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连云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将所学优秀传统文化和指导毕业设计这一具体教学点相结合,将启发学生内驱力作为教学切入点,提出了教教材,不如使用教材来教,教学中和学生建立共同体感觉,总结出了学习的本质就是关系管道。
  关键词:传统文化;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178-01
  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阶段。学生是否顺利毕业取决于他平时学业表现、综合测评和毕业设计答辩等各个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经过慎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来检验和提升所学专业知识的有效过程。那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环节,是我的责任。
  阿德勒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共同体感觉”。我在确定学生人数后立即委托一名学生建立了团队交流群。我的目标就是先让所有我指导的学生都感觉到我们就是一个共同体,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努力的目标是让这个团队的所有同学取得优秀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成绩,他们顺利毕业。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同学们虽然即将大学毕业,但他们似乎并不擅长书面语言的运用。这是我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那么,怎么办呢?不能让论文成为“方言”集散地。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语言写出来,我和他们一遍一遍地讨论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到大家做到地方来鼓励大家。经过这样一个磨合,我们边讨论边修改,到学生正式准备开题报告时,书名语言的表达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礼记·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不但鼓励同学们要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同时我常常和学生不断讨论,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经常和同事们讨论学生的论文题目,兼听则明。为了更清晰、明确和直观的给到学生接近于他们思维方式的指导,我联系上一届的毕业生远程给学生做分享,扩大共同体范围。经过线上线下、不同时间、不同维度的讨论和沟通,我和学生所构建的“共同体感觉”越来越强烈。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被动转换到自动自发,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记得我和一个同学讨论论文题目时,她的论文题目无论是从实现上还是实践意义上都是比较不错的想法,不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所以她又经过两次微调最后确定下来论文题目。
  我发现在和学生讨论过程中,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畅太重要了。学习就是关系,关系就是学习;要想提升学习成绩,必须改善和学生的关系,一旦和学生的关系通畅了,她感觉教师和她是一体的,她的自我成就感就会升高,进而自信心增强。我发现当一个学生真正自动自发去学习时,才是他真正求得知识和开启智慧的时候。
  正是因为我发现了学习就是关系,也就是学习的本质是关系管道,我就不断去关注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通畅;学生和书本之间的关系是否通畅,甚至学生和所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之间的关系是否通畅。当帮助学生把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关系管道通畅之后,学习那就真的是顺势而为的事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程度更多一点。所以,我每次和学生进行沟通时,都会提醒自己要站在给学生能量,启动学生洪荒之力的角度上来进行沟通。记得有一次看学生写的Java程序段,那段代码錯误率很高。如果按照原来的思维模式,我会说:“这段代码的思路和语法知识课堂上就讲解的很清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误呢?!”会把错误率高归结到学生不努力上。这看起来是一个“正常而正确”的思维。殊不知,这样的讲话对学生没有一点正向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更加不努力学习。于是,我改变了传统教师“教育”学生的说话模式。我说:“我出去打个电话,马上回来,请那个同学帮助我先看看我那段代码段。”我回来后,他说老师有几个地方出了点问题,他都改过来了,我微笑着给他竖起来大拇指。所以,遇到问题,稍微等等,给学生机会,不要去指责他。我从和学生的相处中深刻反省到正向帮助一个学生太重要了。于是,我下定决心改变一直以来用“批评”去对待学生的“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正是因为我把关系管道应用于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能量上来,我常常在深夜还和学生进行线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不论什么时候始终感觉教师和他们是一个共同体。
  通过我在指导毕业设计和教学中的觉察,我深刻认识到“教教材,不如使用教材来教”。那么使用教材来教什么呢?就是教共同体感觉,启动学生的洪荒之力。相信学生是完全愿意学习的,不偏离学习的道,帮助学生体会到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当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尝到学习的甜头,那么他们的能量就被启动了。
  在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要进行具体指导。记得有一个同学他的毕业设计的整体架构不错,程序运行效果也不错。不过,这个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者之间存在理解偏差,我就请同事和专家来聆听学生的讲解,经过共同帮助,这个学生在论文答辩时给评委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本立而道生,把目标立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上,也就是启动学生的洪荒之力上。这也启发我要把自己的目标始终定位在做一名“内心光明的教师”,当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懈怠学习、没有方向感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审视之,《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打开启迪智慧的开关,做一名点灯人,开启学生内在智慧。
  [通联编辑: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70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