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桑小红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培养和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朗读上仍旧存在着种种问题,该文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陈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此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从而改变这一现状,倡导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093-02
  朗读这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课文中的感情,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不仅是语言上的艺术,更能促进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理解。所以,如何在小学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位小学语文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1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 朗读缺少实际意义
  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富有感情,从朗读中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朗读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读课文时只是在读,并没有在其中融汇感情,也没有入情入境的体验,并缺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导致学生产生朗读就是照着课本读课文的误区。这样做根本无法发挥朗读原有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对课文的情感及内涵无法体会。
  1.2 朗读流于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和感知世界的过程是从感性至理性发展的。在学习课文是,通过简单朗读知只会使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而无法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没有认识到朗读的意义,只是枯燥讲解的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就很难达到预期水平,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1.3 朗读时间不足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学校的课业之外,他们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来自家长的作业,压力过重会导致小学生没有太多花在朗读的实践上,从而使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的空间。
  1.4 朗读内容单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内容,但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课本已经翻来覆去预习学习复习过无数遍,已经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们不愿意在朗读上下功夫。这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1 丰富学生的朗读内容
  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在布置朗读任务时,不一定非要布置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朗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比如童话故事等,促使学生根据书本中的语境进行朗读,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促使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有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
  2.2 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朗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处于发育期,对语法的认知不足,从而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语义。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读音不够标准、添字漏字等情况。也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卑或过于紧张,在朗读时声音含糊,音量小。长此以往,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只点表现好的学生来朗读,从而编造出学生朗读能力优秀的假象,实质上却没有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会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学生越发恐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中去,并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表现较好的方面提出表扬,通过鼓励的方式树立学生的朗读信心,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朗读。
  2.3 利用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在小学的语文教學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是很容易感染到学生的,因此,在朗读时,教师可以带着感情朗读一遍,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朗读中应该表达的感情,并通过跟读进一步加以体会,从而使课堂的效率得到切实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相应的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们更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增加课外的朗读时间,进行主动的朗读,使学生受用终生。
  2.4 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适当的竞争是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此,在朗读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进行朗读的读物,通过竞赛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大胆地在朗读中进行自我感情的表达,并且积极主动地练习朗读。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够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竞争中,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得到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竞赛中,教师也可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体会在竞争中合作的力量,使学生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5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朗读策略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对情感的体验也渐渐丰富起来。但仅仅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小学语文的实际小学中,学生的层次划分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通过感情丰富的朗读引起学生们的感情共鸣,从而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体悟。这样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从而开发更深层次的联想,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6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文字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直观性的这一特点,从而利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情境中去,从而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文的讲解中播放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景中,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体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朗读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入情,从而达到使学生体会朗读魅力,提高其朗读水平的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从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丰富朗读内容做起,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使其养成习惯并进行主动朗读,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朗读中用眼、用耳、用心去体验文本中的情景,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每位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更多朗读水平欠佳的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学习朗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美萍.以读为本奏好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略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4):25-26.
  [2] 王芳.朗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14):26-27.
  [3] 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1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