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寿县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于2019—2020年度进行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排名前8位的品种分别是涡麦9号、瑞麦618、淮麦39、烟农1212、扬麦29、苏麦188、轮选66、淮麦920,而且它们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15、鲁研148、西农585、淮麦30、泛麦8号、济麦44、皖垦麦869、国红6号、淮麥40等9个品种则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安徽寿县;2019—2020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026-02
寿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为稻麦轮作,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1.3万hm2。近几年来,气象灾害和小麦赤霉病暴发,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国家收购保护价下调,小麦市场价格走低,收益逐年下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很多农民选择午季休耕[1]。为了稳定寿县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筛选适合寿县当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秋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向种子企业征集了17个小麦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诚丰农机合作社。示范点交通方便,周边村镇种植模式常年为麦—稻模式。试验地成方连片,地势平整,肥力水平中上,排灌方便,试验田前茬为2019年水稻机插秧新品种展示田,水稻产量9 750~10 500 kg/hm2。水稻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共17个,均为已审定的新品种,分别为扬麦15(春性)、鲁研148(半冬性)、西农585(弱春性)、扬麦29(春性)、淮麦920(半冬性)、轮选66(半冬性)、淮麦30(弱春性)、烟农1212(半冬性)、淮麦39(半冬性)、涡麦9号(半冬性)、泛麦8号(半冬性)、瑞麦618(半冬性)、济麦44(冬性)、皖垦麦869(半冬性)、国红6号(春性)、苏麦188(春性)、淮麦40(弱春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667 m2,小区间留60 cm操作行,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小区间机械开沟。
1.4 栽培管理
1.4.1 播种及施肥。2019年10月22日旋耕整地,10月23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条播,行距0.175 m,播种量300 kg/hm2,基肥施45%司尔特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2020年2月16日追肥,施25%氮肥150 kg/hm2。
1.4.2 化除。由于播种时天气较干旱,加之旋耕后第2天才播种,田间墒情较差,10月26日灌跑马水。灌溉后有利于小麦齐苗,但也导致以看麦娘为优势种群的草害非常严重[2]。2019年12月13日冬前除草,用技除(50%异丙隆+5%吡氟酰草胺)2 550 mL/hm2、众邦宝塔隆(200 g/L氯氟吡氧乙酸)900 mL/hm2,兑水450 kg/hm2电动喷雾器茎叶喷雾,但由于气温偏低等原因,除草效果很差。2020年3月2日(小麦均已拔节)又进行春季化学除草,用虎贲(22%异丙隆+3%环吡氟草酮)3 750 mL/hm2,兑水450 kg/hm2电动喷雾器茎叶喷雾,施药后产生一定药害。
1.4.3 病虫害防治。2020年3月16日拔节期病虫害防治,选用千刹(2%高效氯氰菊酯+8%氧乐果)600 g/hm2、苯甲·丙环唑(150 g/L丙环唑+150 g/L苯醚甲环唑)450 mL/hm2、泰酷(25%噻虫嗪)60 g/hm2、世佳速亮(0.01%芸苔素内酯)150 g/hm2、碧护(0.135%赤霉酸+0.000 52%吲哚乙酸+0.000 31%芸苔素内酯)45 g/hm2,主要防治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无人机飞防。4月13日、24日抽穗扬花期2次病虫害防治,以防治赤霉病为主的小麦“一喷三防”,第1次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茎叶喷雾,第2次无人机飞防。其中,4月13日用麦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900 mL/hm2、麦甜伴侣(250 g/L丙环唑)525 mL/hm2、百虫流麟(1.5%吡虫啉+1.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4月24日选用劲兴(360 g/L氰烯菌酯+120 g/L戊唑醇)750 mL/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
