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所以大学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而从目前的教育管理来看,大学管理主要侧重于量化管理,人本管理理念缺失现象严重。所以,本文主要谈论的就是大学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目前的管理理念下大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探讨如何在大学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
  [关键词] 大学管理 人本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和资金投入的增加,如何建立更具现代教育理念的管理方式就成了教育界关心的话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高等教育管理最根本的对象是“人”、管理的实施主体也是“人”,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强调对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坚持。
  一、人本管理理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人本管理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人的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本化管理”是管理者从以“物”“事”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就是在管理活动中要一切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①。
  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而非管理对象,主要讨论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二)西方人本主义与我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区别
  西方的人本主义和我国的以人为本虽然都重视人的发展,核心的价值观念都强调人是世界万物的价值中心和社会的主体,但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决不能将以人为本简单地归结为西方的人本主义。
  首先,价值目标不同。西方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个人的解放和发展,在本质上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是为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服务的。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人”的内涵不同。西方人本主义中的人是抽象的、超社会历史的人,关注的是人的绝对自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历史观。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社会的和现实的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来界定人的属性、规定性和本质的。
  最后,理论的社会作用不同。西方人本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思想、观点、理论思潮。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产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以人为本充分吸收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并超越了人本主义。因此,绝不能把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三)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理念对大学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大学人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了管理方法的改变,如使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方法、激励方法得到进一步应用;促进了管理的实效性,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协调,推动大学的向前发展。
  二、目前大学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
  大学管理,最根本的对象是“人”。所以,大学管理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然而,目前的大学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单纯注重量化管理
  传统的大学管理推崇的是量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性管理,主要依据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教师实行强有力地控制。具体表现为:借助章法制度与量化指标,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管理过于“理性化”, 缺乏“人情味”,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特有的人文情境②。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容易使教师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重,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缓解和梳理。因此,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特点呼唤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二)现代大学中人本理念的缺失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与“人治”相比,是很大的进步,这本应是依法治校的很好体现,但近年来,大学的各种制度层出不穷,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太多、太杂;制度缺少人情味,对人的需求的反映较少,制度体现反映出的是冷冰冰的面孔;重制定,轻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极少专项检查落实,流于形式③。这些情况说明了制度、组织设计、落实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本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缺失。
  三、如何在大学量化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
  大学理念,即大学人办大学的观念、思想,是大学人关于如何办大学的思考。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④。大学是最需要体现人本理念的场所,人本理念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内容。
  那么,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实现具体管理中的人本管理:
  (一)逐步弱化大学量化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所以,要求大学管理者要树立人人都是管理主体的观念,将教职员工视为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要求大学管理者要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
  (二)在大学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设计中体现以师生为本,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人本理念需要通过制度、组织文化安排和实现。制度不应是冷冰冰的东西,应成为情感的载体,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人本精神。要从制度、组织设计等方面体现重心下移,真正为学院(系)及基层和师生服务。
  (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教师群体除了物质需要以外,更在乎良好人际关系、创造、成就、自尊、荣誉、成长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精神需要的满足,使每个教师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
  而且,学校需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和教育家。并适度地降低对教师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业务提高。
  (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大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养成,除加强学生专业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开展通识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成为有个性、有特点、有优点的全面发展的人。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和源泉,其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工作,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评价应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六)实行全方位的激励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发挥20 % - 30 %的能力,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 %- 90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了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 f (能力×激励) 。这就是说,人们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与激励水平的高低。激励是全方位的,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物质激励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尊重激励是其核心,制度激励是保证。
  总而言之,管是为了不管,管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所以,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的在量化管理中实现了人本管理,我们的大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5-26.
  [2] 孟治刚.论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意义及创新[J].兰州学刊,2004(6):244.
  [3] 汪怿.大学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23.
  [4] 吴卿艳.论大学教师的人性化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06(5):54.
  注释:
  ①吴卿艳.论大学教师的人性化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06(5):54.
  ②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5.
  ③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5.
  ④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