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红墩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含义
所谓传统农业就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产品有限,家庭成员参加生产劳动并进行家庭内部分工,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生产方式较为稳定。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
现代农业的含义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现代农业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为主要标志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农业表现为多种具体形式,如高技术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超级农业、信息农业、工艺农业、观光农业和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既具有经济功能,又具有就业功能;既具有生态功能,?又具有服务功能。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一是节劳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发展农用机械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
二是节地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日本、荷兰、以色列等。这些国家人多地少,土地比较紧张,主要依靠生物技术进步,通过改良作物品种、兴建农田排灌工程、发展农用化学工业等手段,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机械化。
三是节劳节地复合型模式。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模式。这些国家资源条件比较平均,现代农业建设选择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发展的道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主要意义
發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与手工相比,机械施肥可节省30~50%的化肥,用性能优良的植保机械喷药可节省30-40%的农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比如,联合收获小麦可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8%,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提高亩产25公斤以上。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机大户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改变九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现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部分农户因劳力外出,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层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拉动农机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作者单位:8365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红墩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8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