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绿肥品种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筛选适合永福县气候条件、土壤的绿肥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进行了绿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余江大叶籽品种在株高、基本苗、分枝数、鲜草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安徽皖江大叶青,均适宜作为永福县绿肥种植当家品种。
关键词 绿肥;品种筛选;鲜草产量;广西永福
紫云英含氮量高,固氮能力强,同时还具有富集活化磷、钾及微量元素的作用[1],是主要的绿肥种类之一。紫云英鲜草产量可达30 t/hm2,通过绿肥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20%。种植紫云英可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2]。推广优势绿肥紫云英品种的栽培种植,可以促进水稻化肥减量施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筛选出适合永福县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品种,笔者于2018—2019年进行了紫云英品种种植试验,以期恢复和发展紫云英生产。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永福县堡里镇罗田村进行,境内海拔156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8 ℃,年日照时数1 545.6 h,年平均降雨量2 001 mm,无霜期313 d。供试土壤为潴育潮沙泥田,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19.9 g/kg、全氮含量1.29 g/kg、有效磷含量12.2 mg/kg、速效钾含量117 mg/kg,pH值5.2,前茬水稻。试验田面积850 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绿肥为紫云英,品种分别为余江大叶籽、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8年10月10日播种,种子用量为22.5 kg/hm2,即小区播种量45 g,播种方法为撒播。晚稻收获后的15 d即11月16日及时将稻草覆盖还田。 按标准开好三沟,以防旱、防冻、保湿。施肥2次,病虫防治1次。覆盖稻草之前,撒施钙镁磷肥375 kg/hm2,开春后3月10日追施尿素150 kg/hm2。病虫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和蚜虱净1 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白粉病、菌核病、蚜虫等。2019年3月30日实割测产验收[4-5]。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1.5.1 生育期。观察出苗期、现蕾期(有50%以上的茎株现蕾)、初花期(有25%的茎株开始开花)、盛花期(有75%的茎株开始开花)。
1.5.2 经济性状。3月30日每小区随机取10株,调查分枝数、根瘤数、株高(地面量至植株最高叶片尖端),取平均值。每小區整地面割,割后立即称重,计算鲜草产量[6]。
1.6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 1 可知,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余江大叶籽3个品种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初花期一致,各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由于前期气温较低,3 月 24日前进入 盛花期的有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播种至盛花期 165 d,余江大叶籽3 月 28 日进入盛花期,比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推迟4 d。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余江大叶籽株高最高,较安微皖江大叶青和安徽戈江籽分别高2、5 cm。余江大叶籽基本苗数均多于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在永福县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余江大叶籽根瘤数多于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但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2.3 鲜草产量
不同品种之间鲜草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余江大叶籽、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余江大叶籽与安徽皖江大叶青相比,增产983.33 kg/hm2,增幅3.00%,与安徽戈江籽相比,平均增产4 090.00 kg/hm2,增幅13.76%;安徽皖江大叶青与安徽戈江籽相比,增产3 106.67 kg/hm2,增幅10.46%(表3)。采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4),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余江大叶籽、安微皖江大叶青与安徽戈江籽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余江大叶籽与安微皖江大叶青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2018—2019年在永福县开展紫云英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紫云英性状特征方面(株高、基本苗、分枝数)余江大叶籽的表现均比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好。在鲜草产量方面,余江大叶籽高于安徽皖江大叶青、安徽戈江籽。结合永福土壤、气候条件,以余江大叶籽品种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安徽皖江大叶青,均适宜作为永福县种植当家品种[7]。
4 参考文献
[1] 王必武,丁平,许国雄,等.仙桃市紫云英-早稻肥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0984-10985
[2] 余深凯.早稻-玉米-紫云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8):37-39.
[3] 鲁艳红,廖育林,周兴,等.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14(24):3-6.
[4] 何春梅,刘彩玲,王利民,等.紫云英地方种质资源品种比较试验[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3):441-448.
[5] 万水霞,唐杉,蒋光月,等.安徽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45-46.
[6] 刘粮,刘思正,张群.绿肥紫云英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230.
[7] 李利利,丁宁平.平凉市绿肥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46-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9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