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考试改革对高校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际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听力占总分的比重增至三分之一,并且设有基准得分,这说明听解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校日语听力教学存在课时设置少、教学内容刻板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加之学生自身对听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体上学生的听解能力偏弱。这就要求在日语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听力教学,反思现状,有针对性地寻求提高听力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能力考试改革;听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05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25
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自1984年开始实施,迄今已有30余年,作为判定和评价日语学习者日语水平的一种手段得到全球较普遍的认可,具有较高威性。当下参加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考生范围不断扩大,除了测试自身的日语水平,出于升学、就业、升职等目的而参加考试的考生日益增多。国际能力考试的出题和考查趋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企业对日语人才能力的希望和需求。改革后的能力考试更加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对日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的听力变化
2010年,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实施了改革,主要体现在考试时长、级别划分、测试内容、题型题量、分值比重、合格判定标准这几个方面的调整。其中,听力部分的变化尤为明显。
1)考试时长增加。拿N1、N2来讲,N1的考试总时长由原来的180分钟调整为170分钟,虽然总体上比原来缩短了10分钟,但听力部分的考试时长由原来的45分钟调整为目前的60分钟;N2的总考试时长由原来的145分钟增加到155分钟,其中听力时长由原来的40分钟增加到50分钟。
2)题量增加。中国考生的优势题——文字、词汇、语法的比重降低,听力题量增多。原能力考试一级的听力部分有30道题目左右,改革后的N1听力题量增加到37道题目左右。原二级考试听力题目约有27道题目左右,改革后的N2增加到32道题目左右。
3)听力素材更加多样化。听解内容涉及社会现象、科学文化、日常生活、职场等各个方面,且更加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尤其是简短对话的题型设置,内容非常切近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情景性,极具灵活性和实用性。
4)分值比重提升。原能力考试的文字词汇、听力、阅读、文法各占1/4,改革后将文字词汇和语法并到一起,占1/3,听力和阅读理解各占1/3,听力部分所占的分数比重有较大提升。
5)合格评定标准更加严格。不再单纯以综合得分来评定是否合格,而是依据总分和各单项的及格分来评定是否合格。如果各单项得分中有一项没有达到及格分,那么,不管综合得分多高都不能视为合格,这就加高了能力考试合格判定的门槛。以往不少学生听力部分的失分通过得分相对较高的文字、词汇、语法和阅读的弥补,最后总分也能达到合格线。但改革后把各单项及格分也作为评判是否能合格的基准,无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各项能力的均衡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高校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听力教学是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日语人才,可以说是高校日语专业共同的培养目标。但通过笔者求学阶段以及参加工作后了解、调查到的多所学校的日语教学现状来看,听力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相对被边缘化的问题比较普遍。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学时设置较少,考核方式简单。通常只有大一、大二开设日语听力课,且每周僅安排一次课(每周2学时,约80分钟),学期末对学生听力课学习效果的测定以考查的形式来进行,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听力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听解能力相比较读写能力而言,本身就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能,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较多的学时保障和较严格的考核方式,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否则,学生会陷入一种“硬骨头难啃那么干脆撂下不啃”的惰性状态,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听力教学的内容和素材更新缓慢。数年内固定使用某一套听力教材的现象严重,听力训练的题型和内容已经老套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这不利于学生了解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新时期的文化现象,也不利于学生适应能力考试改革后的听力变化。
3)教学方法单一。听力教学中,教师多以播放听力素材——完成相关题目——提问、确认答案——分析素材、讲解答案的固定模式来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往往就是弄懂听力素材,找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听力考试题型,以相应的技巧、方法、策略去应对的能力,也并未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
4)对学生的课后引导不足。当下,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持有电脑,课后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并不少,但多用于游戏、 社交、网购、观看视频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在课外利用互联网搜寻听力素材、进行听力训练的自主意识。对通过哪些网站、渠道能获得更丰富、更合适的日语听力素材,多数教师并未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的日语听力训练基本仰仗、依赖于课堂教学。而听力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其磨炼过程需要良好的持续性,仅仅依靠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想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可能性极低。
3 提升听力教学效果的对策
平日在跟学生了解学习状况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闻听力色变”。笔者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2016级两个日语班(共55人)参加过能力考试学生的听力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有29人参加过N2考试,听力得分在35分以下的有20人,其中8人得分低于25分;N2考试合格的同学听力得分也大致在30分左右;部分同学参加了N1考试,虽然总分在100分(及格线)以上,但听力得分却只有20分左右。可见,学生的听力得分整体偏低。因此,顺应日语能力考试变革的形势,基于日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听解能力薄弱的现状,日语听力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学校应加强对日语听力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从适当增加课时和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两方面着手。仅在低年级阶段开设听力课,会使这一如此重要的课程失去持续性,且每周一次听力课(2学时)并不能满足听力训练的需求。笔者建议将听力课一直开设到大三,并每周增加一次课,以此来保证听力课较高的持续性。若因课程繁多增加学时着实困难,则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参加能够训练听说能力的活动,比如日语角、日语情景剧表演、结交日本朋友、多与外教交流沟通等。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挖掘更具代表性的听力素材。任课教师要根据能力考试改革后的趋势,寻找更贴近现实生活、更丰富多样的听力素材。固守某一套听力教材、按照课本编排内容授课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日本动漫、影视、访谈和娱乐节目、新闻广播、甚至超市、卖场的广播内容都可以拿来做课堂的听力素材。教师搜集、挑选多样化的听力素材带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更能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不同情景、场合中的日语表达。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播放听力素材——完成相应题目——讲解答案这种单一、传统的授课模式削弱了学生对于听力课的兴趣,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做到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听力素材和考试题型,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应对技巧和方法,尤为重要。其次,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听力教学。教师依据选定的听力素材,通过图片、视频、甚至只是文字描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在如此情境下可能会谈论些什么、可能会用到什么样的词汇、语法句型等。通过事先将学生带入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听力内容的感受度,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听力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听取内容、分角色呈现对话场景等形式,训练听说能力。
4)鼓励和督促学生在课后坚持听力训练。即便每周增加2学时,仅靠课堂时间来提高听解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听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学生能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磨耳朵”,更为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好的学习网站、合適的听力素材,鼓励学生在课下坚持听听力。每周上课时,可以让一定数量的学生简单分享自己的听取内容和经验,调动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5)教师自身要对每年的日语能力考试保持持续关注。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止步于书本和课堂教学内容,要善于把握能力考试的动向,帮助学生分析最新的考试内容和趋向,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备考。
4 结语
培养良好的日语听解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听力训练不能仅仅固守在书本和课堂,要鼓励学生把日语学习和听力训练贯穿到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和运用中掌握良好的日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云霞.从日语能力测试谈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2]李莉,李美英.大学日语听力教学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8.
[3]谭睿.大学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
[4]裴永蕾.试论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对日语能力考试改革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4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