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动态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已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亟待解决分类习惯与处理实施之间的矛盾、生活垃圾产量日增与处理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立足于自身情况,是及时更新的动态、开放的指标体系系统。通过借鉴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系统从静态系统到动态系统的制订发展过程,解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指标体系系统的构建方法:基于中国现状的统计数据,参考世界先进经验,建立了允许动态更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动态指标体系,包括指标确定、执行情况和结果评估。已有经验表明:该体系可以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提供量化方法,以量化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地域性;动态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717(2020)01-0153-08
  Abstract:China has fully launch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waste. 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lassification habit and treat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the backward treatment methods in China. Eco-city index system is based on its own situation, which is a dynamic and open index system updated in time. By referr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ndex system of eco-city from static system to dynamic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index system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erring to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 dynamic index system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is established, which allows dynamic updating.It includes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cators,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ults. The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provide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decision-making, execution and supervis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provide a data basis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s:domestic waste; classified treatment; regionality; dynamic index system
  
  近年來,中国正从国家层面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9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今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率先进入“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时代。
  垃圾分类处理不是新鲜词汇,日本垃圾管理特别是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世界闻名:日本垃圾减量处理率超95%,循环再利用率达20%,个别地区人均垃圾日产量达到“零垃圾”[1]。目前,中国的垃圾分类处理研究多是借鉴日本[2]、德国[3]、瑞典[4]等国的成功经验,从法律、公共管理等视角探讨垃圾的治理问题,提出“治理机制强调公民参与(分类)的同时,中国必须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体系)变革”[5-6],也有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领域对垃圾处理问题进行研究,基本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进行的系统分析。总体来说,前端的分类介绍很详细、后端的利用却很粗放,这是目前中国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矛盾[7]。
  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解析居民分类习惯与国家层面的处理技术实施之间的矛盾,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并借鉴成熟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动态系统模式,建立相对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决策、执行与监管层面的动态指标体系系统,为中国此类研究奠定微观操作层面的数据基础。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矛盾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般包括回收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中国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是民众自发的小众行为,无害化处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1)卫生填埋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投资费用较小,但侵占土地严重,并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动态指标体系系统
  借鉴生态城市动态指标体系系统,如表2所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动态指标体系系统建立包括由目标层、指标层和限值层构成的指标体系;由政策导引、经济补偿、技术策略和管理监督构成的执行体系;由控制层、加分项和评估层构成的评估体系。
  3.1 指標体系
  3.1.1 目标层 目标层来源于城市固体废物的“三化”处理原则,其中,无害化目标是前提,减量化和资源化目标是发展方向。鉴于中国2017年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7.7%,因此,将减量化和资源化作为目标。
  3.1.2 指标层
  1)回收率 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各个层级的回收再利用,第1层级的回收是指城市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纸张、织物、金属和玻璃,因此,达到减少废物容量的目标。回收率是这5类垃圾的清运量与总清运量的百分比值。考虑中国目前回收率较低的现状,回收率不考量回收之后的再利用效率,是相比“回收利用率”低要求的指标。
  将回收率作为指标层的第1项参数,是响应目前中国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以体现垃圾分类的最为直接的资源效益。
  2)人均产出减量率 从根源上实现减量化目标,则需要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产生量与人口数量显著相关,因此,排除城市人口影响,人均产出减量率是更为合理的指标参数。
  人均产量减量率=[(当年人均产量-基准年人均产量)/基准年人均产量]×100%
  其中,人均产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城镇人口
  目前,中国生活垃圾的清运仅覆盖城镇层级,因此,人口数量使用城镇人口统计值。
  3)处理方式占比 垃圾分类的深层级回收是指对处理之后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即实现资源化目标。考虑到量化这些物质和能源的困难性,使用具备不同资源化效益的3种处理方式的处理占比作为指标。
  3.1.3 限值层 对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的“今年启动、2020年试点、2022年部分覆盖、2025年基本建成”的阶段计划,限值层按这4个年份分设4个阶段。限值是依据可获得的2017年之前的统计值,预测2019年指标值(基准值),然后考虑目前中国现状,提出后3个阶段的指标值要求:2020年为初期规划实施阶段,或未见成效,因此,指标值近似但必须不差于2019年基准值;2022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初见成效,指标值明显优化;2025年为运行管理阶段,成效稳定,指标值稳步优化。以下是对各指标参数值的来源、可行性和效力的解析。
  1)回收率 鉴于2017年无害化处理率为97.7%,推测目前中国城市垃圾的可回收物回收率极小,因此,将2019年的回收率限值(基准值)设定为>0%。参考已有调研数据统计值[9]:“中国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物占比27.94%”,预测2019年及之后的可回收物占比约为30%,2025年的最终回收率限值设定为≥30%。
  全面部署并严格管控垃圾分类工作,将实现可回收物的高效回收,是保证回收率指标可行性的关键。
  图5所示可回收物回收率指标限值趋势曲线呈逐年持续平稳增长趋势,表明本指标的指标效力为稳步实施状态。
  2)人均产出减量率 2014—2017年的垃圾清理量增量和城镇人口增量均相对稳定,因此,可用于预测人均日垃圾产量值。2025年产出减量率≥50%的最终目标,是参考了“2030年,中国的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将是美国的两倍”而设定[8],虽中美两国人口相差约4倍,但两国国土面积相差无几,因此,对垃圾容量要求为同一级别。2014年至2025年人均日垃圾产量及产出减量率计算,见表3。
  基于0.77 kg的产量基准值,产出减量率≥50%的目标值对应日均产量约为0.39 kg(0.77×50%)。鉴于“可回收物占比27.94%”的数据[9],即回收量约0.22 kg(0.77×27.94%),因此,产出源头的减量负荷实际约为0.17 kg。鉴于统计数据中最大值0.78 kg与最小值0.65 kg的差为0.13 kg,即依靠民众自身减量弹性即可实现0.13 kg的减量负荷,因此,可认定本指标具备可行度。
  图6所示的人均日垃圾产量目标曲线趋势表明,依据本指标限值,人均日垃圾产量显著下降;人均产出减量率曲线趋势呈逐年持续平稳上升趋势,表明本指标的指标效力为稳步实施状态。
  3)处理方式占比 从图2可知,2012年之后,填埋、焚烧和堆肥3种处理方式占比的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因此,取2014—2017年数值预测处理占比数值。2025年各处理方式占比最终限值,是参考了“2011年日本全国80%的一般生活垃圾通过焚烧方式处理,只有1.3%被填埋”而设定[1]。2014—2025年各处理方式占比统计值和预测值,见表4。
   日本、德国等垃圾分类处理先进国家已实现的处理占比数值证明了实现本指标的可能性。因此,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分类处理技术,加大中国技术及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是保证处理占比指标可行性的关键。
  图7所示的3种处理方式占比曲线趋势表明,依据本指标限值,焚烧处理占比显著提升、填埋处理占比显著下降,处理占比指标效力为高效实施状态。
  3.2 执行与评估体系
  3.2.1 执行体系 依据限值层各指标参数值的可行性解析,指标体系的执行需要满足3方面要求:1)需要全面部署并严格管控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可回收物的回收力度;2)加强民众的垃圾减量参与度和执行度;3)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分类处理技术,加大中国技术及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
  借鉴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执行体系,将这3方面要求的具体实施划分为政策引导、经济补偿、技术促进和管理监督4个层面执行,既分析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也考虑指标体系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67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