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豆是当前广大群众生活中蛋白质最为重要的来源,也是国家供需冲突最为明显的粮油作物,大豆栽培技术是生产的关键环节,威胁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根据我国大豆生产现状,总结了当前大豆栽培技术,提供了高、稳产量相对来说比较有用的策略,对于提高大豆培育技术和产量水平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大豆含有的蛋白质(百分之四十)和脂肪(百分之二十),是小麦、大米和玉米的两到四倍,尤其是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称为全蛋白。大豆种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百分之三十,主要成分为乳糖和少量粗纤维,淀粉很少,糖尿病患者很适合食用的理想食品。大豆可以制成各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像脂肪酸、人造黄油等五百多种民用和工业产品。因此,发展大豆高效栽培对提高产量、品质、成本、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植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大豆生产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当前,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大豆生产国,主要生产国是中国、美国等。世界上约有八十个国家参与了大豆贸易,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參与了豆油(饼)贸易。日本、德国等等是大豆的进口国,美国、巴西等是出口国。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分布广泛,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松辽平原(约百分之四十)和黄淮平原(约百分之三十八),长江流域和华南(约百分之十七)。播种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最开始十天和中旬,九月成熟。黄淮河流域以夏季为主,六月中下旬种植,九月中下旬采集。
二、大豆栽培技术
垄作集约耕作是目前黑龙江省最普遍的耕作方式之一,该机主要采用垄上双排精量播种机,集人工摘穗、等距精量播种等优点于一体,生产效果十分明显。目前,这种方法的种植面积依旧占大豆种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1、在高产培育要求下,大豆穴盘栽培可以增加穴盘间距,促进闭穴期的推迟,打造了通风透光,让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提到很好的提高。
2、大豆人工波浪冠层的种植方法是创造波浪冠层,扩大广群叶片横截面积,光合作用得到利用,在大豆生长期后建立了良好的通风透光,叶底黄化减少,大豆产量得到提升。
3、大豆两垄一沟的种植方式,不仅具有抗旱、抗洪、耐高温、适应性广的特点,还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让田间绿化面积增加四分之一以上,从而使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得到增进,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产量,便于轮作、田间管理和机械化。
4、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是一种集优良品种和于一体的栽培技术,通过利用矮半优质大豆品种、机械化方法、综合栽培、深松、平栽密植、平衡施肥、化学除草等措施,通过增加种群密度(比一般栽培方法多百分之三十以上),进行种群分布播种均匀,更好的提高大豆产量。
5、在垄作的基础上,采用了三种机械化技术:一是分期进行垄沟深松;二是施肥深施,三是排播双精度,这三种操作都是由机器一次完成的。
6、为提高大豆密度,将行距由六十五到七十厘米减至四十五厘米,采用双带密植,垄作三种栽培技术与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大豆双条四十五厘米密植技术。
三、种子处理、施肥、播种
1、选种和处理是指在种植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种去除斑点、虫蛀和杂质。在播种前,应使用注册的大豆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叶甲和根腐病。
2、每公顷施用有机肥十五t以上(有机质含量百分之八以上),与整地基肥配施。当肥料用作种子肥料时,每公顷肥料用量比常规肥料高百分之十五。科学的分层施肥方法是:第一层在种子下施肥四到五厘米,第二层在种子下施肥七到十四厘米。在大豆生长初期较弱的情况下,每公顷增施十公斤尿素和1.5公斤磷酸二氢钾,溶于五百公斤水中进行叶面喷施。
3、土壤温度稳定在七到八摄氏度时播种,精确播种在等距的两行上进行,大行距四十五厘米,小行距十到十二厘米,每公顷保苗三十五万株。秧苗连折都没有,二十厘米以内的无核秧苗折断,同一树种每五米不超过一株。
4、在不同密度下,采用不同行距种植带状结构冠层,生态要求的改变可以让植物的高度不断变化。株高可以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来调节,人工波浪冠层能明显提高作物的横截面积、光合效率和产量。
5、在三圃轮作的基础上,每三年施一次基肥,翻前施一次有机肥,施肥一千五到两千千克一平方百米。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用人工刨平垄沟,覆盖种子,不让干土回流。先栽山脊,再栽山脊桌,密度要求与机播相同,垄台间距一到十八厘米,每孔三到四粒,沟距二十到二十二厘米,每孔三粒。
6、大豆生根时,沟深为二十到二十五厘米,为整平行间土壤(间距三十五厘米),根据大豆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状况及时采用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跟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这次对几种大豆栽培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提出了三种有效的高产稳产方案,光能利用率和土壤资源利用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大豆栽培技术创新是解决大豆密植问题,也是提高大豆市场竞争力,促进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