1.5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2019年秋种期间气候干旱,整个冬季气温偏高(暖冬),4月中下旬降雨偏少,气温偏低,不利于赤霉病的侵染和流行,赤霉病发生轻,小麦蚜虫、纹枯病、锈病等病虫害发生均轻。5月3—4日异常高温,最高气温达36 ℃。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9年12月9日调查基本苗,12月30日调查越冬茎蘖数,2020年3月6日调查最高茎蘖数。5月25日进行理论测产,每个品种3点调查有效穗,每点1 m行长;每个品种取20穗进行室内考种,计算每穗粒数。5月26日对各小区用久保田收割机进行单打单收测实产,每个品种取样0.5 kg,带回晒干测定含水量,称千粒重,计算实收产量[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基本苗及茎蘖动态
稻茬田在土壤墒情不佳的情况下,建议播种量要提高到300 kg/hm2,保证基本苗达300万株/hm2左右;越冬茎蘖数只有淮麦40和泛麦8号偏低,未达到450万个/hm2,其他品种基本正常;最高茎蘖数总体偏低,可能是草害严重造成的(表1)。
2.2 主要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
2.2.1 株高。17个参试品种中,株高最高的是瑞麦618和国红6号,为90 cm;最矮的是西农585,为64 cm;其余品种株高在70~89 cm之间(表2)。
2.2.2 穗数。17个参试品种中,穗数最高的是西农585,为727.8万穗/hm2;最低的是国红6号,为310.95万穗/hm2;穗数在300万~450万穗/hm2和450万~600万穗/hm2分别有8个品种;600万穗/hm2以上的只有1个品种(表2)。
2.2.3 穗粒数。17个参试品种中,穗粒数最高的是国红6号,为40.9粒;最低的是淮麦30,为13.37粒;穗粒数小于20粒的有3个品种;穗粒数在20~30粒和30~40粒的分别有6个品种;穗粒数在40粒以上有2个品种。3月2日小麦拔节时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主要对小麦的穗粒数产生严重影响,西农585、淮麦30、烟农1212等受害较重的品种,穗粒数不到20粒(表2)。
2.2.4 千粒重。17个参试品种千粒重均高于40 g,其中有3个品种千粒重超过50 g,最高的是淮麦30,千粒重达51.89 g(表2)。
2.2.5 抗逆性。17个参试品种赤霉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均发生很轻,没有冻害发生,也没有发生倒伏。
2.2.6 产量表现。由于受除草剂药害影响,17个参试品种产量较常年试验明显偏低。17个参试品种中,实产最高的是涡麦9号,产量5.56 t/hm2;实产最低的是淮麦30,产量3.88 t/hm2,实产在5.25 t/hm2以上的有3个品种;实产在4.5 t/hm2以上的有14个品种;实产低于4.5 t/hm2的有3个品种(表2)。
3 结论与讨论
2019—2020年度越冬期气温偏高,为典型的暖冬气候,小麦生育进程明显提前。试验田由于冬前除草效果不好,3月2日春季化除时17个参试品种都已拔节,所以均发生药害,特别是西农585、淮麦30、烟农1212等3个品种药害发生严重,主要表现为穗粒数异常偏低,只有十几粒,对最终产量影响很大。建议小麦田化学除草尽量在冬前进行,如果选择春季除草,要在拔节前结束,防止产生药害[5]。
5月初的高温发生后,通过踏田查看,除了淮麦30和苏麦188 2个品种叶色焦黄外,其余15个品种叶色基本正常。5月初正是灌浆期,高温会造成千粒重下降,但各品种实测千粒重均超过40 g,甚至有3个品种超过50 g,说明高温对小麦产量形成没有实质性影响[6]。
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排名前8位的品种分别是涡麦9号、瑞麦618、淮麦39、烟农1212、扬麦29、苏麦188、轮选66、淮麦920,而且它们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15、鲁研148、西农585、淮麦30、泛麦8号、济麦44、皖垦麦869、国红6号、淮麦40等9个品种则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本试验只是1年的数据,且受到小麦除草剂药害的影响,各个品种不同年际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4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等.河南省中部地区优质小麦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54-57.
[2] 吴岩松.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43-45.
[3] 刘超,张素萍.小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41-42.
[4] 丁正生,丁志芳,徐培华.不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3):108-109.
[5] 胡芳芳,陈海波,杨凯,等.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農业装备技术,2018,44(5):22-25.
[6] 周海幸,管怀锦,储开金.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82-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