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设施番茄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苏州地区番茄生产的科技含量,探索设施条件下绿色、高效、安全的番茄生产模式,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熟化了多项绿色栽培技术,包括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熊蜂授粉及连作障碍破除等,以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效提供多种可选模式。
关键词 设施番茄;绿色防控;熊蜂授粉;连作障碍;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06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番茄作为一种果蔬两用的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1],在苏州地区广泛种植。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茄果类蔬菜栽培中病虫害通常发生较重且易出现连作障碍[2-3],传统防治方式存在轻防重治、滥用药、用药重等问题,容易产生农药残留,影响产品品质[4-5]和农民收入。不仅如此,过量使用农药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6]。因此,探索一系列设施条件下番茄的绿色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在苏州地区开展的多年多点绿色栽培技术示范与熟化工作,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技术规程,现将部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1 防虫网
正确使用防虫网可以有效阻隔温室大棚外的害虫进入棚内,从而减少害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可在大棚四周的通风层、水帘、风机及大棚出入口安装20~25目防虫网,用卡簧将防虫网完整地扣入卡槽内,防止出现缝隙。
1.2 黄板
黄板是利用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向性从而对其进行诱杀,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等优点。使用时,可将黄板悬挂于距离地面约1.5 m处,按照525块/hm2的密度投入使用。黄板更换频率应根据棚内害虫的种群数量而定,通常在一个番茄生长周期内需更换黄板2次。
1.3 性诱器
斜纹夜蛾是番茄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斜纹夜蛾昆虫信息素对斜纹夜蛾进行诱杀,可明显减轻斜纹夜蛾对番茄造成的危害。使用时,将含有斜纹夜蛾昆虫信息素的诱芯放入配套的诱捕器中,将诱捕器置于地面以上1.5 m高度处,按照15个/hm2的密度标准将诱捕器均匀置于棚内,每隔2个月更换1次诱芯,以确保诱杀效果。
1.4 双色地膜
农业生产中通常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而使用黑白双色地膜除了以上的作用外,还具有增加地面光反射促进番茄着色、降低土传病害发生几率和趋避蚜虫等作用。使用双色地膜覆盖时,将黑色面朝下、白色面朝上完整地覆盖土垄,在地膜四周覆土,以固定地膜并减少水汽蒸发。
1.5 去除枝下黄叶、老叶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育进程的不断推进、缺乏微量元素或病虫害等原因导致植株下部叶片衰老、变黄,若不及时清除,不仅会影响群体下部通风状况,造成二氧化碳供应减少、湿度增加,更可能会成为某些病蟲害发生的温床,导致病菌及幼虫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必须及时、合理地去除番茄植株下部的黄叶和老叶。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番茄大棚内烟粉虱数量减少80%,夜蛾科害虫明显减少,同时得益于良好的下部通风状况,大棚内湿度降低,植株病害明显减轻。在整个番茄生长周期内,可减少用药2次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防效达80%以上,同时番茄产品品质优良,农药残留检测全部合格。综合农药减量施用及节约的人力成本,可增效3 750元/hm2以上。
2 熊蜂授粉
番茄是自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依靠昆虫的活动和风力进行授粉,而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只能依靠人工进行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即采用激素点花或喷花的方式促进番茄坐果,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不仅费时费力,容易出现激素浓度调配不当而导致畸形果增多、果实品质变差的情况,而且会有不同程度的激素残留和花器病害的交叉感染。熊蜂具有喙长、采集花粉能力强、耐低温和弱光等优良特性,使用熊蜂授粉,不仅省工、节本,还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番茄产量、减少农药残留,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选择性情温顺、采集力强、抗病力强的沃丰熊蜂,在番茄开花前2~3 d将蜂箱放入温室内,使熊蜂提前熟悉环境,同时给予其充足的稀糖水作为饲料,温室内熊蜂的数量按照3 000头/hm2的标准进行配置。待番茄开花后,于8:00开箱放蜂,16:00前关箱。熊蜂活动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28 ℃,夏季棚内温度较高,要注意通风降温,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启风机水帘进行降温,以促进熊蜂授粉。
采用熊蜂授粉技术,可以使番茄坐果率提高10%,增产10%左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5%,同时可节省人工约345个/hm2,增效成果显著。 3 连作障碍破除
连作障碍是指在同一区域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时,即使给予正常的栽培管理也仍旧出现长势弱、产量下降的现象。温室大棚在种植蔬菜达到一定年限后,由于一味追求高产,盲目超施化肥和农药,同时生态环境相对密闭,得不到降水等自然条件的生态修复,土壤盐分逐步积累,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而在蔬菜大棚内开展水旱轮作种植水稻,可明显改善土壤形态和结构,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促进后茬蔬菜群体正常生长。
当蔬菜大棚连续多年种植番茄,土壤表层土干后泛白或泛红,耕作后土壤呈粉末状,番茄群体出现10%以上非正常死亡,测定0~20 cm表层土壤总盐分含量超过0.3%时,需进行周期性轮作水稻。通常每3年轮作1次水稻,需要进行水旱轮作的年份要提前安排好茬口,前茬选用熟期较早的番茄品种,轮作水稻品种选用全生育期130~135 d特早熟水稻品种,如苏香粳3号、早香粳1號等。轮作水稻宜在6月上中旬播种,7月初移栽,按照30万穴/hm2的标准进行栽插。由于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土壤中各类营养成分含量高,因而不需要额外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高效、低毒的农药为主。10月下旬,待95%以上水稻籽粒黄熟时可进行收割,并准备后茬作物的生长。
水旱轮作不仅改良了土壤,增加了下茬番茄产量,而且水稻产量可达4 875~5 625 kg/hm2,以2018年稻谷收购价计算,仅用于轮作的水稻就可增收12 675~14 625元/hm2。
4 参考文献
[1] 廖长贵,陈洁.有机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9(11):39-40.
[2] 赵忠林.大棚番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4):131.
[3] 朱正斌,戴华军,邹鑫,等.苏州地区蔬菜大棚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17(6):50-51.
[4] 韩永涛.黄瓜、番茄和苹果加工过程中一些农药残留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5] 孔志强.农产品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农药残留变化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6] 郭金花.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水肥、农药投入及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