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方面总结了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固体废弃物有效回收,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效率。
关键词 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1 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
1.1 农作物秸秆
据统计,2018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66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7万hm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 400 hm2,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44.069万t。
郎溪县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近年来从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并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以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腐熟堆肥、工厂化加工转化成为商品有机肥、秸秆青贮饲料、发展食用菌、秸秆厌氧发酵或固型碳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秸秆的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切实解决了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问题,在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农作物秸秆可回收资源产量32.235万t,实际秸秆利用量29.011万t,资源化利用率90%。其中:肥料化利用18.671万t;基料化利用0.58万t;饲料化利用1.2万t;能源化利用7.4万t;原料化利用1.16万t。
1.2 废旧农膜
因为使用农膜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土壤温度、湿度,起到抗旱保墒、防除病虫草害等效果,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使用农膜是全县农作物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2018年郎溪县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 466.67 hm2,覆膜面积为1 300 hm2,地膜使用量为96.7 t。其中,蔬菜种植面积为2 133.33 hm2,覆膜面积为866.67 hm2,地膜使用量为57 t;烟草种植面积为433.33 hm2,覆膜面积为433.33 hm2,地膜使用量为39.7 t。加上大豆、马铃薯等部分粮食作物覆膜,2018年全县种植业地膜总使用量达104.86 t。但是,部分使用过后的农膜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既影响农村环境,造成“视觉污染”,又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郎溪县持续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提倡推广使用厚度>0.01 mm、耐候期>12个月、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膜。二是推进农膜科学减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替代技术,农膜减量初见成效。2018年全县农膜使用量104.86 t,比“十二五”年均使用量减少了12 t,减幅11.7%。三是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明确农膜使用者是废旧农膜回收责任主体,农业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农艺农机配套,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2018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达89.45 t,回收利用率达到85.3%,比2017年提高了2.3%。
1.3 农药包装物
2018年全县种植业病虫草鼠防治使用农药总量740 t,农药包装物按照5%折算,产生废弃农药包装物约37 t。种类包括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钙塑箱、纸箱、玻璃瓶、铁桶等,其中塑料包装类约占70%,纸箱类包装占25%,玻璃瓶、铁桶等包装物占5%。
据相关调查,农药包装废弃物除少部分回收外,或被当作生活垃圾处理,或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和水沟,对农村生活环境以及土壤、水质造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隐患。郎溪县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重视,着手编制了《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2017—2020)》,制定了相关绿色防控方案,加大了对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的落实力度。
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全县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形势总体好转,但局部恶化的趋势仍然存在,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固体废弃物量大、面广、种类多,综合利用率低
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等几类废弃物。随着全县农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种植业的迅速增长,导致其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如管理粗放、规模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布局不合理等。全县涉及农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面积大、范围广,年产生量约达44.083万t,主要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从而导致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难度加大。
2.2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农膜回收机械化水平低,废弃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农业固体废弃物收集、贮运、处理难度大、综合利用成本高、效益低。
2.3 農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如沼气发酵技术仍有待改进,秸秆气化作为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效果并不理想;农作物秸秆还田面临腐熟分解难的问题;生产生物质颗粒燃值低,利用效率不高。
2.4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运行机制、补贴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尚未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如沼气、有机肥等产品生产和使用缺乏补贴政策扶持;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置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1-2]。
2.5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固体废弃物的收贮运体系不健全,例如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完善,导致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由于经销渠道不一、回收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资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责任主体并没有全面尽到回收利用的责任,更谈不上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导致农资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难。
2.6 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产生的气、电成本比较高,与天然气、大电网相比缺乏竞争力;有机肥与化肥相比生产成本高,使用效果没有化肥显著,相比而言也缺乏竞争力。由于长年累月地使用农资产品,并没有进行回收,导致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已在土壤中大面积分散存在,污染严重。因为回收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所以加工再利用经济效益低。总之,农業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不高,农业固体废弃物收购者和经纪人无利可图,农民缺乏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3 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对策
3.1 完善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的体制机制
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从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进行补贴,调动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企业、收购者(经纪人)、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与处置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落到实处[3]。
3.2 加大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降低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包括2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研发,推动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成熟;二是通过技术研发,促进综合利用相关机械及配套设施的应用,从而降低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4]。
3.3 加强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秸秆收储企业(经纪人)、农民成为秸秆收储运体系中利益共同体,形成一套完善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对农资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责任主体加强管理和引导,落实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回收利用主体责任,形成使用者负责回收、经营者建立网络、生产者负责处置利用的一整套回收利用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史可,薛建良,胡术刚.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J].世界环境,2018(5):19-22.
[2] 武肖媛.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8):50-51.
[3] 郑露露,闫晓明,陶敬,等.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方式[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112-1114.
[4] 邹世娟.浅析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