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节能技术在锅炉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戈 乐立平

  摘要:全国目前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因此,对供热行业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效,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锅炉系统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提出了锅炉系统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锅炉系统;节能技术;节能潜力;变频调速技术;热网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103-02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到2015年,实现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据统计,全国目前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因此,对供热行业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效,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锅炉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有锅炉、燃料输送及除渣设备、鼓引风机、上水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主要是固体燃料煤)、电能等。
  锅炉热效率是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燃料带入锅炉热量的百分数,是衡量燃料热利用率的指标。目前,燃煤供热锅炉的设计热效率一般在75%~85%。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锅炉结构、受热面的污染、操作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各种不同的原因,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差别很大。好一点的能达到设计热效率的95%;较差的燃烧不完全、排烟温度高,各项热损失大,热效率甚至达不到设计值的65%,锅炉效能大幅度降低,导致能源浪费,大气环境污染增加。
  水泵、风机效率是衡量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占输入电能百分数,体现电能有效利用的程度。泵、风机的流(风)量和扬程(压头)的选择与实际需求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选择与配置得当,电机功率合适,运行工作点处于设备高效率区,电耗少;选择与配置不得当,电机功率偏大,运行工作点偏离设备高效率区域,电耗多。况且锅炉的鼓、引风机配置不当,还会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循环水泵配置不当,影响系统水力工况。
  热能输送由热网来完成,热力管道敷设主要有管沟敷设、架空敷设和直埋敷设三种方式,一般热力管道由钢管、隔热层、保护层、防腐层组成。热能损失主要有沿途散热损失、输送介质泄漏水损失及热损失。
  热网输送热效率是输送过程热能损失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决定于管道保温结构的隔热效果。按规范,热网输送热效率应大于95%。一般情况下,直埋敷设管道能基本达到要求;而架空敷设和管沟敷设就难以达到,其热损失远大于10%。如果管理、维修不到,地沟积水,管道浸泡,保温性能遭破坏,其热损失甚至大于裸管。
  热网补水率是衡量热能输送过程输送介质的损失程度。正常情况下,应当控制在循环流量的1%~3%。据对大量的供热企业调查,热网运行补水率差别较大,运行管理较好的,补水率在1%~2%以下;较差的,管道泄漏和用户放水、窃水严重,补水率达10%以上,形成恶性循环。系统泄漏丢失的是热水,补入热网的是比回水温度低得多的冷水,要把它加热到供水温度需要的热量是循环回水的3~4倍,可见,系统水损失不仅是水损失问题,更是热能的流失。也就是说,热网补水率是1%,相当于减少3%的供热量;补水率是10%,则相当于减少30%的供热量。
  二、锅炉系统节能措施
  (一)提高燃料燃烧效率
  1.改善配风。配风的关键在于空气量合适以及空气与燃料的混合要充分。空气量合适与否,最好是通过烟气成分分析来判断。若没有这样的设备,可通过火焰的颜色或者烟气的颜色判断,火焰明亮表明空气量适合,若火焰颜色暗淡则表明空气量不足,颜色发白则表明空气过量。合适的配风可通过以下几点实现:(1)给风方向与燃料入炉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但一般来说也不会逆向相遇,因为这样会破坏炉内整体的气流,个人分析认为30°~90°之间为宜;(2)燃料或者给风旋转入炉。如果两者都旋转,则旋向应当相反,这对室燃锅炉尤为重要;(3)多点进料多点供风。供热点太集中则燃料与空气难以充分混合,而且容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结焦;(4)提高风速,增加炉内气流紊流度。
  2.防止结焦。要防止结焦,首先要保证炉膛温度在设计的范围内。炉膛温度是由负荷决定的,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在设计负荷下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注意观察,发现结焦要立即清理,不要造成焦块越来越大。其次,运行中使用些防止结焦的化学药剂,根据用煤量及锅炉燃烧情况,合理使用锅炉清灰剂;再次,保证燃料品质的均匀。这里说的均匀包括热值的均匀和颗粒、密度的均匀。燃料热值发生变化时,最直接的后果是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如果没及时调整,则容易结焦。
  (二)减少散热损失
  1.降低排烟散热损失。降低排烟温度有两个途径:一是加强对流管束、省煤器和预热器的清灰;二是降低进水温度。运行中做好定期清灰工作,根据仪表显示的温度判断积灰程度进行定期清理;适当降低锅炉给水温度是降低排烟温度的有效方法。通常,中低压锅炉的给水温度是热力除氧之后的温度即105℃,采用热力除氧则不可能再降低给水温度,因此唯有采用常温除氧可以有效降低给水温度,进而降低排烟温度,达到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效果。
  2.降低排污散热损失。排污的回收有两种途径,一是回收闪蒸蒸汽,二是回收排污水显热。闪蒸蒸汽一般用于热力除氧,闪蒸蒸汽压力越低,回收率越大,但是闪蒸蒸汽压力低又无法利用,因为热力除氧器的温度是105℃,对应的压力是0.25MPa,因此闪蒸蒸汽的压力最低控制在0.25MPa。排污水的显热,通过在补水箱安装换热盘管,利用排污水显热加热循环外网补水,利用热能,换热后的排污水排入渣池,充分利用其碱性中和冲渣水的酸性,减少酸性冲渣水对冲渣管道的腐蚀。
  (三)变频调速技术应用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目前交流电动拖动机械理想的控制方式,采用变频器对风机、水泵类机械进行调速来调节风量、流量,对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锅炉房的风机、循环泵,锅炉上水泵等均为大功率电动机,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后电耗降低20%~30%,设备机械磨损同时降低。
  (四)分层给煤装置应用
  分层给煤装置和分层燃烧技术,适用于固体燃煤正转链条炉。分层给煤装置通过机械筛分的办法,原煤在由给煤滚筒出口落向炉排时,先经过筛分机构,筛子与炉排有一定角度,颗粒煤的滑向方向形成反方向,使不同颗粒的煤落向炉排时形成大颗粒在下,中颗粒居中,细颗粒煤居上,层次分明,煤层疏松。大大改善了通风效果,锅炉的燃烧工况明显改善,火床平整,燃烧剧烈,煤种适应性增强。一般炉膛温度可提高100℃~200℃,锅炉出力明显提高,炉渣含碳量可低至8%~15%。
  (五)加强热网运行维护管理
  减少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对热力管道保温,定期维护,确保保温层及保护层结构完好,减少热量损失;加强热力管网的维修、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采用控制用户放水现象新型产品,消除暖气上私接水笼头向外放热水产生的“丢水”问题,减少泄漏的水、热损失。
  三、结语
  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从某一个方面下手是无法获得最佳效果的。必须从影响供热能耗的各个环节全盘综合考虑。但只要供热企业能从思想观念上克服和根除以往盲目、无序和随意性的粗放运行摸式,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运行机制,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和裕量,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现状的节能运行方案和实施计划,在整个锅炉运行过程中认真组织落实,逐步完善提高,将获得预期的节能
  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学忠.热能利用与转换[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石兆玉.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赵秀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99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