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传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更是我们社会安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很多问题凸显出来,金融的风险不可小视,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建设,构建好科学的风险意识,保护我国商业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China's Commercial Bank Information System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Qin Chuanzhen
(Taian Commercial Bank Co., Ltd.,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commercial bank or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ace of development,it is our social stabilit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guarantee.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many problems surfaced,the financial risk can not be discounted,so we must establish a set of 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gradually form a set of their own system,build a good science-based risk awareness,protecti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a healthy and stable.
Keywords:Commercial bank;Bank risk;Risk management
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中的利率风险。根据目前银行行业内通用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银行财务因为利率不变而造成的风险状况。当市场需求利率和现阶段银行信贷的利率不匹配的时候这种风险就会显现出来。在现代经济市场当中,资金信贷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利率风险的主要原因所在,市场利率必须随之变化,否则银行势必要暴露在利率风险当中。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是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银行的利率风险过高势必会对银行业本身的发展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商业银行中的信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更甚于利率风险,它主要是指信贷者在借款期限内没有按时返还贷款本息,或者是由于信贷者本身的信誉下降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在信用风险当中,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道德风险,另一类是企业风险。其中道德风险源于信息的不及时反馈,本身银行就对贷款者缺乏一个信息的全面了解,由于盲目信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企业风险则是来自于企业自己经营不当,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时完成信贷归还。(三)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所有的商业银行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系统或是突发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这种风险也在膨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当中实行的分业经营,导致了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对象同质性,贷款对象单一性等特点。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并且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去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和很多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并不采用相应的风险管理去作为衡量的标准;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手段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铤而走险。(二)银行风险权衡的过程中没有一套相应的量化标准。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作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信用评级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世界一些金融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三)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由于不是十分的健全,这就造成了很多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银行的评级这一工作也不够重视。由于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很多信用数据无法对市场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一)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每一位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都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才有可能使工作中的不良金融风险尽早暴露,使银行的可能损失降到最小。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动态指标融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在注重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时刻关注风险,使银行始终处于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状态。(二)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机构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的组建规定,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业务经营管理层的基础上,加强监事会职能,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监督机制。形成银行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架构。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建设加强风险管理。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其产生根源、形成机理、特征和引起的后果各不相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以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评测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
通过本文的陈述我们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很多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完善和健全,必须通过独立权威的部门区督导其正确的发展,同时也要做到对银行内部自身的每一个部门都有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权责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
参考文献:
[1]阎坤.日本金融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马红霞.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李萍.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国际比较与对策建议[J].福建论坛,2010(10):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4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