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之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涌现出了无数文学家。作为我国文坛灵魂人物的鲁迅已然形成一种文化传统,而才女张爱玲也为我国文学发展带来了诸多有名作品。就目前来看,学界对于二者的创作艺术方面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将二者创作艺术进行异同比较的却是少之又少。该文就从两位文学工匠的创作艺术形式着手,对其进行了平行比较,以求能够寻找到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共性。
关键词:鲁迅 张爱玲 小说 创作艺术 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255-02
鲁迅的文学特色以及二人的写作内容都存在极大差异,鲁迅一直都是我國文学历史上的重要工匠,其文学作品也一直被广泛推崇;而张爱玲的文字学作品偏向于个人化写作,并且张爱玲还和卖国贼胡兰成有过一段爱情往事,因此其文学作品通常不会被当代文坛所接受。大多数人认为张爱玲并不能和鲁迅相提并论。
1 颇具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法
文学巨匠鲁迅以及张爱玲生活在我国最为黑暗的年代,两位均是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予以披露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展现出的是对社会黑暗的映射以及讽刺,而张爱玲则是对人的劣根性予以揭露以及讽刺。如果就表现手法的共性来看,二者均使用了大量讽刺内容。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讽刺,作为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掘墓人”,鲁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讽刺社会政治环境的队伍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事实展现给人们。可以说,讽刺艺术贯穿了鲁迅的大部分文学作品。
比如,在《孔乙己》中,主角总是说“窃书不能算偷……”这类的话,其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笑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鲁迅为人们展示出了下层读书人的清高、迂腐而又可悲可叹的艺术形象,其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在读者品汇文章的过程中,其或许会有笑意,但是其中却又掩藏着些许心酸。
由此可见,鲁迅的讽刺比较幽默,但是在语言深处却又隐藏着大量的黑暗色彩,言辞犀利,直击社会阴暗面。鲁迅的文学作品虽然充满讽刺,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对社会的爱,他希望能够借助“文字”来改变社会形态。
和鲁迅相比,张爱玲的讽刺艺术所采用的幽默手法较少,其主要手法为参差对比。比如,在《花凋》之中的郑家虽然有一栋大房子,但是其中却只有两张床,外表光鲜,但是内里却充满败絮。全家都坐车外出看电影,但是却掏不起钱给孩子补牙;没有钱为川嫦治病,但是却又在她死后为她修建了非常漂亮的坟墓……种种内容都在控诉郑先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黑暗面。当文章到最后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川嫦的病要好了,但张爱玲却以一句“她死在三星气后”带过,读者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这种苍凉而又悲哀的气氛被直接扩大数倍。
在《心经》之中,外人对小寒的家庭极为羡慕,认为她住在漂亮的屋顶花园,而且家庭美满。可实际上,家庭内部应该相爱的人没有任何爱意,不应该相爱的人却在处处展现违背道德伦常的相爱。又比如在《金锁记》之中的主要线索,金锁本应该是财富的映射,但是曹七巧却为了得到这把金锁变得不人不鬼,金锁并没有为她带来好运,甚至成为了束缚她的灵魂的枷锁。这正是张爱玲的作品对社会现象的绝美嘲讽。
2 异曲同工的结构形式
如果说表现手法是文章的精髓,那么结构形式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骨架完整,一个人才能够行坐。文学作品更是如此,只有具备完整的艺术结构形态,文章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如果将张爱玲以及鲁迅的小说作品相互比较的话,那么可以明显地发现二者的独到之处。
在《新青年》创刊初期,鲁迅受到了邀稿之请,写下了第一篇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此后,鲁迅的文学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漫长的时间之中,鲁迅一个写下了35篇小说,当然这些都是短篇小说,仅仅是篇幅最长的《阿Q正传》也不过25000多字,剩余作品大多只有不到万字。张爱玲在1943年于《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张爱玲的文学历程逐渐闪耀,在此后的两年时间中,张爱玲在《天地》《紫罗兰》《万象》等刊物中发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纵观张爱玲的文学历程,其最长作品字数也不过30000左右,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一两万篇幅的文学作品。由此可见,鲁迅和张爱玲都放弃了长篇小说的写作,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一,就创作动机来讲。鲁迅的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此功利是指鲁迅为了改变社会的黑暗、启蒙国民。可以说,鲁迅的文学作品的篇幅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与时代相呼应,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之下,鲁迅是一名手持笔杆的战士,他认为在社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人们通常连生活都无法照顾周全,又何来时间阅读长篇小说。因此,鲁迅选择了可以迅速映照现实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社会形态的短篇结构。
而对于张爱玲而言,其之所以选择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根本动机和鲁迅并不相同。在《私语》中,张爱玲毫不避讳地写出“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张爱玲虽然是世俗之人,追逐名利,但是她也深感社会的动荡不安,明白个人的名声迟早会被时代的浪潮所覆灭,因此,在张爱玲的《<传奇>再序版》中有“出名要趁早”,如果想要“趁早”,那么选择中短篇小说结构是必然的。因为长篇小说不仅仅篇幅更长,所需要的斟酌推敲时间也更为长久,另一方面,长篇小说无论是在题材、结构亦或是叙事方面都需要更为宏大的支撑,这种难度显然更高,如果没有把握好作品的冲突以及选材,那么可能就很难初写明了。因此张爱玲选择中短篇结构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功利性以及目的性。
第二,就主体表达层面来讲。一般来讲,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往往需要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成长,其自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是鲁迅的文学作品创作目的主要是为了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将民众灵魂深处的冷漠、无情、奴性给血淋淋地展现出来,通过小说来控诉社会吃人这一要素,并非是为了展现出主人公的成长或者变化。鲁迅文学作品的核心就在于人,其中所叙述的故事内容也是围绕人这一要素展开的,或者说是由人代表的某类社会现象。因此短篇小说便能够为鲁迅提供直接控诉帮助。
张爱玲的小说普遍具有苍凉之感,以上文的《金锁记》中曹七巧为例,她最终被迫同化,可以说张爱玲的小说主要就是将人物放置于某一特定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并且这一人物和环境永远无法相容,在漫长的冲突之中,主人公渐渐被环境同化,最终使得小说作品出现苍凉之感。这就是为什么张爱玲的小说篇幅比鲁迅更长,张爱玲所要刻画的作品是需要在某一特定环境之中,因此往往需要大量笔墨用以书写环境,同时其还要充分刻画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最后被环境同化等内容,这就使得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篇幅无法删减。
3 结语
总体来讲,鲁迅以及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二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文章结构都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其中的精神联系又使得二者趋向于悲剧性,其对于社会黑暗面、人类劣根性的揭露,鲁迅多是选择激烈地反抗,而张爱玲则是隐晦而又苍凉的解剖环境,二者差别极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者的文学作品均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推进作用,同时也为当时黑暗社会下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光明。
参考文献
[1] 张枣,亚思明.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J].扬子江评论,2018(6):5-13.
[2] 朱正.比较:民国时期的两种中国画改良的美学理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7.
[3] 孟娜.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的女性意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7-8.
[4] 韦萍.鲁迅艺术身份及其艺术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