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技能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惠静
摘 要 现今高中历史科目的习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做历史材料分析题需要具备的几方面能力以及方法。
关键词 历史材料分析题 技能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alysis Questions
HUI J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Today in history subject is mainly non-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d multiple-choice exercises, non-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re mainly materials analysis questions.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doing history materials analysis questions require several aspects and methods
Key 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s analysis questions; skill; method
现在的高中历史习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执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做材料分析题时失误较多。要做好材料问答题,不仅要懂得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要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历史材料分析题,一般都会给出几则材料,随后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要根据材料来概括总结的。而所给材料,大部分是文字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文言文材料;另外还有一些表格、地图等材料。所以,要做好材料分析题,首先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要会读所给材料,能从材料中提取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第二,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很多材料分析题的问题设置都会让你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一般先要从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总结,因此,要做好材料问答题,就要有比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要对材料所提相关历史知识非常熟悉。很多材料分析题的问题设置中会提出让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因此在作答的时候,仅靠读材料是不够的,必须对材料所提相关历史知识非常熟悉,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来作答。这样做起题来才能面面俱到,游刃有余。
第四,要能够有的放矢,自主发挥。现在的历史题目,有一些是要求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比如说要求学生谈启示,谈认识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在不脱离主题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要有比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做到在回答问题时观点明确,语言简练但表述清楚。
如果具备了以上几方面的能力的话,做材料分析题的话就简单多了。下面就以一道题目为例来谈谈如何做这类题。这道题是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第38题。题目如下:
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做这道题时,首先快速的浏览一遍材料及问题,对题目有大概了解,然后回过头来再一个个分析解答问题。分析解答问题时,首先要审题,以防答非所问;审清题目之后,重新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材料,概括总结答案。
如这道题,快速浏览过后,开始做第一小题。第(1)小题让据材料一做答,所问的是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在A、B、C三个时段的走势。回过头来再认真分析材料一。材料一就是关于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的一个坐标图。两条曲线就是代表中西人均GDP从公元400年―2000年的变化趋势,分为A、B、C、D四个时段。A段从公元400年至公元14世纪;B段从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C段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D段从20世纪中期2000年。题目所问的是A、B、C三个时段,很明显在A段,中西人均GDP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停滞不前,西欧持续上升超过中国;C段,中国下降,西欧加速上升。这样,这道问题就解决了。
第(2)小题让答影响B段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B段是从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均GDP停滞不前,西欧持续上升并超过中国。所以,这道题也就是问在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段,为什么中国人均GDP停滞不前,而西欧持续上升并超过中国。材料中并未给出原因,所以就要联系这一时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来回答了。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君主专制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加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商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思想上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而这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尤其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也加速了经济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这就是这一时期中国人均GDP停滞不前而西方持续上升并超过中国的原因。
第(3)小题共两问,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材料二、三得出。材料二、三给出了一些数据,材料二两个数据是中国工业从1912- 1920、1923-1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就是说,中国工业从民国初期至抗战爆发前有较大发展;材料三表格是1921―193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的数据,与材料二同一时期中国增长速度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也就是材料二、三所告诉我们的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至于这一时期中国人均GDP依然下滑的原因,从材料四可以概括出一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小,并且虽然工业增长速度在这一时期较快,但是基数低,所以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除这个原因外,要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各方面的状况来回答。
第(4)小题是相对开放的一道题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比如科教兴国;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等等。
简单来说,做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对材料问题有大概了解,之后逐一分析解答问题。具体做法是:先认真读一个问题,明确题目所问,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认真分析所涉及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加以概括总结;对于有些问题,除了分析材料外,也要联系相关历史知识加以分析作答。
做历史材料分析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却更为重要。只有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阅读材料、分析概括材料等方面的能力,尤其对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能了然于心,加上平常多训练,做题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3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