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天君 张文炳 张雨佳

  【摘 要】大学校园景观是以风景观光、体验教育、文化休闲等活动为主,以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公共校园景观,也是校园中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本文以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构建人性化的景观空间为目的, 分析大学校园不同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大学校园;校园景观
  Research on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Behavioral Psychology
  Hu Tian-jun,Zhang Wen-bing,Zhang Yu-jia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0)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is a public campus landscape that focuses on scenic sightsee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cultural leisure and other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piritual level. It is also the most culturally distinctive public space on campus. This paper takes the campus landsca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 of different spatial landscapes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with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humanized landscape space.
  【Key words】Behavioral psychology;University campus;Campus landscape
  1. 行为心理学的基础
  1.1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行为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却又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更加注重环境空间与人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追寻人与所在空间环境的相互联系,为空间环境和人心理活动变化的探究提供有效的帮助。行为心理学是将人类的活动与空间的环境特质两者结合起来实施研究的,以心理学的定义、方法以及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人与空间环境的行为联系,和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1.2 公共场所中的个人行为与心理。
  (1)“人看人”。
  “人们闲暇时间中很大一部分就用在看人与被看这方面。”(阿尔波特,1990)这是一种没有任何限制的交流活动,在人们观察其他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观察自己,在心理上达到好奇心和被别人认可的双重满足。人看人充满趣味性,很多人选择热闹的地方觉得这里有热闹可看,同时也可以让其他人来看自己。
  (2)边界效应。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阐述“边界效应”时指出,森林、海滩、丛林、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偏爱的逗留地区,而开场的旷野或沙滩则无人光顾。在城市中,越是流畅的街道人们越是行色匆匆,而不通畅的转折地却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地方,当人们的后背受到保护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安全感,其他人只能从面前通过,这样更有利于人们的观察。
  (3)自我展现或保护。
  自我展现和保护是人的性格、态度和自我意识的表现。自我展现甚至自我炫耀也需要自我表现的活动空间,而一部分人出于对自我保护的要求,在设计中应布置多层次的空间设计,在开放中亦遮挡、转折形成便于隐藏又可充分观察的“安全”空间。
  1.3 人与环境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提到:每个人都被一个隐约的个人空间的“气泡”包围着,当我们活动时,自己的“气泡”就会与他人的产生碰撞。“气泡”就是紧随个人的空间领地。
  而地域空间是个人或集体不动的领地,会反复的被占有和使用。地域空间有着明确的边界和差别,以提示使用者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
  (1)领域感。
  领域与特定的人或人群有关,主要功能是提供对空间控制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空间形成领域感有两种情形:首先要有独特性和特定的占有方式,其次要由占有者所保卫。
  (2)人际距离。
  霍尔通过对人相互交往中距离的研究概括出了四种人际距离: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3)私密性与公共性。
  这是一对相对性的概念词。私密性是指人与他人接触的需要,一般表现为独处、亲密等状态,处于个人或小群体的状态。通常情况下,空间的私密性和公共性没有明确的边界,两者处于平衡的状态,具有多重的结合层次。
  2.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
  (1)天人合一的原则。
  校园作为文化的孕育之地,首要强调的就是环境与人文的结合。通过景观的连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来实现考虑到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感官体驗的要求,其目的是使人与环境相互和谐发展,实现学生自身在校园内的价值,与师生共同进步。人作为校园使用的主体,是景观设计的中心和尺度。校园里的“人”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要以师生的行为心理为基础,营造各方面体现人文关怀的校园景观。
  (2)重视校园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作为人类思想的发源地,大学不仅需要厚度,还需要不断创新。因此,校园景观的设计需要时间来沉淀,从而让更多的学科为其服务。大学校园将历史城市文化和特色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师生可以在交流空间中感受到当地文化氛围,从而认同这种环境氛围,从行为心理学上讲,这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领域感。一旦学校脱离了这种人文情怀,学校就是失去了师生的支持。因此,社会文化是校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突出校园特色原则。
  校园生活是学生一生中的珍贵回忆,当想起自己的学校时,可以一下就想到学校的某个空间,对学生记忆的持久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出学校自己所持有的特色。一座学校的特点,不仅来自师生的感官还来自师生的心理感受。特色景观不仅仅是一堆山水,植物配置,还需要形成联想,回忆,反思和感动的心理感受,文化遗产的不同,成为学校最独特的象征。
  (4)功能与艺术相统一原则。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不同于其他景观设计,无论是建筑的功能还是景观的完整性都要有很高的要求。校园景观空间必须首先考虑景观空间的功能,满足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满足校园师生的人文精神需求,因此景观设计需要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培养情感和教学的环境。
  3.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1)历史性空间。
  历史性空间属于校园景观的主角,作为校园生活的主要布景,遗留下来的绿地的存在以及它的质地可以衡量和证实富有纪念意义的景观的发展历程。历史性空间主要用来举办露天的校园典礼、仪式、小型或大型的社交活动、以及露天娱乐活动。历史性空间一般连接附近的建筑群,它的形状和构架由这些建筑群来决定,同时又是绿色的枢纽,连接着校园纵横的各种小路。历史性空间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通常他是草地、树林、灌木丛、植被、小道、
  雕塑、长椅、灯光和标志物的集合体。
  (2)建筑物户外空间。
  建筑物户外空间与历史性空间的区别不在于规模,或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是来自一种认知。历史性空间对于建筑物户外空间而言在校园设计在视觉或象征性上更具有影响力。建筑物户外空间通常包括小型的庭院、校园建筑物向外延伸或环绕的绿化带,具有一定的景观特征,在校园景观中各种类型的花園是重要的组成形式之一。
  (3)小型集聚空间。
  一般校园都会有专门为个人或小群体使用的幽静的角落和户外场地,是用来躲避喧嚣进行社交活动的好去处,也可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功能性景观区。小型集聚空间在设计中更加注重隐秘性,它面向的是个人或小群体,景观上要有一种包容性,让人感觉到安全感。设施中,座椅的功能在小型集聚空间景观中占据主要地位,独特的座椅甚至可能会成为这个空间的代名词。
  (4)亲水空间。
  亲水空间主要指由水构建的景观。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水边往往是人们非常乐意前往的户外活动场所,是提升校园环境的“利器”。广场和开敞的水面结合,配置挑出的平台用于学生与水面亲近接触,巧妙地布置圆形步道和喷泉,可以起到美化广场景观的作用。在水面的沿岸,打破单调的直线型驳岸,采用平缓性的草坡向水面缓慢过渡,临近的小空间布置小品、灯具,创造生动活泼的亲水空间。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人的“行为”解读,以及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并从人类认知,感性理论角度探讨了与环境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几条基于环境行为的设计原则,以建立一个更人性化,更有活力和更有吸引力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塑造了人,人们改变了环境,只有通过相互适应,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姜辉、孙磊磊、万正旸、孙曦.大学校园群体.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3.
  [2] 杨睿.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8.
  [3] 尚亚雄.基于学生行为的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北京林业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7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