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森林经营现状与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 森林经营现状
  森林是林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在国民经济的调控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利条件。森林对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推动种植业和放牧业的发展,拉动产业经济;其二,能有效确保农牧产品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其三,确保生态平衡,维護健康环境,避免土地沙漠化蔓延。但是近几年,森林资源正在不断流失,乱砍乱伐、非法占地、生态失衡等情况逐渐凸显出来,由此反映出来的是管理不当和技术不足,所以确保森林资源满足新时期社会需求是林业部门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二、 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面积较小、资源利用明显不足,违背了可持续经营理念。尤其是近几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占地种植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威胁。过量砍伐既不利于物种平衡,也破坏了植被原有结构。森林原有的保水保土、净化空气等功能也呈衰化趋势,人的需求与森林的供给出现不平衡现象,这也激化了供需矛盾。除此之外,相关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体制的缺失,经营模式的守旧等问题都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三、 如何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模式
  (一) 扩大经营范围
  森林资源有限是导致供需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扩大经营范围,确保数量上占据优势。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百分之十六,而正常情况下的森林资源应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我国林业资源匮乏的现象很明显,要尽可能的扩大种植范围,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树种,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求质量满足条件,结构上要合理,植被资源要遵从多样化原则,确保资源的平衡利用。
  细化来讲,树种的种植要满足近自然经营理念,也就是立地条件、因地制宜、混交搭配、异龄经营、选择使用。立地条件即是尊重自然发展原则,掌握植被结构和规律,提高林地生产;因地制宜即是选择适用于当地环境的树种,也可称之为乡土树种,无论是土壤环境、水分还是气候都会对树种造成影响,所以乡土树种能避免大量死亡;混交搭配即是通过阔叶树木和针叶树木的混交来相互促进,增强肥力,提高生产力,确保群落的稳定;异龄经营是使森林结构复层化,既能抵挡风力的作用,又能实现树木的接替生长,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符;选择使用就是选择成熟树木作为砍伐资源,提高森林的综合利用效果。
  (二) 分化经营模式
  想要确保森林资源的供给平衡,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就要改善当前的经营模式,依靠分工合作的方法来确保经营的分类化管理。经营模式可以大致分化成为商用林和公益林两种,顾名思义,商用林就是用于资源利用和经济流通,种植所得的木材可以供给市场所需,副产品能促进经济流通,而公益林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生态环境,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
  (三) 完善管理系统
  现阶段,仍存在森林资源监管不利的现象,而森林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净化空气,改善土壤质量。所以环境检测机构要定期提供数据信息,通过客观详细的数据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制定可持续经营的方案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数据内容要涵盖物种多样性、森林资源、其他资源等各方面,通过与历史记录的核对全面分析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来优化管理水平,确保管理的实效性。
  另外,林业部门还要成立专门的资源管理小组,通过检查法来控制树木的利用数量不能超过生长数量,形成持续长效的资源提供机制。方法是:获取森林结构、种类、生长量、蓄积量等数据信息,减少采伐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入手制定监管方案。
  (四) 形成保障体系
  林业部门应尽快健全森林的保障制度,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保障的主要内容有: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确保林木资源的完整,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鼓励退耕还林,避免非法用地行为的出现;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有关常识。
  就退耕还林来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农业经济,但是确保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资源能避免山体滑波、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应坚持退耕还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森林环境的和谐稳定。需要注意的是,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生产情况来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还要加强园林宣传活动的推进。很多人民群众对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农村基层的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所以要将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可以通过印发宣传单、设置宣传板或在农村召开村民大会、城市社区宣传等形式推广普及,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络、短信和微信上教育群众保护树木,节省资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28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