理适度的紧张和承压,可以激发昂扬的斗志和进取的活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解决困难对个体而言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契机,跨越过后,能极大增强个体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
  (六)合理的就业观念
  许多高职学生求职就业盲目无主见,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权宜之计,皆源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部分高职学生过高评价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不清楚自己具备的技能和特长,没有准确的自我认知;部分高职学生不了解客观真实的职业世界,各行各不同岗位的薪酬标准、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又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外部的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过高的期望;部分学生对创业盲目热情,既不了解创业,也没有创业的经验和能力,希望通过创业改变就业不满意的状态,或快速获得成功。
  正是这些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导致学生对工作职业总是不满意,频繁地辞职跳槽,不利于核心工作能力的快速积累和职业发展。
  (七)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的丰富和共享,学习呈现出下面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具有学习资源的数字化与多样化、学习形态个性化、学习时间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他主学习”积极转向“自主学习”,才能够快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4]。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为大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和职业发展的持续竞争力。因此,当今大学生为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练应用学习工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5]。用人单位是非常看重员工的创新能力的。较强的创新能力,意味着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工作实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临危不惧,还能运用新方法新思维攻关克难,意味着具备一定的创新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的水平。
  四、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构建符合就业单位需求的自我管理技能或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就业单位迫切需要学生具备沟通表达、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职业责任心、抗挫、学习、创新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应针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应,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或职业素养培养,根据学校师资、教学资源情况,系统构建自我管理课程体系。
  1.多种课程类型。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统筹构建涵盖表达、沟通、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职业责任、挫折教育、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想象力等内容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论坛、培训相补充的课程体系。
  2.课程内容及方法。自我管理技能强调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通常通过认同、模仿和领悟等途径获得。
  因此,职业素养课程内容旨在唤醒学生对职业素养养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知,激发学习的兴趣,给予具体方法的指导,并在课堂中设计训练任务练习。教学方法可主要通过成功的榜样示范、案例给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模仿,还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热门事件进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深切地感受与领悟。
  (二)融职业素养至专业课程教学
  鉴于职业素养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品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整体布局,进行专业渗透,将职业素养的行为训练养成融入职业课程教学体系。專业课程教学可精心设计和组织,利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分组教学、加强阅读环节等多种环境的创设及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重要职业素质的习惯。
  (三)成立职业素养咨询机构
  高职院校可成立职业素养咨询机构,对沟通表达、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职业责任心、心理健康、学习、职业就业、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进行专业的咨询、诊断、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及时疏导调适不良心理,给予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自觉学习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利用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和优秀的网络课程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职业素养类在线共享课程,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推介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共同分享学习收获。
  (五)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竞赛、项目、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高职院校应拓宽第二课堂,形成全员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氛围,构建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体系,积累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树立勤奋、积极、向上、进取的校园文化风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拓宽其视野,比如讲座、论坛,竞赛项目诸如英语口语大赛、职业规划大赛、营销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模拟项目答辩、科研项目、创业项目,校园社团活动,团体游戏或体育项目,参观调研、实习实训,读书会、诵读、阅读,合理的休闲娱乐活动,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任务等。   (六)制订大学生活和学习规划,确立职业素养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学业、职业规划的意识,根据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帮助他们制订大学生活规划和学习规劃,确立职业素养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自觉培养积累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思嘉,金树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主与自助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48.
  [2]李春雨,林宏伟,林辉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09.
  [3]关天宇,王 茜,唐 珊.父母教育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抗逆力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8(5):123-131.
  [4]乜 勇,杨玉玉.“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与教育创新——“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6(1):68-72.
  [5]丛子斌.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9-30.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the employment unit i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career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rgently need to build a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system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teamwork,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frustration resistance, reasonable employment concept,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Employment Oriented; self-management skills; cultivat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0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