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静
根腐病在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田间一般病株率为30%~40%,低洼地和重茬地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一般年份大豆生育前期(开花期以前)病株率为75%左右,病情指数为35%~50%,多雨年份病情指数可达60%以上。
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改变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式,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避免连作,科学轮作。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加之大豆连作地块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因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块根腐病发病越重。
目前,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的制度。但是,在当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重、迎茬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适宜种大豆的前茬作物有玉米、春小麦、高粱、马铃薯、亚麻等。
2.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科学选地。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较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发病轻,土壤肥沃地较土壤瘠薄地发病轻。
3.根据土壤温湿度调节播期。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4.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方式。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栽培可以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低;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使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及侵染根部,发病较重。
5.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大豆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幼苗出土速度,播种过深,加之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使病情加重。
6.采用平衡施肥方法。施肥水平对根腐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黑龙江省普遍重视磷肥,而忽视氮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很少使用农家肥,重迎茬地块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下降,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营养失调,使作物抗病性下降。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技术进行平衡施肥,合理补充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可显著提高大豆对根腐病害的抵抗能力。每667平方米施入1000kg有机肥,可增产大豆10%以上。
7.防治害虫,减少病菌从虫口侵入的机会。一般根部有潜根蝇危害,有利根腐病害发生,虫株率越高发病越重,反之则轻。
8.采用合理的化学除草剂。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大豆田灭草起到良好作用,但某些化学除草剂因施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大豆幼苗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加重了根腐病的发生。
9.选择抗病品种。可选用发病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品种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可选择黑河48、黑河38、华疆4等品种。
10.增加播量。对于重迎茬地块,要确保豆苗株数,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减轻减产幅度;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常大豆增加8%~10%播量,并提高播种质量,增加保苗株数。
11.精细耕作。大豆重迎茬地块,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改善大豆生育环境。另外普通大豆种衣剂拌种后,药效只能维持15~25天,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况下中耕培土措施更为重要,以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能及时补充肥、水,否则造成无侧根使幼苗死亡。
12.药剂防治。通过药剂拌种,推迟侵染期。35%多克福种衣剂,有效期短,仅有25~30天;因杀菌剂有效期短,多种杀菌剂制成种衣剂只能做到保主根、保幼苗、推迟侵染、减轻危害。常用方法:(1)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种衣剂1000~1500m1。(2)每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50ml加20%阿普隆拌种剂40m1拌种。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701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