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师生交往的困境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雅洁
摘 要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是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当前师生交往中关心严重缺失,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读,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反馈不积极。因此,应该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建构关心型师生交往。
关键词 关心理论 师生交往 关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37
Abstra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Notting's caring theory emphasizes caring for students and establishing car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m, which is the inner nee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present,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of concern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chool's recognition of the concern relationship is low, teachers misread the concern relationship, and students' concern feedback is not positive.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teachers,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concern, strengthen theoretical learning, establish a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of concern,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concern, and build a caring typ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concern theor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rn
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师生交往的方式被打破,教师的权威合法性被消解,学生对教师抱有“亦师亦友”的期望,然而有教师却依旧保持着将自己置于权威的立场,使师生交往陷入了困境。诺丁斯关心理论呼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审视师生交往提供了新的视角。
1育人性:师生交往的本质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交往形式,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有关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师生交往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通过师生交往来实现,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1 师生交往的三种类型
师生交往可分为三种类型:作为教育环境的师生交往、作为教育内容的师生交往和作为教育手段的师生交往。作为教育环境的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之外的交往,诸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作为教育的背景,虽然外在于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内容的交往是指将师生交往作为教育的内容,旨在教会学生如何与老师相处。作为教育手段的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交往。这种交往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服务的,具有工具性价值。这三种类型的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同方面,投射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1.2 师生交往是一种育人活动
在学校交往中,師生交往往以知识为中介展开,但是“知识的学习最终乃是为了成就个体生命的健全,而非让个体沦为知识的奴隶”。[1]所有类型的师生交往,都面向当下教育情境中具体的学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内容的师生交往是一种直接传授、示范与交往方式的学习。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教师的职责在于育人。作为教育手段的师生交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主要体现为“传道、授业、解惑”,而这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的教育。对于作为教育环境的师生交往,究其本质,更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对学生的精神引导。总之,师生交往不仅仅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基于言语、思维和情感的互动,并在互动中探讨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寻求人生的意义。
2关心理论: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
师生交往以一定的情感体验为依据。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疏远关系,都是以个人情感体验为立足点所选择的结果。诺丁斯关心理论正是提倡关心关系的建立,从情感上打动他人,使师生获得良好的交往体验。
2.1 师生交往需要关心关系的建立
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关心关系的建立,这里的关心关系指关心与被关心的双边关系。如果两者之中的任意一方出现问题,关心者未付出关心或者是被关心者未感觉到被关心,关心关系都不算成立。在关心关系中,“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也会在接触中互换角色,“关心者可以同时变成被关心者,而被关心者也可以变成关心者”。[3]诺丁斯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强调让学生在关心关系中获得知识、涵养情感、实现个体全面协调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交往应建立良好的关心关系。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师生交往需要教师的认真倾听
在诺丁斯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多被定位为关心者的角色。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关心者,再而才是一名任课老师。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并给予不同的反应,帮助学生发展关心的能力。是否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主动关心,发展学生关心的能力,关键在教师是否做到认真倾听,这种倾听是非理性的,是完全接受学生。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关心行为的接受、认可,才能发挥关心关系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认真倾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关心关系的建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3 师生交往需要学生的积极回应
诺丁斯认为,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关心的一方,但学生对教师关心行为的反馈也很重要。在关心的过程中,学生也应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并具备一定的反应力。这不是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反应,而是让学生学会关心。无论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还是学校对教师的嘉奖,都不能替代教育的自然回馈。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积极回应使师生交往变得有意义。学生的积极回应使师生交往成为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教育。只有学生尊重教师,积极回应教师的关心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对话。
3实然困境:师生交往中关心的缺失
在学校的教育中,尽管师生交往越来越强调民主、平等,却“普遍存在着交流阻隔的现象”,[4]究其原因,在于师生交往中关心的缺失。
3.1 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
当前我国多数中小学把智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仅围绕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只重视作为教育手段的师生交往,对于关心关系的建立认可度低,对关心关系缺乏认识。有学校“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简单理解成一种知识传递活动”。[5]有学校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师当做传递知识的工具,把教学看作简单的灌输过程,师生交往趋向边缘化。这样的师生交往缺乏情感投入,师生关系逐渐淡漠。
3.2 教师对关心关系的误读
在师生交往中,大部分教师都认可应该对学生形成关心意识,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关心关系的建立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仅关心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予以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关心学生指与学生打成一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有的教师忽视关心关系的双向性,认为只要教师关心了学生就已经与学生建立了关心关系。这些情况导致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无法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使师生交往处于消极状态。
3.3 学生对教师关心反馈的缺失
师生交往是双向的,教师也需要学生给予回应。由于受社会生活契约化的影响,有学生认为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契约关系。只要向学校交了学费,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将自己看做顾客,对教师没有丝毫尊重。有学生的权力意识高涨,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反感教师的管教,很少与教师交流,使师生交往趋于机械化发展。无论是由于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或者是认为教师的关心理所应当,这些在师生交往中学生不做出任何反应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师生之间良好交往的障碍。
4反思:关心型师生交往的建构
良好师生交往是所有师生的共同追求与期盼,也是教育发展的应然需求。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的投入,关心关系的建立,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关心”的桥梁,为关心型师生交往的建构创造了条件。
4.1 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
学校不仅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师生之间关心发生的主要场所。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体验到的关心主要来自于学校,因此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关心,增加教师的幸福感。学校应了解教师的真实需要,给予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教师的生活并及时提供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因此,营造关心的学校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育人效果的重要保证。
4.2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解源于其对关心理论掌握不全。因此,教师应定期参与学习与讨论,探索基于关心的交往观。在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再者,当前的教育强调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發展,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精神需求。对于不同学生,教师需要关注其不同的反馈特点,进而选择交往的方式。
4.3 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
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与能力的掌握都是从实践中真正获得。同样,关心能力也需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关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内化。在具体的关心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周围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照顾盆栽、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开的,是在师生交往关系中展开的,没有师生关系的相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就在于师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从本质上看是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以关心为核心的情感因素,让师生在关心关系中体验生活,体验、把握、创造积极的师生交往,获得关心他人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铁芳.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知识如何走向美德[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10-18.
[2] 内尔.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
[3] 内尔.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5.
[4] 刘铁芳.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J].中国教育学刊,1996(3).
[5] 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02(2):53-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