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常熟市农业种植结构的全面调整和棚式蔬菜的快速发展,甜菜夜蛾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 本文选用5种药剂开展试验。结果表明, 15%茚虫威乳油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性不佳;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持效性好,但速效性不佳;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速效性较好,持效性最好;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
关键词 甜菜夜蛾;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茚虫威乳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088-01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为害西兰花、甘蓝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常熟市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棚式蔬菜的发展,为甜菜夜蛾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越冬场所[1],甜菜夜蛾发生逐年加重,并开始严重为害辣椒、豇豆等蔬菜。由于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常规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以及用药的不合理性,甜菜夜蛾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常规药剂防治效果逐年下降,生产中甜菜夜蛾防治困难重重[2-3]。为了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实现绿色防控,选用5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以筛选出高效低毒农药推广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常熟市梅李镇珍北蔬菜基地;供试蔬菜品种为棚栽西兰花,2015年 8月10日移栽,田间长势平衡。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5种,商品规格分别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茚虫威乳油(美国默赛技术公司);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福建浦城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別为15%茚虫威乳油225 mL/hm2(A)、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0 g/hm2(B)、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C)、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135 g/hm2(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0 mL/hm2(E)和空白对照(F)。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
1.4 施药方法
8月20日用药,当天无雨。施药机械采用台州市路桥奇达喷雾器厂生产的3WBS-16B型背负式手动喷雾机,对叶面均匀喷雾,用水量675 kg/hm2。试验期间平均气温28.1 ℃。
1.5 调查统计
每个小区随机调查3点,每点1株,分别于药前、药后3 d、药后7 d调查整株叶片上甜菜夜蛾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用SPSS 19.0软件Duncan′s multiple rangetest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数-药后虫数)/药前虫数×100;
校正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药后3 d,各处理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A(88.2%)、处理C(72.5%)、处理E(63.8%)、处理D(63.4%)、处理B(56.5%),除处理E、D防效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其中处理A校正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药后7 d,各处理防效依次为处理C(80.8%)、处理E(80.6%)、处理A(66.7%)、处理D(44.0%)、处理B(19.6%),除处理C与处理E防效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其中处理C与处理E校正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乳油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性不佳;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持效性好但速效性不佳;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速效性较好,持效性最好;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生产安全要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蔬菜病虫害防治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4-6]。本试验中防治效果最好的3种农药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露地栽培花椰菜上安全间隔为3 d[7];15%茚虫威乳油在花菜生产上施用较安全,安全间隔期为7 d[8],这2种药剂和生物农药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均符合防治要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交替使用15%茚虫威乳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保证药剂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同时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为进一步达到绿色防控目的,也可采用苏云金杆菌与化学农药混用的方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9],笔者将进一步对此方法进行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李新.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吉林蔬菜,2018(5):30.
[2] 司升云,周利琳,望勇,等.湖北省甜菜夜蛾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J].植物保护,2009,35(1):114-117.
[3] 苏宏华,宋彬,李丽,等.甜菜夜蛾的抗性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6):1659-1663.
[4] 孔国顺,刘天龙,朱元良,等.8种生物农药防冶菜青虫和小菜蛾效果试验[J].长江蔬菜,2005(3):39-40.
[5] 蒋锦龙,金保潮.生物农药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J].城乡致富,2002(4):37-38.
[6] 李高平,鞠桂清,王建如,等.生物农药对小菜蛾和菜青虫防治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05.
[7] 洪文英,吴燕君,尉吉乾,等.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及其在花椰菜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J].农药学学报,2017,19(2):211-216.
[8] 朱烈,周宏,李旦阳,等.定虫隆、虫酰肼和茚虫威在花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6(5):61-63.
[9] 周荣华,刘翠君,杨天武,等.Bt杀虫剂与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概况[J].湖北农业科学,2004(5):54-57.
收稿日期 2019-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