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培林

  摘 要:在当今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听力作为人类评议交际的方式之一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怎样提高听的能力,是人们学好英语重要环节。多数英语教学工作者都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并进行了尝试,笔者在此从几个方面阐述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听力理解 字符图式 负迁移 目标语 认知效应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无需谈对话、交流、阅读理解、撰写文章等等,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程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关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讲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 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形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论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 “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者是要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那么,怎么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它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意义的产生往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评议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其中包括运用文化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显然,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听天气预报为例(听力理解测试中常常考到的一个话题),能否准确而快速地理解有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天文知识,甚至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如这一地区使用摄氏制度还是华氏制度等,而上述这一点正是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相一致的。在阅读中,读者同样使用各种认知过程,依赖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认知过程以及判断推理过程,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显然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评议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评议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了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
  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对中国本科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注: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研究组在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对与英语学习有相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学习动机等6种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对听力理解所起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积极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因此,要充分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参考文献:
  [1]辉煌美语听力.开明出版社.
  [2]美语听力周计划.中国书籍出版社.
  [3]高二英语听力突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329.htm