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振泉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思维,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一、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物理概念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问题思考、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如:“速度”概念形成教学时,因学生对“运动”现象已有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过程可设置以下背景问题:
(1) 同时起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2) 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3) 百米短跑冠军同奥运万米长跑冠军,他们之间的快慢怎样判断?
问题设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汇总众多学生自主探讨的结果,引出要比较运动快慢所涉及的关键词“路程”、“时间”,说明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概念形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不再被动于教师的说教,真正地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人的位置上来。
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中多数定律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实验,再现物理景象,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对于“惯性定律”的教学,就是从伽利略的“经验分析”到牛顿的“总结概括”这一历史过程形成的。再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让学生参与研究,亲自探索,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不仅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而且能在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解题思路思考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深刻理解和思考清楚,并理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少学生虽会做题,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出一二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的思考方法暴露。
例:一个瓶子能盛一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汽油?对此题教学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要知道瓶子能盛多少汽油,需知瓶子容积和汽油的密度。由瓶子能盛一千克水和水的密度可知水的体积,而水和汽油的密度可查表得之。像这样,教师只要在典型例题分析时,重视解题思路思考过程的暴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系列自学活动――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和实验研究、相互讨论、启发、主动发现并获得知识。这样自主地经历探究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读读议议”、“读读想想”、“实验与思考”,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物理过程,了解物理概念,理顺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抓住教材中设置的大量插图和实验让学生观察。教师在课前可准备一些仪器,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实验,尝试经历的过程,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和谐一致。如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学一个重要实验装置,教学过程中,除了认知其原理作用、接法等,还必须注意其在应用过程中的背景,从而加深理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花一定时间作为一个专题加以讨论研究。在欧姆定律实验中研究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时,提问定值电阻中的电流、电压怎样才可以变化,让学生自行思辨。有人提到更换电源的电压,也有人提到在电路中接滑动变阻器,然后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在讨论过程中自然明确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提问如何测电阻,马上就有人提到根据欧姆定律R=U/I,只需知道R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教师肯定了这种想法,但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这只能测得一次电流、电压值,算出的电阻值误差较大,故需进行改进,如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此时它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中引导学生注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含义,学生也能很快得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同样的器材在不同的实验中,学生自主地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到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而厘清了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同时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激活诱导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重视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中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创造力来讲尤为重要,被称为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列宁说:“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法拉第不会提出“力管”的概念、凯库勒无法发现“苯环”结构。物理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等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核心。创造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着发散和辐合两种操作,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辐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发散思维能力与辐合思维能力的协同开发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传统的教学对辐合思维的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要增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精神,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一题多解、只给题设让学生尽量多地推测结论的方法都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能教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