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华 梅书棋 彭先文 李良华 宋忠旭

  摘要:配合混合模型,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分析估计了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表型与遗传趋势。结果表明,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性状的表型趋势分别为0.170、0.100和-2.072,遗传趋势分别为0.057 7、0.030 4和-0.658 0。说明大白猪品系选择试验的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2个主选性状的选择是明显有效的,繁殖性能在逐代提高,而且并未对肥育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表型趋势;遗传趋势;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
  中图分类号:S828;S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75-03
  
  Genetic Trends Analysis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in New Yorkshire
  Dam Line with High Prolificacy
  
  SUN Hua,MEI Shu-qi,PENG Xian-wen,LI Liang-hua,SONG Zhong-xu
  (Institute of Animal and Veternary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phenotypic and genetic trends of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in new Yorkshire dam line with high prolificacy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 with mix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typic trends of total number of born(TNB), alive number of born(ANB), and age at 100 kg wight (AGE100) were 0.170, 0.100 and -2.072, while their genetic trends were 0.057 7, 0.030 4 and -0.658 0, respectively. It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ion on the two main traits (TNB and AGE100) was successful,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were successively improved and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Key words: the new Yorkshire dam line with high prolificacy; phenotypic trends; genetic trends; 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TDFREML)
  
  对选择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是评估育种计划成败的关键,很多育种工作者在育种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结束之际,都对选择性状及相关的重要性状进行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的分析,对选择的效应给出一个明确和重要的评价,以了解性状变化的性质和大小,检验育种计划的正确与否和取得成果的大小,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个实在的信息,以便后续研究作为修正计划的参考,从而加强或改进育种措施[1]。
  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是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培育的SⅡ系和引进的法系、瑞系等大白猪群体基础上选育而成的具有高繁殖力的一个大白猪新品系。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表型趋势与遗传趋势的分析,评价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经5个世代的选育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资料取自2005~2010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的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选育过程中的性状测定结果。经过选择基础群,建立了品系选育核心群,1年1个世代,闭锁繁育了5个世代,每个世代维持20头公猪和200头母猪的群体。含基础群在内,共包括6个世代,合计2 059头母猪产仔记录和2 241头肥育猪生长性能测定记录。测定猪采用玉米-豆饼基础日粮,各世代猪的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相同。测定猪每栏饲养6~8头,自由采食和饮水。
  1.2 选择性状的分析
  分析的性状主要有窝产仔数(TNB)、窝产活仔数(ANB)、初生窝重(LWB)、21日龄窝重(LW21)、肥育期日增重(ADG)、达100 kg体重的日龄(AGE100)、100 kg体重的背膘厚(BF)、料肉比(FCR)等,各性状的表型参数见表1。
  
  1.3 统计分析模型
  选用的混合模型为y=Xb+Zμ+e。式中,y是观察值向量;b是固定效应向量;μ是随机效应向量,取值N(0,G),G为其方差-协方差矩阵;e是残差向量,取值N(0,R),R为其方差-协方差矩阵;X是固定效应相关的结构矩阵;Z是随机效应相关的结构矩阵[2]。在分析生产性状时,测定的年季、性别作为固定效应,一般环境效应作为其他随机效应。但在分析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时,把产仔的年季作为固定效应,窝效应作为永久环境效应。
  1.4 统计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Excel程序整理系谱文件和数据文件,计算试验所选8个性状的表型值。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的程序估计性状的育种值[3],然后通过性状的表型值对世代数做回归估计,以回归系数表示表型趋势;通过性状的育种值对世代数做回归估计,以回归系数表示遗传趋势。遗传趋势的标准误采用Ten Napel的方法估计[4]。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趋势估计
  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选育过程中繁殖性状各世代的表型值变化情况见表2,生长性状各世代的表型值变化情况见表3,从表2、表3可见,对于主选性状的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来说,其表型趋势都是有利的;而背膘厚略有上升的趋势,但对于母本品系而言,影响不是太大。说明本育种试验里的大白猪通过选择,在提高繁殖性状的同时,生长性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选育过程中的繁殖性状与生长性状的表型趋势与标准误统计结果见表4。
  
  
  2.2 遗传趋势估计
  利用MTDFREML程序计算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各个性状在每世代里的平均育种值,结果列于表5。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见表6。从表6可见,与表4的表型趋势相比,除了21日龄窝重外,估计的其他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趋势均与表型趋势方向相同。选择对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遗传趋势是有利的,就是小了一点。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趋势分别为0.057 7和-0.658 0,两者在选择前后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说明这两个主选性状的选择是显著有效的。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性状的遗传趋势变化分别见图1和图2。其中的直线为线性趋势线。另外,选择前后的窝产活仔数、肥育期日增重、料肉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100 kg体重的背膘厚3个性状的选择结果不尽人意。
  3 讨论
  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在遗传分析中考虑了全部系谱信息,并可对任一环境因素,如牧场、年度、季节等的影响进行最恰当的校正,可配合不同的遗传模型,比常规分析方法有广泛的灵活性,对育种值的估计也有较高的精确性。在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选育中,通过选择提高了窝产仔数、降低了达100kg体重的日龄,同时窝产活仔数、肥育期日增重和料肉比也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当初设计选择所期望的。对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进行分析后显示,试验对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选择是明显有效的,两者对肥育性能未造成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CAMERON N. D. The value of pig selection experiments [J]. Livestock Prod,1994,19: 41-48.
  [2] 张 沅,张 勤. 畜禽育种中的线形模型[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3] BOLDMAN K G, KRIESE L A, VANVLECK L D, et al. A manual for use of MTDFREML[A]. A set of programs to obtain estimates of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Draft)[C]. U. 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1995.
  [4] 郑友民,张 沅. 大白猪生产和繁殖性状遗传趋势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85-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