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入式视角下特色小镇农业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始于现实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了推进农业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在融入式视角下探究其农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农业+旅游业、农业+互联网、农业+体育等模式是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有效形式,且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架构应该遵循引领与兼顾、共性与个性、顺应和回归的三维体系,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资源要素,推动朝阳产业与特色小镇的有机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农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7-0149-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begins with realistic appeals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wns,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is explored from an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of agriculture+tourism, agriculture+internet, agriculture+sports are effective fo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The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should follow the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of leading and balancing,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ompliance and return, coordinating spatial layout, gathering resource elements, 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unrise industry and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embarking on a road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 "agriculture +"; integration
  “十三五”规划纲领中指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域融合、充满美丽的小城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1]。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抓手,同时也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特色小镇更好、更快地发展,应结合多种可利用的产业资源,使其融合于众多的产业当中,共同发展。
  1  特色小镇的含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于党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中,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经济建设中要把握“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要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发展方针与导向。这种新的思想、路线、方针,就是要以“特色”为主,多方位连接起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产业融合,从而打造生活、生产、生态的农业特色小镇,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圈。特色小镇是一种产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是产、文、人、城于一体、四位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对周边的地区也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特色小镇的农业发展模式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1  特色小镇的原始形态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城镇覆盖规模的不断延伸,城市和乡村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是一场关系到城市与乡村区域内所有发展物态总和的大革命。据2016年统计资料,中国城市化率为57.4%,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快速地增长[2],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资源需求和配置的方式等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断加快,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多样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当下的一种追求与潮流,如何有效、高效地开发一种农业模式以适应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发展新常态,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发展方式,也是一种产业发展的高效载体,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要将城市和乡村中的各种人才、资源、信息等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就必须突出“特色”二字,以城市化发展为契机,融合优势资源,统筹空间配置,创新发展方式,為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想法与新方式。
  1.2  特色小镇的现实诉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中国人均GDP预计为60 126元/人,GDP总量全球经济排名第二,美国第一,预计到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将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做好工作等基本生活方式,而是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享受生活,享受放松的时刻,各种节假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基于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的压力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很多年轻人,甚至是老年人选择去遥远的山村体验田园生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原生态美等。总体来说,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发生了由追求量到追求质的变化,越来越关注个性化的发展,更多的人对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基于人们的现实诉求,创建于人,为了人,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期许,探索和发展将健康、娱乐、体验、共享、互动等方面共建一个彼此承接、相融贯通的大型流通平台,整合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统筹发展,在保证特色的前提下,让人们享受、参与全方位、一体化、人性化的特色小镇之旅。
  1.3  特色小镇农业模式的发展机制
  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三大困境,即对于各种农产品种植生产的综合性投入、流通、交易等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升值空间不大;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构成的“三重挤压”现象严重[3]。目前农业机械、农药、种子、劳动力和肥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投入均有大幅度增加,如主要的3种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其单位面积的投入量增长约是产出量增长的2.8倍,蔬菜达2.9倍多,大豆则为3.8倍多[4]。农户在种植作物的时候,环保意识薄弱,化肥、农药等的过量施用污染了耕地、水体环境,造成了农业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改变了农业固有的属性,使其资源浪费,也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绿色有机产品难以保障,农业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特色小镇发展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保证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打通承接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打造融合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新型社区和综合性功能服务平台。要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等建设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功能形态良性运转的产业生态圈,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这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经济、产业五方合作,整合利用各种物资、科技、信息等一切资源,设计出以农业特征为主,兼顾其他产业的特色小镇。
