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较为严峻,为化解就业难题,并保证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群体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采取系统论的观点来构建就业生态系统,分析大环境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以促进高职院校就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 生态系统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8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Employment
Eco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NG Yali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5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ensure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tudents, schools, enterprises, society and other groups, we need to adopt a systematic view to construct the employment ecosystem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nd impact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ecosystem; construction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总体来看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方面处于落后水平;二是在社会观念上,高职院校是学生和企业无奈的选择,无论是就读还是就业都属于垫底方阵;三是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举措和教学成果化转换水平还明显不够,仍需不断摸索。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还是十分严峻的。因此,目前涉及高职就业问题的组织早就由单一层面转化为多元发展的局面,为化解就业难题,并保证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群体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采取系统论的观点来剖析问题,分析大环境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让不同利益相关者一起来解决问题。
根据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 Tansley)提出的生态系统概念,即“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条件下,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动态之中”。[1]从该定义的描述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大环境和各要素是符合生态系统的特点的:高职院校的就业主体(毕业生)和影响学生就业的学校、企业、社会大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形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系统里的要素通过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方式使各方资源有效配置,使整个就业体系形成动态平衡,并能自我调适。[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下面就高职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进行分析。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生态系统要素问题分析
(1)高职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负责的18届和19届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和他们的沟通交流中发现,临近毕业求职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倍感迷茫。一来缺乏自我认知:他们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二来缺乏环境认知:不了解社会的职业现状、行业发展动态等。三来心态失衡:不能迅速完成从学生身份向职场人角色转换,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存在这种情况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2)高职院校发展裹足不前。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社会需求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很多过去的人们职业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处于淘汰的境地。同样,很多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还囿于自身师资设备上。加之生源扩招、师资紧缺、教学任务繁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精力实现改革,导致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比较落伍,专业设置缺乏先决意识,较难达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需要和人才需求。
(3)用人单位受制于传统观念。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拔还是囿于老旧观点,认为专科生学历太低,能力较差,对应聘学生的学历层次需求不断拔高。例如社会口碑较好的国企事业单位基本上以招研究生为主,而某些中小型单位也更乐于接收研究生和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和高学历学生各有所长,但是因学历层次低带来的负面印象确实客观存在,并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受冷。
(4)政策与环境的落实和变化。政府在高職学生就业工作体系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在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中发挥了很大效力。但是在现实环境下,一些较好的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有些反而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添了障碍。因此,政府需要在高职学生就业生态系统里发挥监管作用,维护好各方秩序。此外,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新职业和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都将为高职毕业生创造更广阔的舞台。
2 如何在生态系统里维持各要素间的平衡促进就业良性发展
2.1 高职毕业生方面
(1)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有业乐就。我国社会目前急需高级技术性人才,高职毕业生其实是最符合需求的,但是许多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文凭低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能去的岗位层次太低,不愿从事专业领域的有关工作。所以,作为就业重要主体的高职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己是第一责任人的就业态度,化怨天尤人为积极主动。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的现实需求,设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导致求职挫败感和机会的丧失。建议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在探索和实践中摸索和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 (2)提升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在负责就业工作时,笔者和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就业质量跟踪回访,在“用人单位最关心就业岗位上的毕业生具备哪些能力”这个问题上,我依据回答做了统计排序,前五项技能分别是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沟通和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个答案基本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指明方向,学生需要在在校的三年时间里打造扎实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塑造正面积极的人格品质、学会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等。当然,这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全是学生凭一己之力就能获得的,依托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的实践锤炼,共同锻造就业核心竞争力。
2.2 高职院校方面
(1)建立以毕业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职业胜任力和企业需求度匹配度不高,学生和企业的就业满意度较低。为解决这方面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落实培养专业的职业人的教育目标:一是要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建立能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减少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岗位需求匹配度低的矛盾;二是在新课程体系里,构建能够提升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模块,为就业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提供支持和配合,在整个生态系统里发挥效用;三是要进行毕业生就业回访,收集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情况反馈,分析就业质量和存在问题,找出和预期目标的差距,才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服务提供参考。
(2)通过辅导员等教职人员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很多学生毕业时还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无所适从,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需要辅导员等教职人员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角色,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加强渗透,化解职业规划冲突。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三年学习过程中邀请优秀学长、企业代表来学校开讲座,举办求职大人大赛等,营造预备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探索自我,引导学生结合行业、职业和岗位所需的核心竞争力来发展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专业性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匹配职业目标。三是辅导员、专业课老师、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打造求职择业孵化器,积极建设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引导学生熟悉职业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2.3 用人单位方面
(1)改善用人观念,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企业等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生态系统里另一个重要的主体要素,除了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外,企业也需转变用人观念。传统观念里的学历崇拜、性别歧视、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等容易让企业在招聘时做不到一视同仁,在录用后也容易看低高职毕业生,使其遭受不公正待遇等。所以,企业应该适当转变用人观念,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2)加强校企合作,弱化企业需求和毕业生胜任力不匹配矛盾。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跟不上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和岗位要求相差较远,难以胜任,这就是人才供需配置存在的时间差。为了缩短这个时间差,企业要和高职院校及时交流沟通,建立与时共进的人才需求供应的生态链。这种生态链需要在产业结构改革和效率提升的新经济常态下进行提前预测,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建设血脉相连。企业在延伸文化与专业的基础上,应为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完善和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壤与养分。
2.4 社会大环境方面
(1)大力发展经济,规范就业制度,创设良好就业环境。各级政府需要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扩大就业岗位,并逐步减少和消除一些因为性别、学校、学历、专业、户籍等差别导致的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差别性待遇。对明显存在歧视用人的单位进行批评教育,用制度约束行为。广泛听取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完善和落实规范统一的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保护机制,创建一个公正和谐的就业环境。
(2)取消以就业率作为就业评价的单一指标。高职院校和社会目前更多的是关心就业率,不论是学校里还是上级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工作考核基本上全以就业率作为就业评价的单一指标。[3]高职院校和社会重点关注就业率、关注就业学生数量,缺乏对就业质量的反馈和评价,容易造成刚就业就失业、就业生态系统里两大主体毕业生和企业满意度低下等结果,导致就业生态系统失衡。所以,对待就业评价要多元化,就业生态系统里各要素做好就业回访调查,多关注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下一届毕业生形成良好就业选择和就业价值观念,促使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得到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科研项目(2018y02)
参考文献
[1] 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30.
[2] 于法稳.生态位理论及其在生态经济规划中的应用[J].生态经济,1997(3):74-75.
[3] 胡立.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平衡[J].大学教育科学,2016(2):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