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数民族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合作的策略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出现偏差,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也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学校、老师有必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初中这一特殊阶段。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家校合作”就是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少数民族  家校合作  学生发展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239-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在逐步提高,这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也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不少家庭虽然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自己本身尚未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走入重生养轻教育、重知识轻品德、重生理轻心理的误区。有些家長“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于迫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或主观要求孩子必须学习好,但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或不适当,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若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标那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许多家长缺乏和学校合作的意识,导致学校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所以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家长对学校教育给予理解和支持,并且积极配合,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才能真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李岚清同志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家校合作的方法,让其为教育教学服务。家校合作把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增强监管力度,优化学习环境,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1  家校合作的误区
  1.1 责任不清,导致家校合作失败
  近年来,许多地方也在尝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但因为对家校合作的误解,不仅没取得好效果,而且使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具体表现:在老师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学校过分要求家长的责任,把教师的工作强加于家长头上;布置的作业要求过高、难度太大,只能靠家长完成;学生的作业要求家长批阅并签字,学生的值日要求家长来打扫等,久而久之,这些使家长对学校怨声载道、满腹牢骚。
  1.2 目的不明确,导致家校合作失败
  (1)请家长。许多老师不会和家长公平交流,或者交流方式不妥,导致家校合作失败。就老师请家长这种最平常的事来说,学生无论犯什么错误,老师都会“请”家长到学校。家长一旦来了,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抢得先机,向家长一一罗列孩子的不是。孩子站在旁边,除了对家长的可怜就是对老师的愤怒。而家长则是又尴尬又痛恨,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老师面前像个犯错的小孩,在这样的交流中,老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家长是被动的,所以,这样的交流是不公平的,是失败的。首先,家长受老师当众批评很没面子;其次,老师的告状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增强。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进入了一个怪圈:当学生在校时,家长貌似对老师毕恭毕敬,一旦学生不在这个学校或不在这个班级,家长再见原来的老师不理不睬,还有的直接假装不认识。许多老师会抱怨这样的家长忘恩负义,其实这样的结局都是老师早就造就了的。
  (2)开家长会。每个学校每学期基本都会召开家长会。但是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一是每学期只召开一次。二是召开时间一般都在期中测试后一周。三是形式比较死板、传统,内容较为单一,有的甚至变成了“期中成绩发布会”或“告状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强调家长平时要注意的事项,各任课老师通报考试成绩,批评考的不好的学生,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四是对学优生的评价过高,将学困生评价得一无是处,至于那些中等生,老师很少关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没有弄清,为什么要召开家长会以及通过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才能开好家长会。
  2  家校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1 诚心相待,促进家校合作
  老师需要知道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与日常习惯,家长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是公平地、开诚布公地讨论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解决问题,家长也会感受到老师是真的为学生着想,从而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有位单亲学生,妈妈在他出生几个月就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他宠爱有加,他在外面像只小羊羔,楚楚可怜,在家对爷爷奶奶蛮横无理,没钱时,甚至要对老人动手。老师知道后和爷爷奶奶及他做了长时间的谈心,在老师耐心、真情的感染下,这位同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学习认真了,在家里的表现也好转了许多。
  2.2 利用家访,加强家校合作
  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如今随着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老师们忽视了家访的重要作用,觉得家访是多余的。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时候是需要有针对性的, 必须要到学生家里,一是察看学生的生活环境。二是有针对性地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农民都喜欢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拉家常, 所以和请家长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老师家访。家访前,老师对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家访后要建立家访档案并对家访了解的情况做详细的记录,以便以后借鉴使用。家访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因材施教。三是让家长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心,并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家访使老师与家长有了双向沟通、交流的机会,进一步相互了解、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学生方面的协调统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能激发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当中来。
  2.3 利用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家委会让家长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当有些家长有意见不便直接向学校提出时,可以通过家委会向学校提出,实现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校和家长产生矛盾时,也可由家委会做协调工作,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通过家委会的培训,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带动更多家长关注教育,让家长来教育家长,这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4 利用网络,加强家校合作
  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家校合作的途径更为多样,如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班级博客等都能和家长建立合作平台,以便于学校和家庭交流沟通。学校、老师随时可以和家长交流来解决孩子们的问题,使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些既方便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又可以让老师家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网络交流不需要面对面,更利于大家畅所欲言,更能表达心里话。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把一些好的教育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 王杰.“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8):98-99.
  [2] 王英.新形势下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材出版问题的思考[J].记者摇篮,2018(11):20-21.
  [3] 崔珂琰.新中国少数民族教科书编审政策的演变、问题及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4):7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