  2  融入式视角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2.1  农业+旅游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只注重享受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享受成为了广大人民的追求,旅游业的不断开拓掀起了社会的热潮。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向往山野乡村的自由自在、新鲜空气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蕴意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前兴起的休闲观光农业,就是在满足广大消费者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凭借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发展经营项目,进一步实现人们娱乐、休闲、体验、学习、观光等消费需求的融合,以此将其视为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的新型产业[5]。由于市场化环境复杂多变,要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市场前景,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且其关键在于突出特色,注重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特别要重视与保护乡村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农村环境+文化+生态”三者有机协调发展,在农村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将地方元素、地方魅力尽情绽放,创建乡村地区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农业产业资源,力争打造精品观光农业。要通过结合乡村自身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加强对功能区的建设力度,以原有产业结构为基础,充分结合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进行合理规划。也可以仿照“一村一品”的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动乡村小区域内的特色产业的发展[6]。在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要提高全程的服务品质,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要注重体验式和互动式环节的创新,满足游客自身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人公的角色等。要完善创新发展的模式,建立起更强的“农业经济品牌+完善的乡村旅游”模式。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进一步提升和拉动当地农业发展所具有的潜力,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2.2  农业+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移动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中国传统农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时间、空间限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农业经济市场,有助于中国农业发展面向世界。“互联网+”可以嵌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云数据平台记录农作物生产过程的所有信息,接着把记录的数据传递给消费者,根据此信息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食品的健康安全性,以进一步保证安全饮食;其次,可以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的领域,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通过一些育农平台可以传播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地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推动精细农业的发展;再次,可以设立灾害预警机制,预防动植物的病虫害、市场流通情况等,创建信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土地质量、气象信息等,以专业的处理方式将其中有用的数据快速精确地提取出来,获得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最后,还可以从空间、时间、安全、成本、个性化等各个方面深入改变农产品的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消费者的体验感,实现个性化和放心消费的格局。农业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农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在繁杂庞大的信息化浪潮冲击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了现代农村发展的关键,互联网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高效便捷的数据信息服务。
  2.3  农业+体育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一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追求健康生活成为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7]。人们关于健身的理念逐渐升高,在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注重于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体验传统乡村农业旅游。农业与体育看似不相关联的两个产业,却在人们共同思维的追求下融合在一起,旅游业在中间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满足消费者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体育产业主要体现为消费者在体验和享受旅游期间由自身情感所衍生的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了解等相关环节,如设置各种体验室、娱乐室等,人们可以在旅途中直接参与多种球类运动、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器材运动、有氧运动等,可以通过引入多种体育娱乐项目,如卡丁车、探险、跑马等,使人们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促使休闲农业与体育价值的融合。体育运动契合休闲农业创新发展,可以依据不同消费群体和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项目,注重個人和团队项目的拓展体验和参与感,有助于实现农业战略转型,增强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使休闲农业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综合性发展模式[8]。   3  特色小镇的“农业+”模式架构
  3.1  引领与兼顾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以“特色”为本,连接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小镇打造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应该统筹考虑。创新融合产业形式是提升农业特色小镇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不仅可以发挥农业的本质,展现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通过“特色”的注入,创新推动,做到引领同行,树立农业标杆旗帜;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于其他产业,兼顾其产业精华领域,整合推进,共同发展,结合各个产业发展层次与特色,避免项目模式单一、项目布局雷同等现象,展现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农业+”旅游、体育、互联网、文化等模式的融合效应,使其彼此互为推手、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不同要素分别在城市、乡村重组、配置,最终形成各产业之间有机治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打造富有特色文化韵味、宜居宜玩宜健康的新型融合产业;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娱乐、住宿、饮食、健身等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打造各区域农业特色品牌,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致力于建设美丽、魅力乡村。
  3.2  个性与共性
  当前,各个地区现有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模式类型不尽相同,农家乐、生态园等比比皆是,市场上同质化、庸俗化、千篇一律等问题显现,特色小镇不“特”,而特色小镇的后续建设更是求量而不求质。建设特色小镇,首先要把握好地方拥有的特色文化,坚持小镇自身的本质个性。文化是特色之关键,象征着一个区域的发展灵魂,是发展的核心和源泉,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别注重乡村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发扬。在此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化发展元素进行创新,在不脱离周边资源和现有条件的前提下,借鉴其他行业特别是与自身发展相似的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逐步使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把握共性,共同发展,着力打造上下联结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切实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3.3  顺应和回归
  要想进一步实现农业特色小镇个性化与品牌化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相关企业和产业的支撑,构建相关的融资平台。没有资金支持的小镇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应该坚持以政策为主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为核心、以经济为动力、以“农业+”为方式的农业发展模式,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把握好小镇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各产业间协同发展,最大化、最优化地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体系,建立一个以专项特色为主的高品质农业特色小镇。同时要注重吸收和整合其他地方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回归特色小镇自身的本质,以因需而学、因需而建、因需而享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学习和借鉴经验,探索适合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
  4  小结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形式已经不再单一,基于融入式视角的特色小镇农业模式构架是对其发展形式进一步强化。融入式视角下探索农业模式架构并不是融合多、建设规模大就是好,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应该追求小而精、小而强,在满足现实多方位诉求的前提下,把握自身本质、个性原则。要通过整合不同产业领域的精神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相关资源,使其协调发展。在构建“农业+”形式过程中,既要引领同行,也要兼顾其他各产业,汲取利于自身成长、发展的有利资源;既要不失本色,把握个性,也要善于发现行业自身的共性,共同、协调发展;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要回归自身本质,形成以人为核心、特色为品牌、本质为基础、融合为创新的新型特色农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谭荣华,杜坤伦.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8(3):3-9.
  [2] 侯水平.在城市化大背景下谋划县域绿色发展[J].当代县域经济,2018(4):12-15.
  [3] 左海霞,李万明.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22-125.
  [4] 马晓河.高成本时代农业的路该怎么走[J].求是,2014(11):26-27.
  [5] 骆建建,周庆元.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J].人民论坛,2015(35):226-228.
  [6] 熊晓红.发达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107-110.
  [7] 张丽军.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区域联动构思与趋向[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18,36(3):47-55.
  [8] 覃  雯,江詠海.休闲农业与民族体育运动融合初探[J].山西农经,2016(4):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9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